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故事网历史故事

毛泽东的1958:思考和远行(6)

2013-02-16 来源:故事会 作者:佚名 查看评论

“你换机器,人家不要你的粮食呀。”毛泽东又说。

“我们拿山药造酒精。”

“那就得每一个县都造酒精!哪里用得了那么多酒精啊?”

张国忠被“考”住了,窘笑说:“我们光考虑怎么能多打粮食了……”

“还要考虑怎么多‘吃’粮食,要想得远些。”习惯于开玩笑的毛泽东用他惯有的幽默说,“多了,国家不要,谁也不要,农业社员们自己吃嘛!一天吃5顿也行么!”

这本是一句幽默话,没想到,许多地方真发生了社员敞开肚皮比赛吃饭的事。

毛泽东视察完徐水、安国、定县等地后,在专列上对随行的有关负责同志讲了一番话。他大致讲了三层意思:

一是说,看来群众确实发动起来了。

二是考虑了怎么“吃”粮的办法。

三是肯定了民兵连。

毛泽东走后,徐水县马上掀起了又一轮农业“跃进”的狂热举动。几天之内,全县248个农业社宣布转为人民公社。

由于徐水县受到报纸表扬,并被全国树立为典型,在报刊上牛皮便越吹越大,最后还到了拙劣不堪的程度。例如,9月1日《人民日报》刊登了一篇通讯,题为《徐水人民公社将要发射的高产卫星》,一时震动全国。文中竞这样写道:

徐水县漕河公社党委书记刘廷奎介绍他的实验田亩产120万斤的经验时说:“杀了4条狗,用狗肉汤浇灌山药,增产极其有效。还给山药打针,打了20毫升葡萄糖。”

徐水县这次大吹牛和宣传“跑步进入共产主义”后,一时震惊了世界。清醒的人们经过研究,在种种弄虚作假的掩盖下发现破绽百出。人们不仅发现养猪数、产量都是假的,而且有人还突然问了一个问题:“徐水有多少条毛巾?”

由于供销社还没有编造假数字,便如实说出只有十几万条,一算竟只及全县31万人口的半数。一些记者不禁当场叹道:“两个人才有一条毛巾的共产主义没有人想过!”

1959年以后,毛泽东对此也清醒了,虽然出于“气可鼓不可泄”的考虑,他没有指责徐水县的弄虚作假,却指示以后不要再宣传徐水。

1958年的徐水经验,后来只是作为可悲的教训记录在共和国的史册上,然而当时却成为建立人民公社的重要依据。

视察徐水之后,毛泽东南下来到河南,于8月6日视察了新乡县七里营,对这里办大社大加赞扬。这里向毛泽东汇报的高产指标,同样对中央决策提供了完全错误的依据。

8月12日《人民日报》刊登了一篇题为《毛主席视察河南农村》的通讯,里面的报道让后人读了都会叹息不已,其中写道:

毛主席从棉花地里走出来问社队干部说:“像这样的棉花有多少?”

社长王文生说:“七里营生产队10500亩,有5000亩是这样的。每亩保证皮棉1000斤,争取2000斤。”

毛泽东笑着向吴芝圃说:“吴书记,有希望啊!你们河南都像这样就好了!”

吴芝圃说:“有这么一个社就不愁没有更多的社。”

毛泽东说:“对!这样一个,就会有好多个。”

看过上述报道,懂农业知识的人都应知道,这位农业合作社社长明显是在欺骗毛泽东。其实,王文生是种田人出身,哪有不知道每亩产棉在当时不可能超过“1000斤”之理?更不会达到“2000斤”。然而,他为了迎合某种扭曲的社会风气,达到某种个人目的,竞在光天化日之下欺骗毛泽东!

在河南七里营视察时,毛泽东无意之中讲出来一句话,即“人民公社好”,又成为在全国发起另一场运动,即“人民公社化运动”的起点。

据毛泽东的卫士长李银桥回忆,此事的经过是这样的:

1958年8月间毛泽东去视察前,已有一位中央领导人向毛泽东汇报河南七里营建立了一个人民公社,说如何如何好,希望主席去看看。

毛泽东去参观时,这位中央领导人和河南省委书记不停地汇报着人民公社的优越性。毛泽东兴致勃勃,显得高兴满意。听到激动人心处,他频频点头:“好么,好么……”其中,他接着汇报者关于七里营人民公社的话头说了一句:“人民公社好。”

在七里营视察结束后,毛泽东住在专列上。李银桥将一杯热茶放在床头柜上,又将厚厚一沓报纸放在毛泽东身边,然后替他取出一支烟。

毛泽东左手夹烟,右手便去取报纸。李银桥已经抓过火柴,准备帮毛泽东点燃香烟。可是,他忽然听到一声惊叫,吓得一哆嗉。

“哎呀,糟了!”毛泽东惊叫道,大手在床上一拍,便跳下地。接着,他在专列的车厢里急速踱着步,嘴里叫苦不迭:“捅出去了,给捅出去了!事先没讨论呢,政治局还没讨论呢……”

此刻的李银桥怔怔地望着激动不安的毛泽东,不明白发生了什么大事。过了一会儿,他才小心翼翼地问:“什么事呀?”

上一页首页6/14尾页下一页

上一篇:青楼三名妓

下一篇:刮骨疗伤都有谁?

相关文章

评论

顶 ↑ 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