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故事网历史故事

司马迁的神秘谶语(5)

2014-07-09 来源:故事会 作者:蒋巍 查看评论

死亡的气息布满大地。

五月中旬,刘邦带着这支由民工和囚徒组成的队伍从沛县出发,连续跋涉了近两个月,先后死在路上十三人,逃亡十七人。大秦扫清六国、一统江山之后,因多年战乱男女比例严重失调,妇女成了田间主要劳力。于是始皇颁诏,严令天下各郡县把狱中能干活儿的犯人分期分批,押解到皇家各个重点工程服劳役。人犯本该一直捆着走路的,刘邦说:“捆着走,你们拉屎尿尿还得老子找人解绳子,松了绑,本官轻松你们也轻松。”

众囚犯齐声称谢。

刘邦接着说:“不过你们听好了,老老实实跟着本官走路。现如今不比春秋战国时候,跑出百八十里就是别的国家。大秦王朝天下一统,就是逃到天涯海角还姓秦,你跑了,家中老小的脑袋可就没了!”

队伍行进到一处山口,突然,一阵腥湿的怪风平地旋起,咔嚓嚓拦腰劈断了路边一棵水桶般粗的枯树,横空飞起的枝干将刘邦的袍襟生生撕开一条口子,然后裹着一团火球直冲云霄。刹那间,那场差点儿把秦始皇砸死的地震发生了,一道道蛇样闪电贯通天地,照彻夜空,紧接着声声惊雷滚过云空,地面如波翻浪滚摇摆不定,倾盆大雨夹着鸽蛋大小的冰雹狂泻下来,四野顿时响成一片泽国。民工和囚徒们被吓蒙了,一个个跌跌撞撞抱头鼠窜,却不知往哪儿躲。

很快,地震过去了,刘邦勒紧马缰,让惊跳的坐骑安静下来。借着闪电惨白的光,他看到不远处山坡上有一座破旧荒寺,于是抽出佩剑大喊:“不许乱跑,都到寺里去!”

队伍连滚带爬集中到荒寺里,刘邦也牵马进了寺堂,回身掩上歪歪扭扭的门扉,然后叫民工寻些干草枯枝,拢起一堆篝火。借着闪烁不定的火光,刘邦注目一看,这么一会儿工夫,队伍又逃散了几人,只剩下二十余个,一个个落汤鸡似的垂头丧气,成排蹲在墙根那儿,相互挤着取暖。

妈的,跑了这么多人,官差怎么交代啊?刘邦浑身透湿,呆呆站立在寺门那儿,耳听满世界的风声雨声雷声暗暗长叹。

墙上,火光中久久凝立着刘邦的高大背影。他头戴耸立于脑顶的高八寸、宽三寸的竹制漆纱长冠,身材显得格外高大颀长。这种束发长冠因形似鹊尾,汉代俗称“鹊尾冠”,发明人就是刘邦。青年时代他是土得掉渣的贫下中农,但心思不甘寂寞,总想高人一头,谋到亭长的差事之后,他想自己是干部了——尽管是以工代干,但总得搞点儿什么东西把自己和一般农民、阶级兄弟区别开来啊?于是他忽发奇想,设计了这种古怪的高耸于头顶的冠饰,大概就暗含高人一头的意思吧。刘邦登上皇帝大位以后,鹊尾冠成了高贵身份的象征,只有同他沾亲带故的皇亲国戚才能佩戴。刘邦死后,鹊尾冠传布到社会上渐成时尚,成了汉代男性普遍流行的冠饰之一。

那时佛教尚未传入中国,荒寺里供的不知是何方神圣的泥塑,显然早就断了香火,四壁苍黑,蛛网飘零,破败不堪,地震之后泥塑已碎裂坍塌,成了一堆烂泥块。篝火翻卷着夜色,火苗噼啪作响,寺里渐渐有了一些暖意。刘邦渐生困倦,不知不觉靠着石柱迷迷糊糊睡了过去。众民工囚徒见带队官人睡了,一窝蜂挤到篝火旁,解下包额黑巾(秦代奴隶用黑巾包头,俗称“苍头”),脱下破烂囚衣短褂,在火上烤着,火光映照着囚徒那一张张受了黥刑(脸上刺字)或劓刑(割鼻)的脏脸,煞是骇人。一位年近六旬的枯瘦男人显见因为命运与生活的折磨而过早地衰老了,看上去就像七十多岁的老汉。不知他犯了什么罪,被割去鼻子,脸部中央竖着一道紫红伤疤,两个鼻孔成了黑洞洞的窟窿,模样狰狞可怖。经过近两个月的长途跋涉,他早已支撑不住,进了荒寺,烤了一阵火,便瘫坐在墙根儿那儿歇息,两扇嶙峋肋骨一起一伏喘得厉害。不过,那两只眼睛倒是目光炯炯,狡黠深沉,东一闪西一闪的,像琢磨着什么鬼主意。

上一页首页5/9尾页下一页

上一篇:苏轼和章惇

下一篇:兰陵亡事

相关文章

评论

顶 ↑ 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