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故事网传奇故事

日本化学战大揭秘(5)

2010-11-21 来源:故事会 作者:佚名 查看评论

习志野学校的学生教育是以培养高级司令部的化学战将校,瓦斯、炮兵等化学战部队的高级军官为目的,学生要经过正规课程教育。刚开始时分为甲、乙种学生,以后随着全面侵华战争的扩大又增加了丙、丁、戊以及校官学生。学生均是从日本陆军联队级以上到军司令部抽调学习的,在教导联队中既有士官、下士官,也有刚从学校征调入伍的学生。其教育内容以各种兵种化学战的各种武器、资材使用为主,特点是根据“实际实物体验主义”的要求进入术科、实际技术的教育,在每种课程结业之前都要进行实毒演习这种综合性的演练。课程教育和实毒演习均由学校的教育部中的教官担任,教导联队的士兵也随之参加演练。实际上习志野学校是日本陆军中“各兵种共同的学校”。

在习志野这个日本陆军“各兵种共同的学校”中,到底从事什么样的研究?他们又是怎样获得研究效果的?

习志野学校所进行的研究是一种“关于军事科学的调查研究”。具体的内容有“实地实际即战术战法的创造考究;各种成果基础上有关化学战的教范;参考书的编辑以及学生教育所需的各种资料的一般情况下部队拟采取的化学战法则,化学战武器、器材的创造、试制”等,在实际运用中检验其他研究单位的产品样品也是其任务之一。应用研究的主要内容有“迫击炮队、野战瓦斯队及制毒队等化学战部队的应用与战术”、“瓦斯防护方法及瓦斯操作”、“瓦斯与气象”、“烟的用法”,“火炮防护法”等。技术研究的主要内容是“防毒面具”、“迫击炮”、“防护、检测、防毒物器材”等武器的试验。

在习志野学校的教学研究中,特别重视实战效果。例如:关于现场撒毒与瓦斯雨问题,关于强行通过撒毒地带实施重点阵地突破问题,关于火力配置问题,关于对撒毒地带进行消毒方式的装甲化、迅捷化问题都作为重点,特别是用飞机进行大面积撒毒作战的效果以及形成瓦斯雨的问题成为研究的重要课题。

习志野学校的第一任校长是从日本舞鹤要塞司令位置上调来的中岛今朝吾少将(后为中将),第一任干事是从千叶县步兵第57联队长调任的今村均大佐(后为大将),第一任练习队长是从驻朝鲜步兵第78联队副联队长调任的铃木贞次中佐(后为中将)。

习志野学校根据日军作战地域的不同,分别在中国东北的北安市进行冬季寒地研究演习,在中苏边境的东宁县进行针对苏军的化学战现地演习,在中国台湾的高雄进行热带地区的化学战演习,这也是为日军即将发动的太平洋战争所进行的准备。这些研究演习都给中国当地居民造成了人身伤害。

日军化学战之迫击部队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作为结束,距今已有六十多年了,关于日军在侵华战争中应用化学炮弹杀害数以百万计的中国人民、犯下滔天罪行的日本迫击部队的情况却一直未公诸于世。这些部队究竟有哪些秘密?他们都有什么经历?

在日本侵华期间,日军在广岛县竹原市的大久野岛上的“忠海兵器制造所”制造毒剂后,运到位于齐齐哈尔的五一六部队进行实验,并就如何使用进行研制。大多数毒气弹的发射采用迫击炮方式。

五一六部队有严密的分工和流程,其中专门进行发射和运输的人员,最开始组成迫击第二联队,代号为五二六部队;后来改名为迫击第十大队,代号仍为五二六部队。日军五二六部队实际上是五一六部队的练习队,负责毒气弹的实战实验。

日军中的迫击部队区分为迫击联队、迫击大队、中迫击大队和独立迫击中队四种。这些部队主要配备为轻迫击炮,另有部分山炮、野炮、榴弹炮。联队级一般设有本部、一个迫击大队、一个瓦斯大队、一个材料厂。联队长官级为大佐,中队长官级为大尉。每个迫击大队中有三个迫击中队,每个瓦斯大队中有两个中队。迫击中队编制为205人,瓦斯中队编制为181人,加上材料厂和本部人员,总人数为1032人。每个迫击中队装备有36门九四式轻迫击炮,整个联队全部由机动车辆组成。在日本陆军编成序列中共有24个迫击联队,22个独立迫击大队,七个独立中迫击大队,十个独立迫击中队,32个迫击炮大队。每个独立迫击大队编成人员在850人左右,每个独立迫击中队编成人员在150人左右,中迫击大队编成人员500人左右,初步估算在日军编成中仅迫击炮部队人员就达到八万人。每个迫击联队配备轻迫击炮108门,24个迫击联队配备迫击炮2592门;22个独立迫击大队配备迫击炮2112门,七个中迫击大队配备70门九六式中迫击炮和42门九四式轻迫击炮,十个独立迫击中队配备九七式曲射步兵炮120门,32个迫击炮大队配备迫击炮2304门,总计装备火炮7240门。每门火炮携带炮弹400发,作战时总计携弹量289.6万发,是一支强大的杀伤力量。日本在战争期间共生产了750万发毒气弹,很大部分是由这些部队使用的。

在日军师旅团一级中,单独设立迫击炮队。其中师团设置六个,独立混成旅团六个,临编旅团十个,国境守备队十四个,共有炮兵人员14700百人,配备大口径火炮220门,每门炮配属弹药2000发,共计44万发。

在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后,日军在装备上配备了大量的迫击部队,据统计,仅在日本陆军中从事化学战独立建制的炮兵部队就有131个,总人员达到十万多人;配备各种火炮达到七千余门。在中国的各个战场上,这些炮兵部队都大量使用装备毒气的化学炮弹杀害中国军民,在战后又把大量的毒气弹掩埋在中国大地上,继续给正在和平建设的中国人民以伤害。

据1936年国民政府总参谋部一厅的报告称:

“日本施放瓦斯弹之兵器主要者为瓦斯臼炮(即迫击炮),口径为十公分,重一百三十公斤,毒气弹重分为五公斤、十公斤及二十公斤三种,五公斤者内含一公斤毒气,十公斤者内含二公斤毒气,二十公斤者内含五公斤毒气,火炮射程为三千三百公尺,每分钟能放射十五发,其每炮弹之有效散布面积如下:

1.七点五公分炮弹之散布面积二十五平方公尺;

2.十公分炮弹之散布面积五十平方公尺;

3.十五公分炮弹之散布面积一百平方公尺。”

日军迫击部队是一只利用现代化武器装备的杀人恶魔,那么它的主要任务是什么?毒气弹又是如何配备如何施放的?

日军的迫击炮部队通常配属用于决战时的第一线,主要任务为以毒弹封锁隘路或不准备占领地区予以毒化,并可用炮弹支援步兵突击和偷袭,对敌方阵地的重火力予以有效压制。其作战命令从大队下达到中队占领阵地,决定射击之间,约在八十分钟内完成,其毒化能力尤为惊人。从下列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出日军在部队作战时毒气弹配置:

1.大队携行的弹药,每门迫击炮携行弹药有毒气弹120发,榴弹30发,烟幕弹十发,计160发;

2.小队下辖四个分队,携炮四门,计携毒气弹480发,榴弹120发,烟幕弹40发,总计640发;

3.中队下辖12个分队,携炮12门,计携毒气弹1440发,榴弹360发,烟幕弹120发,总计1920发。

4.大队下辖36个分队,携炮36门,计携毒气弹4320发,榴弹1080发,烟幕弹360发,总计5760发。

在作战中,大队命令下达至中队完成阵地侦察所需时间控制在四十分钟左右,中队占领阵地到完成射击诸元准备时间在四十分钟左右,一般情况下不超过八十分钟必须完成各项发射前的准备工作。

中队射击时规定:

1.强度制压射击:中队十二门炮要在二分半时间和四公顷范围内发射完四百发炮弹以支援重点正面突击及制压重要地点,使对方不能作战;

2.制压射击:中队十二门炮要在一分半钟和四公顷范围内发射完二百发炮弹,使对方于正面受到制压,半数不能战斗;

3.妨害射击:中队十二门炮要在半分钟内和四公顷范围内发射八十发炮弹,妨害对方行动及一时占领。

从作战效果上看毒化能力:

每个中队普通毒化约四公顷,最大毒化十二公顷;大队普通毒化十二公顷,最大毒化三十六公顷。

在日军迫击部队编制中,每一联队中均设有两个瓦斯中队,是实施正面布毒或消毒的部队,虽然不配其他武器,但撒毒车上均有轻机关枪一挺,一个中队即有十二挺机关枪,且配有其他车辆四十一辆,机动能力相当强。瓦斯中队配备九四式撒毒车十二辆,每辆车可装填毒液量约可容芥子气及路易氏剂混合毒液420公斤,中队携毒能力为10800公斤。撒毒车散布毒液宽度约八公尺,毒液纵向长度约一千公尺,散布毒液浓度以容积计算,每平方公尺约3.5立升;以重量计,芥路混合毒剂每平方公尺约为55公分,单一使用芥子气时为45公分。这种撒毒车可挂于战车、装甲车或牵引车上。

在瓦斯中队中,还装备有毒气发射车,这种毒气发射车有一大筒,筒内有膛线,口径为16公分,重150公斤,弹重22公斤(内含3.5公斤毒气),射程2500百公尺,使用时将筒形毒弹抛射到目的地,毒弹爆裂后产生毒杀效果,齐射时用电流操作,主要发射液体毒气。同时瓦斯中队还有携带式喷毒器、烟幕发射车、火焰发射器。日军中均配备有防毒面具和防毒衣,马匹用湿式防毒面具和防护靴。

上一页首页5/9尾页下一页

上一篇:榆树黑社会五毒父子灭亡纪实

下一篇:普济寺奇案

相关文章

评论

顶 ↑ 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