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故事网传奇故事

日本化学战大揭秘(2)

2010-11-21 来源:故事会 作者:佚名 查看评论

在受到毒气伤害的四十四人中,所有肢体暴露部位布满了成片的水泡,从破皮处流出脓水,被脓水污染的地方又起泡,被破坏的皮肤组织被病毒侵害到血液中,被气体伤害的气管、肺叶、视神经同时产生病毒反应,皮肤溃烂,气管有烧灼感,呼吸困难,眼睛流泪,怕光,视觉模糊,尤以河南省民工李贵珍病情最重,虽经203医院医护人员全力抢救,但仍被日遗化学毒剂夺去了生命。

毒气之源——大久野岛

在日本漱户内海忠海南部有一个面积七十平方公里,周边四公里、最高处海拔八十二米的小岛,岛上树木参天,鸟语花香,是现在日本一处有名的旅游避暑胜地。但就在八十年前,谁能想到这里却是生产各种杀人化学毒气的工厂。这个毒剂工厂究竟有哪些鲜为人知的秘密呢?

在日本神话《古事记》中记载着日本的国土为大八洲,也称为大八岛国,即淡路、四国、隐岐、九洲、壹岐、对马、佐渡、本洲。陆地面积三十七点八万平方公里。在众多大岛外,还有一些小岛散布在周围。大久野岛是漱户内海上的一个小岛。在日本明治中期,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后这里成为军事要塞,将其附近的爱媛县来岛海峡一带作为要塞地带,配备了日军在攻占中国旅顺时立下所谓战功的十二门二十八厘米的加农炮。其岛名在地图上也被注以红色加以标明。1927年后,随着日本陆军毒气工厂在此动工兴建,原守卫该地的七户居民被强行迁走,大久野岛从此在日本地图上消失了,一座恐怖阴森的化学毒气工厂开始了其罪恶的历史。

大久野岛毒气工厂全称为陆军造兵厂火工厂忠海兵器制作所,从1929年4月1日正式开始生产到1945年8月15日本战败投降,历时十六年之久,有七任所长和六千四百多职工在这里从事二十四小时不间断的毒气生产活动。

第一任所长大岛骏,初建试生产阶段。

第二任所长田重胜,整备扩充,新建有六百坪的路易氏气制造车间;日产三吨的芥子气制造车间;以乙二醇为主要材料的封闭式芥子气制造车间;硫苯基氰化砷制造车间;发烟筒、催泪筒、孔雀筒制造等车间。

第三任所长信氏良吉,对制造方式进行改革,毒气生产走向连续形式,日产三吨的封闭式芥子气制造车间与法式芥子气真空蒸馏车间竣工投产。

第四任所长服部诚吾,密闭式换气装置改为开放式,工厂向长浦地区发展。

第五任所长中桥桂次郎,毒气工厂急剧扩张,并开始向海岸线填石增地。“九·一八”事变爆发,工人超过几千人,又从忠海毒气工厂中分离一部分在东京建立了第二陆军造兵厂,在长浦地区新建日产一吨的氰化乙二醇制造车间,日产三吨的氰酸制造车间,在德滨地区新建陆地工厂,在忠海镇新建职工宿舍、办公室、陆地医疗室等设施,并开掘坑道,修改地下仓库,用以储存毒气产品。

第六任所长阿部三雄,太平洋战争爆发,毒气工厂除继续大量生产已定型的几种主要毒剂外,增加了毒气筒的生产数量,以满足日本陆、海军不断扩大侵略战争的需求。

第七任所长山中峰次,日本的侵略战争已呈失败迹象,工厂生产的化学武器也从攻势战略转移到防御上来,将位于京都的宇治制作所火药制作迁到大久野岛,并将在冈山县栅原矿山的废旧矿井改造为火药工厂,大量进行火药、筒类、自杀武器以及气球炸弹的生产,直到日本宣布投降,美军占领日本,忠海陆军兵工厂改为臣第2963部队,该厂才停止生产化学武器,最后被美军彻底销毁,结束了其长达十六年的化学武器生产历史。

据在大久野岛做过军工的服部忠自传体《秘录·大久野岛的回忆》中介绍,他曾经在1939年8月和1942年8月两次从大久野岛坐海船经大连,然后乘火车往中国大陆的齐齐哈尔运送毒剂。第一次是二十公斤的毒剂罐五十个,第二次是一吨装的大罐三个,直接交给了位于齐齐哈尔东郊的“胜村部队”,即关东军化学研究所,代号516部队的胜村福治郎大佐。

到现在,我们可以了解到这样一个秘密,发生在中国各地日本化学武器泄漏伤害事件的毒气就是来自大久野岛。该岛为确保毒气不外泄,以派人押运的形式定期向中国大陆运送毒气成品,有的作为五一六部队进行各种化学武器研究的基本材料,有的则分送到位于中国东北、华北、华南、华中等战区化学武器装添兵工厂和一线作战部队当中,用来直接屠杀中国的抗日军民。那么,大久野岛具体都生产哪些化学毒剂呢?

从1925年到1933年的八年时间里,日本研制成功的主要毒剂有糜烂性瓦斯的芥子气和路易斯气,窒息性瓦斯的光气、喷嚏瓦斯和催泪瓦斯,氰瓦斯和氰澳化苯甲基等毒气种类。

芥子气研究是1924年依照法国式方法进行的,1925年安装了月产一百公斤的制造装置,但因其纯度只能达到百分之七十,而且性能不稳定造成分解困难,夏季因温度较高造成储藏和运输困难,故而在1927年引进并安装了日产三公斤的设备,生产出来的产品定名为“黄一号”。随后,大久野岛毒气工厂采用德国式方法进行研究,到1930年安装了日产一吨的芥子气连续生产装置,产品定为“黄一号甲”。

路易氏气是1925年由中村隆寿等人开始研究,到1930年完成定型,1931年定名为“黄二号”,1933年日产一吨的制造设备投入使用。路易氏气虽然存在易于溶于水而被分解、致使毒效降低和持久性差的缺点,但其致死性能却比芥子气优越,所以,大久野岛的研究人员就把芥子气(油状液体)与路易氏气混装在一起,既保持了芥子气杀伤力的持久性,又保持了路易氏气的急速致死性。

光气于1926年完成研究工作。因其是作为染料的中间物质在平时应用于民间,日本一般的化学工厂都有这种设备,1929年被定名为“红一号”,其毒性较芥子气和路易氏气低。

喷嚏瓦斯和催泪瓦斯都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研制的,日本将其工艺和设备引进后安装在大久野岛形成规模生产能力,这两种毒剂都不能致人以死亡,但却能使人暂时丧失作战能力。这两种毒气在中国战场上被日军大量使用。

亚当毒气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由美国的劳基·阿达姆斯研制成的一种毒剂。日本于1924年用合成方法完成,毒效很强,在大久野岛形成批量生产规模。

二苯氯胂是一种窒息性较强的毒剂,日本于1929年完成合成,1933年4月投入规模生产,定名为“红一号”。

氯化苯乙胴是一种催泪性毒气,1929年形成规模生产,定名为“绿一号”。

据不完全统计,从1930年到1945年的十五年时间里,大久野岛日本陆军忠海毒气厂一共生产各种毒剂(气)6615吨,海军相模兵工厂生产760吨,总计为7375吨,但不包括日本在中国大陆各战略区毒气厂生产的各种化学武器。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后,美军第8军占领了日本,根据负责处理大久野岛毒气工厂的监督官维利奥姆斯少校的命令,将工厂内库存的毒剂罐用船运往大久野岛周边海域沉没,工厂的所有设备限期在一年内全部销毁。到1946年6月,设备和毒剂全部处理完毕,一座连续生产近二十年的毒气工厂被彻底清除。1947年日本地图上大久野岛的地名又重新出现了。

魔鬼部队五一六

日本关东军陆军化学武器研究所,通称号是“德第二五二三一部队,满第五一六部队”,是以原日本关东军技术部化学兵器班的人员为骨干,于1938年8月在中国东北齐齐哈尔市组建而成的,主要从事化学武器的研究以及在平房、虎林、虎头、孙吴、鞍山、本溪湖、抚顺、吉林等满洲各地的各种兵器的实验业务。尽管日本侵华战争已结束六十多年,但这支部队的秘密仍然不为世人所知。

齐齐哈尔市位于嫩江的中上游,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清朝以来有七十六位将军任职于此,民国后为黑龙江省政府所在地,使之成为中国北部边疆最重要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和交通枢纽,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自1931年11月日本关东军第二师团占领后,这里就成为日军对苏作战的西北部战区和军事重地,为彻底清除中国人民的抗日活动,先后将第十四师团、第十六师团调驻齐齐哈尔,另有骑兵、炮兵、航空兵等28个番号的部队驻扎守卫。一时军营林立,恐怖气氛笼罩全城。由于日本关东军“北进”计划的确立,一支神秘的部队随之在齐齐哈尔火车站东四公里处开始安营扎寨,大兴土木,东大营八里岗一带被圈为军事禁区,不仅中国百姓不得进入,就连其他无关日军也不准靠近。它的出现引起人们的种种猜测和关注。

根据我们掌握的日本方面战后50年解密的材料,第五一六部队1938年8月1日依“军令陆甲第14号”命令在齐齐哈尔编成时,部队长为胜村福治郎大佐,下设六个班,依次为总务、兵器、实验、病理、防疫、气象。随后于8月上旬和下旬参加了日本关东军与蒙古、苏联军队激战的诺门罕战争,以日军的彻底惨败而告结束。1940年7月10日,抽调日本第三、四、五、六军司令部将校级军官到第五一六部队兼任关东军化学部研究员并加以培训。1941年8月2日,以第五一六部队一部为骨干组建日军第四野战化学部,部队长为宫崎琼藏大佐,同时,将各军在第五一六部队的兼职研究员复归各部队,并派日本陆军习志野学校秋山金正大佐等到五一六部队任职,同年12月15日在第五一六部队设置研究部,1943年11月10日将关东军化学部练习队代号第五二六部队转为第五一六部队管辖。1945年3月7日在沈阳设立第五一六部队办事处,办事处处长为山口克已少佐。1945年6月18日将化学部练习队(第五二六部队)第一大队派遣到驻哈尔滨市近郊阿城关东军炮兵下士官候补队。

上一页首页2/9尾页下一页

上一篇:榆树黑社会五毒父子灭亡纪实

下一篇:普济寺奇案

相关文章

评论

顶 ↑ 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