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故事网传奇故事

洪岗岗子传奇(3)

2013-03-31 来源:故事会 作者:佚名 查看评论

在红军驻扎同心的日子里,洪老太爷始终同红军保持着紧密的联系,与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结下了深厚的感情。他利用各种机会向教民宣传红军的主张,要教下为红军送粮送草,支援红军,参加红军。1936年10月下旬,西征红军请求洪老太爷给马鸿宾做工作,要马鸿宾在其防区避战让路,洪老太爷欣然接受。在洪老太爷的帮助下,红二、四方面军和前往会宁迎接的红一方面军没费一枪一弹,顺利会聚同心城。

值得一说的是,洪老太爷以“办教门不宜掺和政治”为由,多次谢绝了马鸿逵、马鸿宾邀请其到宁夏省府做官的请求,却同情、支持处于低潮中的红军和中国革命。这种鲜明的态度和立场,充分体现了洪老太爷爱国爱教、以民族的振兴为己任的高风亮节。时隔半个世纪,老红军、开国女上校、原总后勤部卫生部顾问陈真仁,在豫海县回民自治政府成立五十周年庆祝大会上深情地回忆道:“当年我们西征到同心,得到洪教主的很大帮助,在当时的环境和条件下,给予革命极大支持是一件十分了不起的事情。”

为了感谢洪老太爷热爱人民、拥护红军的行为,红十五军团政委程子华、敌工部部长唐天际、回民独立师师长马青年等亲率数十人,给洪老太爷送来一幅丈余长的红绸大锦幛、一百五十只羊和豫海县回民自治政府委员的聘任书(后混杂在地契中烧毁)。锦幛题款为“寿林回族大教主法正”,中间是“爱民如天”四个大字,落款是“汉族同胞程宗受(程子华化名)、唐天际敬赠”(唐天际墨迹)。洪老太爷以回族佳肴炒羊羔肉和蒸花卷盛情款待了红军指战员,临别时每人赠送银元三块,并真诚地鼓励他们说:“红军是仁义之师,是顺乎民心的队伍,将来有你们的江山。”

洪老太爷收到红军的礼物后内心非常激动,也赶做了一面绿色杭缎锦幛,想起他那个吉祥的梦,亲笔用阿文书写“太阳之光 普照大地”几个大字,寓意红军好比太阳的光辉,要照亮各个地方。同时,给红军送去两箱蜡烛,意即共产党和红军走到哪里,就给哪里带来光明。

洪老太爷临终前,再三叮嘱家人:“家中匾幛很多,唯独红军送的锦幛是贵重中贵重之物,要妥善保存。”洪清国遵照父命,将锦幛精心保管。直到1949年解放,作为珍贵文物献给了宁夏人民政府。(现存宁夏回族自治区博物馆)

洪老太爷结合自己青少年时期颠沛流离的苦难经历,深感没有文化是回族遭人蔑视、备受欺凌的主要原因。为改变回族受教育程度过低的面貌,洪老太爷晚年致力于兴办教育。他尝试在洪岗岗子开设了经汉识字启蒙班,招收当地回族儿童学习教门常识和《三字经》等汉文基础读本。随着教门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需要,洪老太爷带头捐资,号召教民集资办经堂教育,在宁夏海原清真大寺、海原西关寺、同心北大寺、甘肃靖远东关寺、兰州徐家湾拱北清真寺等寺坊开设经堂,广招满拉,亲自授课,为改变甘宁两省经学人才匮乏的局面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为提升当地回族的整体文化素质,洪老太爷又着手筹办新式学校。他给教下解释说,回族孩子不学习汉文化,回汉间的交流和沟通更加困难,实际上是孤立了回族自己。只是创办学校的夙愿在他有生之年没有得以实现。1939年,在洪老太爷归真后的第三年,马鸿宾和曾任国民党宁夏省府参议、平罗县和豫旺县县长的周生祯等人继承洪老太爷的遗志,在洪岗岗子东十余里的榆树台村,建立了以洪老太爷的字“海如”命名的“私立海如完全小学”。马鸿宾任名誉董事长,周生祯任董事长,首任校长为开明知识分子李士林(建国后同心县第一任教育科长)。

私立海如完全小学当年招生一百一十九人,至1966年迁址,共毕业一千多名学生,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大批有用人才,不少学生解放后担任宁夏回族自治区、市、县及乡镇领导职务。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洪老太爷的后人又出资兴建了同心县海如女子中学,这所学校是同心县目前规模最大、设施最优、办学水平最高的初级中学。

1937年农历七月二十四日,洪老太爷安然归真。洪老太爷归真后,教下在洪岗岗子修建拱北,将他安葬于正亭,以为纪念。今天的拱北几经翻建,增加了包括清真寺、中阿学校、诵经阁、纪念碑公墓等伊斯兰风格的建筑群。洪岗岗子拱北既是洪门的宗教活动中心,又是虎夫耶门宦爱国爱教的标志和象征。

时至今日,每逢洪老太爷纪念日前,每天均有万余人从宁夏、甘肃、青海、新疆、陕西、云南、河南等地赶往洪岗岗子上坟。人们敬仰洪老太爷,不单单是因为他为教门作出了贡献,更因为他为了民族的振兴乃至中国革命作出了贡献。

上一页首页3/3下一页

上一篇:乡村酒宴

下一篇:陈警官的故事

相关文章

评论

顶 ↑ 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