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故事网历史故事

多谋善断最英雄——曹操

2012-11-20 来源:故事会 作者:佚名 查看评论
摘要:中国人写历史,看得到的最多的是道义,为了营造道义,不惜曲解历史,甚至不惜背离道义,很少让人看到真正的人性

中国人写历史,看得到的最多的是道义,为了营造道义,不惜曲解历史,甚至不惜背离道义,很少让人看到真正的人性。“正史颂德,野史胡说”,所谓的史家笔法,很难经得起推敲,不幸的是,曹操恰好时逢乱世,从汉朝开始“独尊儒术”,历史评价人的标准就那么一个调:“仁义礼智信”,怎么搬过来,套上去,他似乎都该被置之反面,受到唾骂也就不足为奇了。

刘备沾了刘姓的光了,当然要死拽着中山靖王之后的帽子舍不得放曹操就可怜了,父亲太监的养子,说不起嘴呀,自称汉相,当然要被骂“实为汉贼”了。罗贯中在写《三国演义》时,正是因为文学上道义的需要,明显地采用了尊刘贬曹的笔法,使得这一叱咤风云的历史人物,死后背负了最多的骂名。其实,历史上真实的曹操既不可能有《三国演义》里写得那么坏,也不可能有《魏书》里写得那么好。是非忠奸全在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任侠放荡的顽皮荡公子

公元155年,曹操出生在沛国谯郡(就是现在的安徽省宿县西北)。传说曹操出生的时候,万里无云的天空突然雷电大作,他的母亲由于疼痛难熬,以致痛不欲生的时候,天空骤然阴云密布,到他出生的时候,啼声与雨声相互交织,浑然一体。他家邻居有个儒士,见此情景说道:“此儿与天象一体,以后必成大器?”

曹操本来复姓夏侯,他的父亲夏侯嵩,因为过继给中常侍曹腾做养子,所以改姓为曹。曹操小名阿瞒,其长相也恰如“阿蛮”,他皮肤黝黑,一脸蛮相,不多言,好思索,性倔强。《魏书》里说他“少机警,有权数,而好飞鹰走狗,任侠放荡。”完全一个浪子公子形象。他的叔父看不惯曹操的所作所为,常在背后说他坏话,他就假装中风,欺骗叔父,等他父亲到来,又“口貌如故”。让父亲再也不信叔父的鬼话。

就是这个“任侠放荡”,不被时人所看重的曹操,却得到了素以知人而闻名于世的桥玄的赏识:“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只有你这小子,才能安抚天下。随后,桥玄又让曹操去拜访汉末名士许邵,许邵评价曹操说:“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好一个“奸”字了得,历史就这样误读了许子将的话。三国以后,历史就把曹操活生生地脸谱化了,他成了戏剧舞台上的经典白脸。天下人开始仇之、耻之、贬之。其实,说他奸也并不为过。时代又不饶他,把他推上这个位置,他只好冒天下之大不韪了。胆大妄为的铁腕吏治

公元175年,曹操举孝廉,担任洛阳北部尉时,特地制造了十多根无色棒竖在衙门左右两旁,用于执法,并明文规定:无论谁犯了禁,都用五色棒加以责罚。即使是地主豪强人家也一视同仁,绝不讲情面。对于那些罪大恶极的人,一律棒杀不饶。有一次,汉灵帝的宠臣蹇硕的叔父夜行犯禁,曹操胆大妄为地将其棒杀,从此再也没有人敢犯禁了。

正因为“初生牛犊不怕虎”,曹操做起事来并没有那么多的顾忌。陈留起兵5000人,看见盟军10余万不图进取,便独自领兵冲杀,“为流矢所中。”随后,曹操与袁绍一同在大将军何进府中供职。何进为了对抗宦官集团,决定招董卓入京,借助外力,剿灭“十常侍”。曹操预见事不妥,坚决反对:“阉党宦官,古今皆有,欲治其罪,应当先诛首恶,找一个狱吏去就行了,何必大动干戈地调军队入城呢?若把宦官不问首恶一锅端掉,事情必然会泄露,我料其必败。”后来果不其然,何进被杀,董卓兵进洛阳,“劫迁天子,海内震动”。

曹操亡命天涯时,曾落脚吕伯奢家,因为自己疑神疑鬼,总怀疑吕伯奢的家人要杀他,就杀了吕伯奢一家八口,留下了“宁我负人,毋人负我”的千古名言。这一史实,《三国志》没有记载,裴松之所注引的三种史书也都没有,倒是《魏书》记载过:“(吕伯奢)其子及宾客共劫太祖”这件事。到了罗贯中笔下,借此在曹操的脸谱上涂上了极厚的一层白粉,把曹操性格中“奸”和“雄”的关系颠倒过来了,让其“雄”从属于其“奸”,赋予了他“雄为其表、奸为其里”的品格。于是曹操成了一个众所周知的“白脸奸臣”,

上一页1/4尾页下一页

上一篇:最厉害的皇帝——刘邦

下一篇:长厚而似伪——刘备

相关文章

评论

顶 ↑ 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