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故事网历史故事

洪承畴:一个汉奸鸟一样的人生(5)

2012-12-25 来源:故事会 作者:佚名 查看评论

不忘旧朝?但现在这个局面,就是他造成的啊——

历史车轮回滚到两年前,他所臣服的皇太极暴亡,皇九子福临继位,叔父多尔衮辅政。此时此刻,关内的大明王朝也以摧枯拉朽之势崩塌,彻底攻取大明的时机已经来临,多尔衮问政,他出的主意是火中取栗。

彼时,李自成建立大顺,破北京,崇祯煤山自杀,本来很有王者气象的军队却突然失控。所谓富贵而骄, 自遗其咎,成功之后,心理膨胀,农民军在京城里烧杀掳掠,无恶不作,欲望一旦开头,是刹不住的。本来对镇守山海关、手握三万辽东铁骑的吴三桂应该以抚为主,李白成也派人去劝降,甚至吴三桂也准备降了,已经交了印,带着人走在回京的路上了,突然接到了噩耗:他的父亲,跟其他明朝官员一样被抓到宫里拷打,被逼着交赎银,而他的爱妾陈圆圆,居然被李自成的将领霸占了……吴三桂火速回山海关,重掌军权,对峙之态立现。

李自成还以为自己依然战无不胜,因此带着20万人,浩浩荡荡地去征伐吴三桂。吴三桂只有三万人,怎么打?他准备向关外借兵,给多尔衮的信写得慷慨大义、感人肺腑,可是多尔衮不傻,三方博弈,拼的是耐心。多尔衮的耐心有的是。

但李白成没有。他急于打败吴三桂回去当皇帝,因此他发动进攻了,攻势凌厉,以多压少,榨取了吴三桂最后的耐心。吴三桂给多尔衮的求救信终于转向,从借兵变投降。多尔衮笑了——一片石,风沙大作,在农民军与辽兵难解难分时,清军突然冲杀过来,辽兵土气大振,农民军措手不及。一战,天下定。

这样的大转折里,洪承畴就站在多尔衮的身边。历史的洪流把他冲到了最前锋,他跟着多尔衮人关,建议多尔衮实行德政、安定民心,仿照明制,建立起完整的官僚运作体系。治国平天下的愿望,居然以这样的方式成全!

所以,当他看到依然做梦的南明使团,看着旧朝身影,突然忆起崇祯对自己的“好”。只是,造化弄人,再也回不去了。

只好放下

1645年,清兵南下。本来十分顺利,因为明朝统治的根基已经腐烂。在老百姓看来,虽然金銮殿上的皇帝变了,但只要自己的生活没有受到干扰,姓朱、姓满又有什么区别?但是剃头令严厉执行后,一切都不同了,民众终于意识到。满人不仅要求自己服从,还要变我风俗、毁我文化,于是热血者振臂一呼,应者云集,抗清运动此起彼伏,如火如荼。

这样一个政策,让清兵付出了惨痛的代价,统治者却坚定不移地执行下去,其根源就在于满洲统治者一直以来的心结,那就是既要保持满族对汉族的统治,又要务使自己不被汉族同化。换言之,决不重蹈先辈们的覆辙。

面对南方兵火燎原的局面,洪承畴被推了出来。

无论是真正的抗清斗土,还是对新朝不服气的遗民,大家在洪承畴这样一个尴尬人面前不约而同地找到了道德制高点,仿佛一瞬间, 自己就崇高伟大光辉,而文韬武略能力一流的大人物,却无限猥琐下去。

洪承畴早年的门生,一位叫金正希的土子到南京拜见,提出“有篇文章请老师指点指点”,洪承畴让他读来听,结果他大声朗诵的竟是《崇祯皇帝御制悼洪经略文》,还有人悄悄在洪家府门贴了一副对联,上联是“一二三四五六七”;下联是“孝悌忠信礼义廉”,暗喻“忘八无耻”……

一场道德讨伐的狂欢里,众人兴致勃勃地要围观这位深受明朝重恩的人物如何在夹缝里受尽心理折磨时,却什么也没看见。洪承畴既没有因此勃然大怒乱杀人,也没有慷慨激昂对清朝表忠心,而是按照以抚为主的江南政策,他能保的一定保住,保不住的,只能按照诏令杀死。不过分,也不激荡,更不保守,客观冷静,实事求是,围观无趣。

结果却是什么也没有,谁也没有得到该有的心理快感,连同史官都没得到。此时的洪承畴,已经度过了“人生若只如初见”的伤感期。在众人无法理解的忠义转身里,他早在街头卖豆腐干的勇气里种下因子,他只循自己的路向前走,不论是明还是清,不论是忠还是奸,他已经选了,已经走了,别无退路,只好放下。

上一页首页5/6尾页下一页

上一篇:蒋介石遗恨香港

下一篇:范晔:亡命天涯的儒生

相关文章

评论

顶 ↑ 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