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故事网故事书库

《乌布西奔妈妈》的流传及采录始末

2013-04-12 来源:故事会 作者:佚名 查看评论
摘要:在满族民间口碑文学宝藏中,著名的东海萨满史诗《乌布西奔妈妈》,占据着十分显耀的地位。它以雄浑的内容、磅礴的气势,以及古老美丽而传奇性的英雄神话故

富育光

在满族民间口碑文学宝藏中,著名的东海萨满史诗《乌布西奔妈妈》,占据着十分显耀的地位。它以雄浑的内容、磅礴的气势,以及古老美丽传奇性的英雄神话故事,揭示东海早期鲜为人知的珍贵历史,数百年来光彩夺目,一直震撼着人们的心灵。自上个世纪90年代初部分史诗公诸于世以来,便引起国内外学界的瞩目。而且,近些年更有来华访问的外国学者,还同我们赴俄国远东地区踏察锡霍特山乌布西奔洞窟墓地,寻访东海女真人古代文明遗存。

在我国东北白山黑水广袤沃野之外,自古还有一片美丽、富饶而神秘的土地。那便是闻名于世的乌苏里江以东、滨临日本海的古东海窝稽部土地。《后汉书》、《晋书》等称,其域“东极大海,广袤数千里”。

《满洲源流考》云:其地“负山襟海,地大物博,又风气朴淳”。我国史书中所言之“窝集”、“乌稽”、“窝稽”等,系指这片土地。“窝稽”,为女真语,即满语,汉意密林之意。曹廷杰《东三省舆地图说·窝稽说》言“今辽水东北尽海诸地......皆称窝稽,亦曰乌稽,亦曰渥集、阿集”。近世史书多用“窝稽”、亦有用“窝集”一词统称。有史可查,自有生民,这里便为中国历朝统属。商周时为满族先世肃慎人生息繁衍之所。《中国历史地图集》中载:唐渤海时期所辖之域,如龙原、塩州、定州、安州、率宾府等治所统理。金代设恤品路、耶懒路,元代设恤品路、鲸海千户,明代设双城卫、喜乐温河卫、牙鲁卫、童宽山卫等等。

《大明一统志》介绍,其域“东为‘野人’女真”,“不事耕稼,惟以捕猎为生”。《珲春史志》亦云:其民“皆依森林以居,恃射猎为生”,足见许多部落长期处于原始氏族母系社会或向父系氏族社会过渡时代。

清咸丰朝之前,乌苏里江以东广大地区,始终是“清政府‘主捕参珠之地’和供八旗使用的‘围猎山朝,归吉林将军属下的宁古塔副都统、三姓副都统以及珲春协领直接管辖”。同时,这里又是吉林等地采取食盐、海参、海菜、海产物并与内地通商、入贡的主要资源供应区。沙皇俄国从19世纪50年代以来,频繁入境考察,并悍然侵入乌苏里江以东地区,强迫清政府于咸丰十年(1860年)11月8日与之签订中俄《续增条约》(即中俄《北京条约》),把乌苏里江以东直抵日本海的四十多万平方公里中国领土,划入俄罗斯版图。原居住在这里的中国土著居民有恰喀喇、满族、赫哲、鄂伦春、乌德赫以及汉人,俄国称其为“华民”、“沟民”。因这些土著民众,主要是零散的氏族小部落,多以捕猎、采集、打貂、挖参、捕捞各种海产品谋生。沙俄据为俄领土后,驱逐“华民”、“野人”,在火与血的威逼中,满、鄂伦春、部分赫哲人和众多采参药、狩猎的汉人,陆续逃难内迁中国三岔口(东宁)、珲春、绥芬屯等地立业谋生。也有众多山民逃入锡霍特山藏匿生存或改籍,被俄国新编入军屯。

乌苏里江东西两岸,虽然发生历史性巨变,然而,数千年血族关系的纽带却紧紧联系着被分割成两个国度的族人们。在乌苏里江以东俄国境内,保存有无数氏族的大小墓地,氏族萨满教信仰祭址、祭坛,遍布锡霍特山中和滨海岩滩古林,而且众多氏族神话、口碑文学及民族文化实物遗存,触目即是,为人们世代怀恋和崇仰。事实上,自1860年以后的数十年乃至近百年,民间自发的“索原故土”的呐喊与斗争始终未变,以不同语言表述激越的心情,涌现枚不胜举的记实故事、词话、长歌。有些叙事体词曲,竟达数百句、千句之长。从不同民族(汉族、满族、恰喀喇人)口中,常可听到“妈妈调”和《妈妈坟传说》。其中,《白姑姑》(或称《白老太太的故事》),最有代表性。相传,在早有一帮刨夫,全是由关里家来谋生的河北乐亭等地人士,结伙进东海锡霍特阿林刨山参、挖药材、套貂鼠。一下子,走迷方向,钻进了俗称“乾饭盆”的黑森林无边的密林,连续三天三夜,转来转去,还是转回到原地方,总也走不出老林子了。偏巧,正赶上连阴雨天,暴雨如注,雷鸣闪电,不少人都累趴下了,心急如火,吃不下去饭,眼看快要病累而死。

上一页1/6尾页下一页

上一篇:尾歌

下一篇:返回列表

顶 ↑ 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