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故事网历史故事

毛泽东的1958:思考和远行(5)

2013-02-16 来源:故事会 作者:佚名 查看评论

据毛泽东当时的机要秘书高智回忆,在1958年他确实多次听到毛泽东讲不相信亩产万斤的话。

然而,毛泽东却不曾在报纸或其他公开场合说过不相信亩产万斤的话。恰恰相反,在公开的报纸文件中,毛泽东总是热情地赞颂和鼓励群众的“敢想、敢说、敢干”的精神。高智在30年后回忆往事时曾谈了自己的理解,他说:“毛主席不要给群众泼冷水,也不许别人泼,他一贯相信群众运动,有了问题也是枝节性,会在运动中逐步改正克服。他是伟大的战略家,他善于从全局,从宏观上把握现在,预测未来。他认为那时的大局是6亿人,泄了气不得了。”

毛泽东强调鼓劲,是有一定道理的。然而,在他的思想路线发生偏差时,魄力越大,造成的损失也会越大。

对于全国各地虚报的产量,开始毛泽东不相信,这是事实。然而有一段时间特别是1958年秋天,由于屡屡听吹牛行骗的人汇报,再加上一位其实并不懂农业的科学泰斗加以论证,他于1959年春天对李锐说,这段时间自己也相信了。

这一问题,毛泽东在接待7月31日访华的赫鲁晓夫时便表现出来。这位苏共中央第一书记赶来北京,主要是因此前提出“联合舰队”一事引起毛泽东对苏联大使尤金发脾气,所以想“解释”清楚以弥合关系。据当时任翻译的李越然回忆,毛泽东陪同赫鲁晓夫从机场到市内的路上,便说我们现在发愁的,是粮食吃不了。

同赫鲁晓夫的3天会谈中,双方语言尖锐,中苏之间首次出现明显的裂痕。据机要秘书高智回忆,在会谈期间的8月2日晚上,他将批阅过的文件整理好,准备拿走,毛泽东却做了个手势,说:“先不忙,我们一起兜风去。”接着,他招呼值班卫士:“小田呢,调车来。”

于是,汽车很快驶出了中南海,来到长安街,迅即加速。这时已经过了零点,进入了8月3日。毛泽东让司机把车开到郊外,在四野无人的时候,他想亲自看一看庄稼。

北京郊外的庄稼长势良好。看到这些,更坚定了毛泽东的信心。

1958年8月3日,毛泽东送别了赫鲁晓夫,马上又开始视察农村。这一次,他选择视察了河北省徐水县。当时徐水县是全国提出“跑步进入共产主义”的典型,后来证明也是弄虚作假的典型,毛泽东在这里看到的,并不是真实情况。此刻,作为全国人民爱戴的领袖,走到哪里都是前呼后拥,他看到的情景,许多已不是真实的表现,而是当地领导摆出来的样子。

后来,有人曾感叹“欺君误国”,以1958年为甚。徐水县便是一个典型。

当时,徐水县提出了最有名的口号,便是“组织军事化,行动战斗化,生活集体化”。全县如同军营一般,青壮年编为民兵,男女分开居住,老人人敬老院,小孩入幼儿园,全部实行军事化管理,颇有点儿像太平天国的“男营”、“女营”。

对徐水县提出的这一口号,毛泽东听到后,因不明底细,还感到很新鲜,并表示了称赞。

听过徐水县委书记张国忠的汇报后,毛泽东又去看庄稼。他在省委和县委领导陪同下,来到南梨园乡大各寺庄。麦子已经收过,地里的棉花、谷子、玉米和大白菜一片生机勃勃,长势喜人。看来秋收差不了,那么夏收一定不错。

当时,毛泽东高兴地问:“今年麦子收得好吗?”

“好,比哪一年都强!”农业社主任回答。

“每亩平均多少斤?”

“754斤。”

“啊!”毛泽东发出轻轻的赞叹,“不少呀!”

说亩产754斤,这在当时条件还是可能的,看来农业社主任的回答还据实情不远,没有像报纸上那样瞎吹。对于种过地的毛泽东来说,这个数字仍然值得他真心赞叹。

可叹的是,县委书记张国忠的汇报却要比社主任的气魄大得多,一口气吹出了许多根本不切实际的数字。

当时,毛泽东问:“全县夏收拿到多少斤?”

“9000多万斤。”张国忠刚一说完,又感到不满足这个数字,马上又补充,“夏秋两季计划一共拿到12亿斤粮。”

这后一个数字与前一个数字相比,竟翻了十几倍,真是“大跃进”了!

“要收那么多粮食呀?”毛泽东马上表示奇怪,问道,“夏收9000多万斤,秋季就要收11亿呀!”

对毛泽东的这一提问,张国忠略显尴尬。但毛泽东马上转开话头说:“你说全县31万多人口,怎么能吃得完那么多粮食啊?”

张国忠一时语塞。

“你们粮食多了怎么办啊?”毛泽东又问。

“粮食多了换机器。”张国忠这次回答得很快。

“可不光是你们粮食多,哪一个县的粮食都多。”

在1958年,全国农村确实普遍出现了丰产,比上一年增产了约一成,毛泽东视察各地看到的数字虽有虚夸,丰产还是事实。不过,他还没想到由于后来大炼钢铁,大修水利,大办公路交通而抽光了劳力,造成一定程度的丰产不丰收,许多粮食烂在地里。

上一页首页5/14尾页下一页

上一篇:青楼三名妓

下一篇:刮骨疗伤都有谁?

相关文章

评论

顶 ↑ 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