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故事网故事书库

《乌布西奔妈妈》的流传及采录始末(2)

2013-04-12 来源:故事会 作者:佚名 查看评论

突然,在深夜几声炸雷响后,闪电中瞧见前面高山下有个黑山洞,洞口恍惚有位披白蓑衣的白老太太,在向他们招手。一个人看了认为眼花,有好几个人在闪电中瞧得真切,确有人摆手叫他们。于是,大家都有了勇气,从泥水地上爬起来,深一脚、浅一脚地奔向林莽中的大山口。在闪电中,越看越清楚。白老太太,白发披身,白皮板蓑衣罩在身上,蛮精神,向他们笑啊笑,等他们爬过大沟,攀上山腰,见有座大山洞,洞边榆树和桦树足足有一搂粗细。大伙钻进暖洞,避过了外面暴雨,忙引火做饭。这时,一缕阳光射进洞里,太阳从云里钻出来了。因在山腰,从林海上分辨出了方向。大伙高兴,突然想到救命的白老太太,可是大伙洞里洞外找啊找,不知去向。洞里篝火映照中只见到岩石上有不少刻纹,有白老太太像。大伙惊奇了,都跪地叩头,都传讲妈妈神救了这帮赶山人。又如,《鹿石桩的故事》,相传俄国沙皇兵一次进山撵中国躲进深山里的打貂山民,到晌午,突然看见前头有群梅花鹿,还有个穿白袍子的白发老太太手拿柳树枝,赶着鹿群,在放牧。沙皇兵可高兴极了,认为找到了“华民”藏身处,边放枪边大喊大嚷地追赶。可怎么也追不上,一连在老林里转了几个大圈儿,鹿和白老太太全不见了,原来钻进了锡霍特阿林猎民们的困虎洞里,到处是石桩、石碓、石箭堆,无法前行。这就是在民众中传诵的鹿石桩的故事。

长期流传在绥芬、东宁、珲春一带农村民间的“娘娘调”、“妈妈坟”唱词和曲调,尤为突出,其情其意便是咏唱东海人往昔社会生活的长歌古韵。如,前文所述《白姑姑》(或称《白老太太故事》),就属于“娘娘调”、“妈妈坟”曲调中具有代表性的说唱体故事。从故事内容与流传地域分析,《白姑姑》故事很可能就是《乌布西奔妈妈》在民间早期传播中的母胎传本,或者说是简略异本。《白姑姑》和《乌布西奔妈妈》,都不同程度地揭示了鲜为人知的东海人文景物,不过因时代过久,古曲调散失甚多,已无法稽考,而《乌布西奔妈妈》能够更集中而且突出地保留了古朴的引歌、头歌、尾歌和伴声等咏唱结构形式,也证明其源流古远。这在满族以往民歌搜集中很少见到,是难能可贵的。著名史诗《乌布西奔妈妈》,便是东海女真人古老的原始长歌。她的诞生地和最初传播区,当在今日俄国境内远东沿海边疆区乌苏里江上游、锡霍特阿林南段中麓原女真人世居的莽林洞穴遗址。建国以来,特别是从上个世纪70年代起,我们曾在我国境内乌苏里江、绥芬河、瑚布图河、穆棱河、珲春河流域,访问满、汉、赫哲等族农民和敬老院里的老人们,搜集到不少东海女真神话、南海号子歌谣、白姑姑故事以及满族谱牒、萨满神谕与神偶等实物。其中,《乌布西奔妈妈》史诗最为古老、完整、系统,有独特优美的咏歌旋律和奇特的传承形式,充分显示了古代东海女真人崇高的智慧和非凡的文化素质,令人赞叹和肃然起敬。在东海女真文化遗存中,《乌布西奔妈妈》堪称最富有典型性和代表性之不朽之作。

《乌布西奔妈妈》史诗的最初搜集,有着不寻常的经历。《乌布西奔妈妈》的流传,在东北东部一带,清以来便有着广泛的声誉与影响。在民众中,黑龙江和吉多以《妈妈坟的传说》、《娘娘洞古曲》、《祭妈妈调》等讲述和咏唱形式流传着,并与祖籍东海的满族诸姓萨满《祭妈妈神》的祭礼相互融合。祭神同唱讲《乌布西奔妈妈》相联,这也充分说明《乌布西奔妈妈》的传承与萨满文化的传播,有着相辅相成的密切关系。据一些耆老回忆,伪满时,日本出于对苏联的惧恶,曾鼓吹讲唱《妈妈调子》、《妈妈号子》,客观上对于《乌布西奔妈妈》故事传说的丰富和流传,起了襄助作用。解放后,多年来在极“左”思潮影响下,长时期以来并未引起人们重视。1959年春,为迎接国庆十周年大庆,我刚从大学毕业不久,被分配到中国科学院吉林省分院文学研究所,参与了由吉林省委宣传部领导、由省文联等单位组办的《吉林民间故事逊、《吉林民歌逊的征集与编辑任务。5月,奉命赴延边组织入选内容,在延吉有幸认识朝鲜族著名民间文艺家郑吉云先生。他除介绍州里拟入选《百日红》等朝鲜族著名民间传说的整理情况外,还介绍珲春县春化乡搜集到满族神话故事的消息,其中有《妈妈坟的传说》和少量满族“悠孩子调”歌谣。吉云老师同我心情一样,对《妈妈坟的传说》特别注意。春化乡处于珲春县北去东宁县的路上,在吉林省与黑龙江省交界处,虽属朝族乡,但也居住着几家从黑山头、红旗等地来的乡民。故事和歌谣是采风中由他们口中搜集的。这在当时,满族民间故事尚数很少面世、被人关切的情况下,此线索怎能不深深刻入我的记忆中?我返回长春后,便向时任省文联副主席的马琰同志汇报了延吉工作情况,特别是讲了发现稀少的满族故事线索的事。马琰同志是位老革命、老妈妈,慈祥和蔼,很关心年轻人的成长,甚体贴人心。在她的鼓励与准许下,我二访延吉,想详细了解故事内容和线索。吉云老师鼓励我去当地考察。当时珲春地属边境,没有特殊通行证不准进入。要真正弄清楚满族故事的流布实况,是需要花费时日和寻访许多穷乡僻壤,办理通行证尤需时间。我直到8月通化调查任务完毕后赴延吉,在州文联帮助下赶到春化,找到故事提供者赵文友师傅。通过赵师傅认识了他七十多岁的老父亲赵福昌老人。他们父子前两年刚从黑山头搬过来的。赵福昌老人向我概略讲了听他阿玛(父亲)讲的《妈妈坟的传说》,已记忆不详。我因编务甚紧,当晚搭军车返延吉回长。

上一页首页2/6尾页下一页

上一篇:尾歌

下一篇:返回列表

顶 ↑ 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