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故事网历史故事

苏东坡蒙冤记(4)

2015-09-27 来源:故事会 作者:佚名 查看评论

杨朴咏道:“且休落拓贪杯酒,更莫猖狂爱吟诗。今日捉将宫里去,这回断送老头皮。”

皇上听了大笑,他见杨朴真的不想做官,就派人送他还乡。

苏轼说:“轼和杨朴公一样,既爱酒贪杯,又爱写诗作文,所以也要捉到京城去断送老头皮。若夫人也能像杨朴妻吟诗为某送行,说不定皇上也会派人送某回湖州呢。”

王闰之听了凄然失笑,苏轼就此快步出门。

回到大堂,公差给苏轼戴上枷锁,准备出发。家人上前拦住央求道:“罪臣之子苏迈请求与父同行照应生活,望大人应允。”皇甫遵答应了。

堂堂苏太守,转眼阶下囚。苏轼在皇甫遵等人押解下,告别家人,离开府衙,走进风雨。远处天空漆黑如墨,一片混沌,一场更大的雷霆风暴等待苏轼。

皇甫遵“拿一太守,如驱鸡犬”。这时州衙上下都被皇甫遵故意营造的恐怖气氛所笼罩,大小官员畏避一边,摆出一副划清界限的样子,不去送行。

苏轼五月二十日到职,七月二十八日被捕,湖州任上两个月又八天。

苏轼被押走之后,湖州已不可久留,家人收拾好行李,乘船去南都,投奔弟弟苏辙。船行至宿州,后面两艘官船追了上来,船上一个官员喊道:“本官奉御史衙门李大人之命,前来搜查朝廷钦犯苏轼的罪证,尔等快将船停下。”

苏家船只刚停下,十几名士兵在那官员指挥下跳了上来,将一家大小二十余口统统集中到船头,由两名士兵看守。其他人进舱,打开箱包行李逐一查看,重点查的就是苏轼写的诗文材料,以及他与别人的来往信件。东西被翻得乱七八糟,临行还将一部分诗文书信抄走。

官兵走后,苏家船只继续前行。

船舱内,侍女朝云在收拾官兵搜剩下的书信文稿。夫人王闰之见了,不由得气从心头来,随手抓起一把,塞进了正在烧饭的炉灶中,只见“呼”地蹿出一团火苗,文稿顷刻化为灰烬。

朝云央求道:“夫人,你在干什么,这些诗文可是老爷的命!”

“诗文,诗文,若不是这些诗文,子瞻怎么会被抓走呢?”说着,王闰之的眼泪又流了下来。

当王闰之再次伸手去抓文稿焚烧时,朝云紧紧护住不放,致使部分书画有幸保存了下来。

皇甫遵是从水路押解苏轼回京的。船下的水流时而平缓,时而湍急,桨声欸乃,波涛不绝,前程漫长兮而又迷茫。

船入太湖,薄暮行至鲈香亭下,泊舟修舵。天苍苍,水茫茫,水天一色,碧波万顷,湖上时有舟楫往来,渔家歌声若隐若现。须臾,暮色四合,月上东山,清风微澜,满湖烁金。名噪天下的一代文豪苏轼,此刻正披枷戴锁盘坐船头。他无心欣赏太湖美,更无兴致赋新诗,惆怅满怀独自思忖。几天来,尽管无人对他提起被捕的原因,但猜测到一定与他平时言论和诗文创作有关。他知道自己口无遮拦,得罪过许多人;爱在诗词中直抒胸臆评论时政,触犯了不少人;更重要的是上疏神宗皇帝,批评过变法中一些政策失民意伤民心,惹恼了变法新贵,此次赴京必定凶多吉少。朝廷拿他开刀,显然是要把矛头对准更多保守派大臣,到那时,那些与自己来往密切或诗词唱和的亲朋好友定会受到株连。与其这样,不如现在两眼一闭,纵身一跃,葬身于万顷碧波,是是非非,恩恩怨怨,一了百了。苏轼主意拿定,但前后左右解差看守严密苦无机会。船入长江,苏轼又欲乘渡江之机投江,仍不能如愿。从此后,解差看守更紧,苏轼求死亦不能。

扬州太守鲜于优是苏轼好友。五月,苏轼赴湖州任途经扬州,鲜于优设宴于平山堂,款待苏轼。席上,鲜于优恭请苏轼留下墨宝。苏轼当场挥毫,写下《西江月·三过平山堂下》一词。苏轼案发,有人劝鲜于优将与苏轼往来的文字趁早烧掉,以免后患。鲜于优愤然道:“欺君负友,吾不忍为。”意思是我跟苏轼明明有往来,你要让我说没有,这是欺君负友的行为,我做不来。八月初,押解苏轼的船只从扬州经过,鲜于优闻讯冒着风险赶到江边,为老友送行,被皇甫遵所拒,不许登船话别。鲜于优只好在岸边远远拱手揖别。

上一页首页4/10尾页下一页

上一篇:戴复古:率性书生江湖梦

下一篇:秦始皇与寡妇清

相关文章

评论

本站网友 匿名 ip: 60.175.110.*
[1 楼]
好!
2015-11-15 17:19:04
支持[ 12 反对[ 11 ]
顶 ↑ 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