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故事网历史故事

北宋第一神童晏殊(6)

2015-09-06 来源:故事会 作者:佚名 查看评论

随着晏殊第二次被贬,他与范仲淹的命运也被颠倒过来了,当他踏上被贬逐的路途,仁宗皇帝立马就把范仲淹召回京师,拜为右司谏。两个人,一个在走下坡路,一个在走上坡路。

这一贬又是五年,晏殊一生中最好的岁月,实际上就是在长达十二年的贬官生涯中度过的。五年后,或许是看他在地方上干得还不错,仁宗此时也早已坐稳了江山,这才诏命晏殊还朝,对这个难得的人才开始利用。晏殊先任刑部尚书兼御史中丞,随后又复为三司使。三司使执掌中央财政大权,但绝非后世想当然的财政部长,最少也是如今主管财政的副总理或国务委员,又称“计相”。这也是晏殊第三次跻身于国家领导人之列。

是时,北宋与西夏在历经三十余年和平共处的岁月之后,又开始频频告急。在满朝文武中,晏殊的军政智慧又得以彰显,甚为仁宗器重,拜枢密使,进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一个大学士,成了执掌帝国最高军事机关的长官。在运筹帷幄调兵遣将时,晏殊又想到了范仲淹,他素知范仲淹一直文武兼修,一把佩剑从不离身,在军事战略上也颇有造诣,于是奏请仁宗,将范仲淹从贬官任上调为西线副帅——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镇守延州。而此时已为西线副帅的大臣韩琦也正在极力推荐范仲淹。五十二岁的范仲淹,在两鬓苍苍中终于又迎来了仕途上的又一次机遇,随即便奔赴危在旦夕的延州。

而在范仲淹在冰天雪地里率师征战时,身为枢密使的晏殊依然享受着悠游富贵的士大夫生活。据宋人魏泰《隐居诗话》载:晏元献殊作枢密使,一日,雪中退朝,客次有二客,乃欧阳学士修、陆学士经,元献喜曰:“雪中诗人见过,不可不饮也。”因置酒共赏,即席赋诗。是时西师未解,欧阳修句有“主人与国共休戚,不惟喜乐将丰登,须怜铁甲冷彻骨,四十余万屯边兵。”元献怏然不悦,尝语人曰:“裴度也曾燕客,韩愈也会做文章,但言园林穷胜事,钟鼓乐清时,却不曾恁地作闹。”——对此事的记载,在宋人笔记中还有多种版本,一说为庆历中发生的事情,又一说为康定二年(1041年)冬,这些记载时空错乱,但意思大同小异:一个大雪天,欧阳修与一位陆学士在退朝后来晏殊家,欧阳修是晏殊知贡举时的士子,也算是晏殊的门生。年届天命的晏殊,此时已是位列三公的枢密使和太尉,但他对欧阳修这个比自己年轻十六岁、官也小得多的晚辈还是客客气气,还特意摆酒设宴,主宾暖洋洋地团聚在一起,围炉夜话,共赏窗前的瑞雪美景。没想到,欧阳修却对自己的这位老师一点也不客气,他即席赋诗,而且是一首很长的诗——《晏太尉西园贺雪歌》,但此诗绝对不是拍晏太尉的马屁,而是奉劝养尊处优的晏太尉别只顾自己欣赏雪景,此时万里边关,还有四十余万将士在天寒地冻中浴血奋战啊!

这首诗写得感人肺腑,让人沧然泪下,但这个欧阳修也真是太不识时务了,哪壶不开提哪壶。大人不记小人过,晏殊是有涵养的人,当时倒也没有发作,但对欧阳修这臭小子他还是充满了一肚子的愠怒,后曾对人说:“当年韩愈也会做文章,去宰相裴度家赴宴,也只是赞赏他们家的园林盛景,绝不会如此捣乱!”又有人说,正是这次围炉夜话从此埋下了两人分裂的种子,其实晏殊和欧阳修这两位大才子一生多有龃龉,而且由来已久。同晏殊相比,欧阳修虽说也是一个风流才子,但在骨子里却是更接近范仲淹那样忧国忧民的国士。

不过,无论是欧阳修,还是范仲淹,都注定没有晏殊的官运,随着范仲淹等以文驭武的将领在西线驰骋征战,严防死守,北宋历史上又一次出现了以战逼和的局势,西夏元昊不得不再次向大宋帝国俯首称臣,而北宋也将以付出岁币等笼络方式以保持自己的“君”国地位。但为保一个国泰民安的文治盛世,这样的付出也是非常值得的。晏殊还真是有福之人,这个在暖融融的炉火边把酒吟诗、临窗赏雪的晏太尉,随着大宋天下重归太平,他也因运筹帷幄、调度有功,接下来还将要抵达人生仕途的巅峰状态。

庆历是宋仁宗赵祯一生中最重要的年号,也是宋史和中国历史上出现频率最高的年号之一,很多载入史册的大事都在庆历年间发生,而晏殊也在庆历年间“独上高楼”,位极人臣。

庆历二年(1042年)七月,晏殊以枢密使加平章事,官拜宰相,既掌军又执政,但此时主持朝政的还是“一代名相”吕夷简。欧阳修痛斥吕夷简“二十年间坏了天下。其在位之日,专夺国权,胁制中外,人皆畏之”。庆历三年(1043年)三月,吕夷简罢相,其相权由晏殊全面接掌,晏殊以检校太尉刑部尚书同平章事,晋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学士,兼枢密使。——在宋史上,像晏殊这样既是执政的宰相又是掌军的枢密使,集军政大权于一身者,不说绝无仅有,却也十分鲜见,作为一个安分守己的人臣,晏殊除了不能当皇帝,实际上已抵达了人生仕途的巅峰。

有后世从姓名学上解释,这个既没有付出太多辛劳,也没有什么实在功劳的晏殊,之所以能迅速跃升到人间权力的巅峰,或与他的姓名有关。据说仁宗皇帝在刚刚度过一场西部边关的危机后,特别渴望天下太平,晏殊之晏,有天青无云之义,亦有安定、安乐之意,而河清海晏,也是历代王朝追求的理想境界。仁宗一辈子最渴望的不是乱世英雄,而是辅佐天下的太平宰相,而晏殊仿佛天生就是一个太平宰相。

上一页首页6/10尾页下一页

上一篇:致命的书法大赛

下一篇:抗日对联

相关文章

评论

顶 ↑ 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