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故事网历史故事

苏东坡蒙冤记(5)

2015-09-27 来源:故事会 作者:佚名 查看评论

三、下大狱

御史台是御史们办公的衙门,院内长有大柏树数十棵,栖息乌鸦近千只。乌鸦朝出暮归,归巢时,在御史台上空盘旋,扑双翅蔽云遮天,啼叫声凄厉恐怖。源自这些乌鸦,人们把御史台称为“乌台”。宋代,乌台关押要犯,凡朝臣犯法重者多下乌台狱。

苏轼随押解官船渡长江,经淮泗,上溯汴河,行程千里,八月十八日抵达京都汴梁,即被投入乌台狱。苏轼一案因诗而起,故谓之“乌台诗案”。

乌台狱有大小囚室若干,知杂南庑是专门关押重刑犯之地,罪犯进了这里死多活少,所以有“知杂南庑鬼门关,十囚进去九不还”之说。御史台李定一伙人一心想置苏轼于死地,苏轼收监后,便把他关在这里一个单人囚室里。此室只屋顶有一不大的天窗,室内狭窄又阴暗潮湿,伸手就会碰到长满青苔的墙壁。关在这里无异囚于井中。

长达二十天的押解途中,苏轼一直身披枷锁困于逼仄的舱内,终日无人与他讲话,听到的是欸乃的桨声,看到的是皇甫遵一伙凶恶的嘴脸,他身心疲惫,精神抑郁。可御史台的人并不因此让他有一点儿喘息机会,就在他下乌台狱不久,咄咄逼人的审讯便拉开了序幕。

头堂审讯开始,苏轼在两名衙役的押解下,走进御史衙门大堂。他抬眼一望,只见大堂左右两侧各站立一排面目狰狞的衙役,两位主审官并列端坐在堂上,一位是因丁忧之事对他耿耿于怀的御史中丞李定,另一位是知谏院张璪。

张璪,原名张琥,与苏轼是进士同年又是昔日同事。苏轼任凤翔签判时,张璪为法曹,二人共事两年。张璪调离回京时,苏轼作过一篇《稼说》赠行。此人阴险贪鄙,热衷利禄,常陷人于危难之机。此次奉旨审判苏轼,他视为是他立功表现的机会。

苏轼见这二位是主审官,知道自己性命危乎殆哉。

李定见到苏轼,厉声问道:“罪犯苏轼,见了本官为何不下跪?”

苏轼反问:“请问李大人,苏轼因犯何罪要下跪?”

“啪!”李定惊堂木一拍,喝道:“大胆苏轼,在御史衙门受审还敢如此嘴硬,来人啦,让他跪下!”

几个如狼似虎的衙役走过来,从背后对准苏轼腿肚猛踹一脚。苏轼跌跪在地上。

这时张璪假惺惺地对苏轼说:“苏轼,你我凤翔一别,多年不见,没想到你我在这个地方会面,真叫人心里难受。只要你对我们的提问老老实实回答,承认自己所犯之罪,看在昔日同在凤翔共事的情面上,本官会奏请皇上对你从宽发落。若是你执迷不悟,拒不认罪,那后果就自负了。”

苏轼捋了捋头上的乱发,没有理睬这位昔日同事。

审讯开始,李定一上来就讯问苏家五代和家中是否藏有誓书铁券。

按宋律,一般犯人只问三代,只有死刑犯才追查五代。“誓书铁券”俗称“免死牌”,大宋开国之初,宋太祖赵匡胤曾向立过功勋的大臣赐过誓书铁券,这是一种特殊恩泽,持有誓书铁券者,五代之内获罪子孙可免不杀。李定明知眉山苏氏不是官宦人家,哪有什么誓书铁券。所以他查问这些问题,目的是恫吓苏轼:你苏轼所犯罪行严重,死定了。

“我苏轼没有犯罪,无需什么誓书铁券。”苏轼说。

张璪言道:“苏轼,你自恃有才,写了许多谤讪朝廷、讥讽新法、大逆不道的诗文,难道不是罪吗?”

苏轼冷笑了两声说:“我大宋自太祖皇帝开国以来,百余年间一直言者无罪。今日我苏轼写了几首诗,你们就兴师问罪,大宋有此法乎?尔等目无王法,还与苏某扯谈律例,岂不是滑天下之大稽?!”

李定大声吼道:“大胆苏轼竟敢藐视公堂,顶撞本官,我倒要看看是你的嘴硬,还是我御史衙门人的巴掌硬,来人啦,给我掌嘴!”

上一页首页5/10尾页下一页

上一篇:戴复古:率性书生江湖梦

下一篇:秦始皇与寡妇清

相关文章

评论

本站网友 匿名 ip: 60.175.110.*
[1 楼]
好!
2015-11-15 17:19:04
支持[ 12 反对[ 11 ]
顶 ↑ 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