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故事网历史故事

洪承畴:一个汉奸鸟一样的人生

2012-12-25 来源:故事会 作者:佚名 查看评论
摘要:洪承畴,很多人都知道他是个大汉奸,作为明臣却向清兵投降,他的骂名一定是千古流传。我们这里的故事,是要讲述这样一个汉奸的人生,以警示后来者。

洪承畴,很多人都知道他是个大汉奸,作为明臣却向清兵投降,他的骂名一定是千古流传。我们这里的故事,是要讲述这样一个汉奸的人生,以警示后来者。

穿梭其间

他一出生,世界就是分裂的:虽出身子学问世家、有德之门,但家境贫寒,现实就像把刀,冷酷地闪着光,蹭光了他所有清高的碎屑。书香门第的子孙,寒酸沦落的洪家,是姿势高贵地死?世俗卑微地沉沦?抑或愤世嫉俗地枯萎?

没有,都没有。

八岁,外公去世,母亲带他祭拜。主持丧事的人间是否有祭文,母亲摇头,他却说有,只见灵堂之上,小小少年,振振有词:“柛风呼请上大人,子孙跪拜孔乙己,金银纸钱化三千,猪头礼品乃小生。”

八岁的孩子,瞬息之间,套用《三字经》而成文,那个时候,在被人轻视的存在里,他举轻若重,向世俗传递,一个曲折而温润的信息:我很聪明哦,我会考中的哦,我值得投资哦……

可惜,没有人回应。

1 1岁,家里太穷了,他辍学了,必须靠卖豆腐干为生。他跑到镇上的水沟学馆,坐在门前,吆喝“卖豆腐干喽,卖豆腐干喽”。

学子们围着他,边吃豆腐干,边商量着老师的作业。因为对子对不出来不能回家的规定,着实为难了这群学子。卖豆腐干的少年,脸上露着微微的笑:“我帮你们对对子,你们每人多买一块豆腐干!”

很快,学子们的作业交上了,豆腐干也卖完了,看着学子们高高兴兴放学回家的背影,少年的眼睛,闪烁不明。

很快,老师发现了端倪,立刻把他找来。面试之后,老师心中大喜,再问起家世,顿时心生怜悯,决心不要学费收其为徒。

这是老套路,是千百年来各种奇遇里最普通的一种。正因为是老套路,早在他专门站在这个镇上最著名的学馆前卖豆腐干开始,他就知道有那么一天,他会走进去,并直通通走到最近处——他成了老师最得意的门生。因为勤奋好学,从《史记》《资治通鉴》到《三国志》《孙子兵法》无所不读;因为才华横溢,写下治国平天下的美文,老师赞其为“家驹千里, 国石万钧”。

几年后,老师推荐他到泉州城北学馆念书。

因为穿着土气,他被纨绔子弟奚落嘲笑,可他并没有把脸一捂,落荒而逃,更没有操刀而上,证明老子不好惹,而是静静回应:“谁说府城才子能?不信鲤敢跃龙门, 眼睛长在屁股上,只看衣衫不看人。”很快,他的实力征服了所有同学——万历四十三年(1 6 1 5年),他考中举人,第二年又连捷,中二甲进士。那一年,他23岁。

如果只是凭恃书香门第,那么贫寒现实将使他无处容身;如果彻底沉沦世间,那举业之事早已凋谢,可他哪个也没有放弃——也就是说,哪个都不是他皈依的地方,他没有皈依,他只是穿梭,走下来用世俗养知识,走上去用知识攀世俗,毫无障碍、游刃有余地,不停穿梭。

君臣问距

在少年爬上那个舞台时,大明帝国已经来到它的暮年,外忧内患,大厦将倾,相对应的,统治集团内部也开始显示出末日迹象,无穷无尽、无所不用其极的党争开始上演。

在这个水深火热的时代,热闹非凡的舞台上,他却像和平时代的官僚模型,不急不躁,不好不坏,不高不低。无论东林党、浙党还是阉党,无论什么之争,都没有他露头的痕迹,与他36岁之后的天翻地覆、位极人臣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之前的13年里,他面无表情,两边不靠,滑不留手。

他未必高明到看透了时局不肯下水的程度,只是幼年穿梭的经历,让他再也无法见到某派就能扑上就拜,正所谓一见钟情,再见深情,三见终身——两边不靠,两边不得罪,找不到归属的荒野里,只是茫茫。

36岁那年,一次意外,他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手感”。

上一页1/6尾页下一页

上一篇:蒋介石遗恨香港

下一篇:范晔:亡命天涯的儒生

相关文章

评论

顶 ↑ 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