精品故事网历史故事

洪承畴:一个汉奸鸟一样的人生(6)

2012-12-25 来源:故事会 作者:佚名 查看评论

苦笑罢了

放下之后的洪承畴,是否就能在严密的权力等级里找到自主之路呢?

顺治十年(1653年),在顺治的支持下,洪承畴再次被委以重任,经营不太平的湖北、湖南、广西、云南、贵州五省。

面对铺天盖地的抗清浪潮,面对同是英雄豪杰的对手,洪承畴开出了政治上“广示招徕’的药方,认为“贼之胁从数多,不招抚必不能平贼”,坚持“以守为战,相机进取”的方针。清初朝廷都是采取速战速决的方式,但是因为没有太多兵力把守,民心不附,因此很多地方都是得而复失,不过空耗兵力罢了。而他的法子是利用抗清势力的内部矛盾,等待时机招降进剿,但是跟当年松锦之战一样,需要“时间’这个药引。

三明治又来了,只不过这次是站在历史的顺流里。顺治这个皇帝虽然在历史上以情痴出名,可事实上却是个比崇祯更称职的皇帝,他摒弃朝廷内的反对意见,力挺洪承畴的方针政策。就这样,一天又一天,N多抗清势力被洪氏化骨绵掌化掉,有的进入他的幕府做了幕僚,有的被他推荐到朝廷做了官,有的放下武器隐居山林,只是最大的两股势力还没有头绪。可一晃,三年过去了。

皇帝的耐心还剩下多少?朝廷上多少奏折都在批评他的保守政策,催他速战速决,各种推测纷至沓来,有的说他玩忽职守,有的说他怀有异心。他呢,手握重兵,却按兵不动,只一味跟皇帝要钱要粮,而“时机’能撑多久呢?

到最后,洪承畴自己都等不了了,这是个比松锦之战更令人绝望的三明治。那时候顺从朝议,即使输了,崇祯也许不会怎么怪他,可这次如果输了,即使顺治饶了他,那些满族亲贵也不会放过他。说到底,他不过是个投降的汉人,是个“外人”,他知道,他老了,扛不动了,何况清廷对于他,何尝不是个比明朝更“外”的主子?

顺治十六年,洪承畴告病请辞。

顺治答应了。可命运太会开玩笑,就在他打包的时候,盼望已久的一股势力投降,招抚政策大获成功,事态的发展果然如他所料。朝廷立刻命他原地留守,继续经营,他也表示愿意继续“振励精神,勉图竭厥,慎始如终”。可他在顺治面前的“忠直”形象受损——皇帝意识到这位兢兢业业的臣子,也不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直臣,到了关键时刻,也是有自保之心的,他是人才,但太狡猾。

五省经略,在他“日间接见文武将吏,出入亲近兵民,工夫有限,庶事无穷”,以至于“本章机务不得不于起更、更尽或五更既起,燃灯继暮,殚尽心目,方可不致迟误”的辛劳中,大获成功。功成名就,本来该享受尊荣了,谁知赏识他的顺治很快于正月病逝,康熙小皇帝继位,朝廷则由满族四大臣摄政,五月,他请求退休。

朝廷很快同意了,并给出他一生功业的评定。本来顺治是要给他“功成之日,优加爵赏”的,但是没来得及加就死了。朝廷里他没有任何依附,摄政大臣本来就瞧不起他一个汉臣,更不同意他那些“以守为战”的慢政策,没有后台撑腰,他只得了个三等轻车都尉的小爵,与那浩大的功劳相比,他只有苦笑。

或许他这一生,也不过只落得个“苦笑”罢了,虽然,在现实作为里,他是个再好不过的好官,好臣子——

清廉:回京之后想接福建老家的母亲、妻子来京,作为大学士,连路费都出不起……

爱民:无论是镇压农民军之后,还是经营江南或者五省之后,他以安民为主,发展生产,安定民生。

勤政:明朝,剿匪时,虽然他工作地点的旁边就是自己的家,可是十几年之间,他只回过三次,清朝,兢兢业业,60多岁的人,累得眼睛都看不见了。

荐贤:他给清廷推荐了无数有用之才,而这里面没有一个是他的私亲。

不党:无论在清在明,他都不依附任何党派,也不参与没完没了的人事纷争,他只做事。

可这样一个人,清廷只给予他三等轻车都尉的小爵位,历史记住的只是“贰臣”两个字,民间只记住他“大汉奸”的名号和他与庄妃不得不说的桃色八卦……

良臣择主而事,对于洪承畴而言,在严丝合缝的权力等级下,妄图凭一己之力对抗那千百年来安身立命的精神传统,力图闯出一条治国平天下的另类之途,最终也只有苦笑罢了。

康熙四年(1665年),这只没有落脚点的飞鸟,寂寞地离开人间。

上一页首页6/6下一页

上一篇:蒋介石遗恨香港

下一篇:范晔:亡命天涯的儒生

相关文章

评论

顶 ↑ 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