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故事网历史故事

解忧公主小传(2)

2012-07-13 来源:故事会 作者:佚名 查看评论

二、欲与乌孙共灭胡

残阳如血,一行人马在滚滚的沙尘中,沿着坎坷不平的土路艰难地行进着。车舆仪仗上沾满了黄土,已失去了原本鲜亮的颜色。车夫和前后的随从也都显得很疲惫,但那大红色的一顶车伞和马车却惹人注目。这就是送解忧出嫁的队伍。

武帝这次为解忧派出了一支几百人的队伍,从侍卫、仪仗、官员到侍女、宦官,甚至还有些各行业的能工巧匠、舞文弄墨之文书等等,以便于解忧到了乌孙开展工作。解忧坐在那辆豪华高大的马车上。披着大红锦缎披风,听着她最亲近的侍女讲述着沿途看到的一切。

他们一行人马离开长安,出潼关,翻秦岭,穿河西,现正直逼玉门关。狭长的河西走廓似乎走不到尽头似的,路上大概算下来已近二十几天了吧。一路上走来绿色越来越少,人烟越来越稀,风沙黄土朝夕相伴,艰苦异常,大家一个个都怨声载道。但解忧却从没有吭声,对这样的恶劣环境她是心里有思想准备的,但一路上看到的景象仍让她吃惊。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些断墙残亘和断了人烟的村庄,那些本可以长出庄稼的荒芜了的田野,长时期的双方的战争使这里到处都透着凄凉、破败的景象,偶尔经过的集镇,人们也是面黄肌瘦,破衣褴衫,看上去苦不堪言。这些天来解忧的脑海里时时出现悍的匈奴骑兵纵横奔驰在这破败、荒凉的大地上,铁蹄下的人们在呻吟、哭泣,又看见威武的汉朝军队,刀枪明亮,杀声震天,死人流血,紧接着是成片的横七竖八的双方军士的尸体、马匹,这些场景在她的思想深处重叠放映,引起了她很大的震动。解忧、解忧,她在心里叫着自己的名字,想着武帝临行时殷切的目光,更觉得自己肩上的担子不轻。

“公主,这里的老百姓日子过得可真苦呀!”侍女坐在马车边沿的位置上,打断了解忧的沉思。

“是啊,这里的百姓本来自然环境就差,再加上战争的破坏,就更苦了。什么时候他们才能像长安的百姓那样,不用担惊受怕地过上好日子呢。”解忧感慨地答道。

“公主,这次如果我们能联合乌孙一起夹攻匈奴,就一定可以把他们赶的远远的,结束战争。”

这句话不免勾起了解忧的一丝担忧来。听大将军卫青说,细君公主嫁给乌孙昆弥后,双方达成了联盟的意向。可在李广利将军远征大宛时,要求乌孙发兵配合,但乌孙仅只派出了2000骑兵参战,并且在阵前只是摇旗呐喊却并不真正向前冲锋,没有发挥丝毫的作用。这说明乌孙在心理上还不了解汉,也未真正和我们一条心。由此说明这还需要做很多的工作,她一个女子该怎样做,从那下手呢?看到解忧不言语了,侍女就又逗公主。

“公主,是在想如何做新嫁娘吧?”一句话说的解忧红了脸。

“再饶舌,告诉你,这次到了乌孙,非给你这个小丫头找个厉害的夫婿,好好管教你,看你还调皮。”

“饶了我吧!公主,哈??”

天又黑了下来,车队停在了一个很小的村子里扎下营来,火升起来了,帐蓬支起来了,疲惫的人们很快吃过饭休息啦。

四周一片寂静,天上也没有一丝的月光,凛冽的西北风没头没脑地刮着。解忧没有睡,前面就要进入乌孙的地界了,她的心里乱纷纷地,望着黑沉沉的夜空和由于未知而带来的恐惧紧紧抓住解忧的心。

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一种完全陌生的生活,还有一个完全陌生的丈夫,会有怎样的情况发生呢?现在对解忧来说唯一清晰的就是:对乌汉联盟施加影响,以实现夹攻匈奴之策略。这个纤弱、漂亮的小女子承担了一个和她的身体多么不协调的重任!

渐渐地,开始出现了成片的草原、绿洲,乌孙派来的向导高兴地说:“到乌孙啦!”

巍峨高耸的天山就像是一位戴着白帽子披着绿披风站在花地毯上的巨人,那晶光闪烁的皑皑白雪和冰川,那郁郁葱葱的茂密的松林,那一望无际的盛开着五颜六色花朵的巩乃斯大草原,再加上碧蓝的天空,雪白的羊群构成了一幅清澈迷人的山水画卷。解忧被这眼前的景色深深吸引了。这就是乌孙国,多么美丽的地方,她讷讷地说着,心头漾溢出一股难以压抑的勃勃生气。她跳下车,跃上一随从的骏马,扬鞭飞驰,一路上的疲乏和灰暗的心情消失得无影无踪。骑在马背上的解忧被一种豪迈之气所笼罩,她真想大声地对这雪山、草原呼喊:“我来了??。”

车队沿着天山脚下的蜿蜒小路,循着汨汨流淌的清澈的天山雪水,来到了伊犁河谷地的乌孙都城——赤古城。

乌孙王军须靡昆弥亲自率百官出城迎接,全城举行了各种各样的盛大的庆祝活动,很多乌孙的百姓为一睹汉家公主芳颜,骑马几天赶到都城来。人们载歌载舞欢迎解忧公主的到来,庆祝活动持续了几天。

在按照乌孙的习俗举行了各种典礼和仪式之后,解忧很快安顿下来并开始适应乌孙的生活习惯。她脱下了在汉朝穿习惯了的衣裙,穿起了乌孙当地的服饰,她开始了喝牛奶,吃羊肉并且学习乌孙的语言。解忧为人乐观,性格开朗,很快便和昆弥建立起了较为融洽的关系。这和细君公主的郁郁寡欢,难以接近很不相同,所以深得昆弥军须靡的赞赏,对她就越是百般呵护。就这样,解忧完全适应了乌孙的游牧生活的习俗,并开始深入进他们的生活。

为扩大影响,增加对乌孙的了解,解忧经常裘衣革履,头带孔雀翎羽帽,身穿貂狐裘,肩披狼尾,跨着壮马,随乌孙昆弥巡视各部落。

乌孙各部落的广大百姓对这位汉朝公主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渐渐地把她视为自家人。为便于掌握乌孙的情况,解忧还对乌孙的人畜的繁衍、政务的盛衰,极为关心。常常是夜深人静了,她还在伏案挑灯夜读一些过去的奏折的记载;常见她深入到百姓的帐蓬里和他们交谈,拉家常;常常是和乌孙的大小官吏,部落头领们坐在一起,仔细询问和聆听发生在乌孙的每一件事。渐渐地她了解了乌孙的全部——过去、现在,官吏、百姓,风俗习惯,国民的心态,上层的倾向等等??。

在解忧嫁过来之前,昆弥军须靡的身体就很虚弱,解忧嫁过来之后,大家虽百般照料,可他的身体却还是一天不如一天,不断地连着大病了几常这种情况,使解忧非常地担心,如果军须靡故去,这时的解忧尚未扎牢根基,形势是很不利的。所以解忧同自己带来的医生对军须靡进行了最大限度的治疗和照顾。这样维持了一年余。

可是最近军须靡的病情突然急剧地恶化,太医们也手足无措,觉得回天乏力,解忧非常着急地呆在昆弥帐内。

军须靡欠起身吃力地告诉解忧:“按我国的传统,我死后因我无儿将由我的侄子翁归靡继位,而你要成为他的妻子,希望你能好好地辅佐他,使乌孙强大起来。”

这对解忧来说无异又是一次严峻的考验。解忧现在很清楚西域诸国的风俗带有浓厚的原始社会血缘群婚的遗风,即父兄死后子弟可以娶其后母及嫂为妻。这种风俗在汉族眼里,是违背伦理道德的。在她之前的细君就曾面临过同样的情况,曾上书武帝“求止而不行”,但武帝的答复是很明白的:“从其国俗,欲与乌孙共灭胡。”解忧曾知道这一切,可她未想到自己才嫁过来没多久,就面临了这样的情况,何去何从该怎么办呢?解忧回到自己的帐里,反复思考。她想到自己这次出嫁的目的,想到自己在乌孙的切身处境,再想想多年来自己所受的汉文化的道德教育。她犹豫不决,不知该如何是好。这的确是难以跨越的一步,这是一种跨越已形成的伦理心理的障碍,而最终要战胜自我的一步。解忧思前想后,目光落在了武帝在细君公主奏折上所做的批示:“从其国俗,欲与乌孙共灭胡??”。如果做不到“从其国俗”,下面的事是根本无法开展的,欲要实现汉乌联盟就必须要这么做。解忧终于坦然地接受乌孙的这一风俗。

不久,军须靡病死,他的侄子翁归靡继位昆弥,号称肥王。他继位不久即娶解忧公主为妻。

翁归靡的年龄和解忧公主相近,所以俩人的感情相当不错,结合的时间也最长。他们共生育了三男二女。长子元贵靡,次子万年,末子大乐,长女弟史,次女素光。他们的这些儿女长大成人后都为西域中原汉民族的文化发展与交流,为各族人民的交往和友谊做了很大的贡献。

在解忧公主长期的影响下,翁归靡始终和汉朝保持着良好的关系,并在配合汉朝打击匈奴的战争中立下了相当大的功勋,基本上实现了汉朝与乌孙联盟的设想。而在打击匈奴的过程中,乌孙国也在此时达到了最强盛的时期,这一切可以说都是解忧工作的结果。解忧用她那坚强的性格,无比的勇气,以一弱女子在乌孙乃至西域的政治舞台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上一页首页2/4尾页下一页

上一篇:民国才女潘柳黛

下一篇:东北大盗燕子小传

相关文章

评论

顶 ↑ 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