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故事网历史故事

抗美援朝:国力悬殊下的艰难决策(2)

2011-03-30 来源:故事会 作者:佚名 查看评论

想到这里,毛泽东站起来,又点燃一支烟,望着院内的几株古树,陷入沉思。

他觉得美军兵力有限,据说美国本土现在还有一个师。新动员的师要等三四个月以后才能从美国本土出发。美国的战略重点在欧洲,他们不可能从其战略重点欧洲抽调兵力;而我军却兵力雄厚,而且刚刚结束大的战争,打仗对我们来说还陌生么?

他想,除上述12个师外,聂荣臻正从长江以南及陕甘区域调动24个师位于陇海、津浦、北宁诸线,作为援助朝鲜的第二批及第三批兵力,预计在明年的春季及夏季,按照当时的情况可以逐步使用上去。

沉思良久,毛泽东决定把上述想法作为复电,告诉斯大林:“10月1日来电收到了,兹将我们的意见答复如下。”

他一口气写了6个问题,并要求斯大林提供必要的军事援助,包括坦克、重炮和其他轻重武器及几千辆卡车。同时,当中国军队进入朝鲜作战的时候,要求斯大林“使用大批空军帮助我们防御”,“我们自己毫无防空设备”。请斯大林予以答复。

然而,10月2日毛泽东亲笔写给斯大林的这封电报没有发出,但它非常详尽地反映了毛泽东个人当时出兵朝鲜的基本态度和各种考虑。

根据当时的情况来判断,毛泽东的这个电报,很有可能是在10月2日下午召开的书记处会议之前起草的,原准备在书记处会议做出出兵决定后发给斯大林。

但在这次会议上,多数人不赞成出兵。毛泽东只能把这份电报搁置下来。

根据毛泽东的秘书胡乔木回忆:“我在毛主席身边工作二十多年,记得有两件事毛主席很难下决心。其中之一就是1950年派志愿军入朝作战……”

胡耀邦同志回忆说:“考虑出兵不出兵朝鲜的问题,他(指毛泽东)不做声,一个礼拜不刮胡子,留那么长。想通以后开了个会,大家意见统一了,毛主席就刮胡子了。”

毛泽东作为伟大的战略家,完全可以预料到中国介入朝鲜战争所面临的极大困难。中国军队装备太差,与美国发生公开冲突将导致问题的扩大化,许多有关国计民生的建设项目将不得不停下来,刚刚开始的新中国的经济恢复工作将会遭到破坏,而且解放台湾问题将不得不推迟,全国人民对此会有不满情绪。

几天来,毛泽东睡不着觉,日夜焦虑,估量着战局发展。而且,中央许多同志都有这种担忧。大家的担忧不是没有道理的,他们都是忧国忧民呀!

他想,我国目前暂缓派出军队,并没有改变自己的目标,而只是改变了实现目标的策略。

毛泽东一边留有余地,不给苏联以肯定答复,一边严厉警告美军不得越过“三八线”

这一天,毛泽东和周恩来接见了苏联驻中国大使罗申,师哲同志担任翻译。

毛泽东先询问罗申在中国生活是否习惯,大使馆生活有什么困难,然后言归正传,对罗申说:“接到斯大林同志的电报后,我们连夜召集书记处紧急会议,讨论朝鲜局势和对策。现将中共中央的意见答复如下:我收到了斯大林同志1950年10月1日的电报。我们原计划当敌人前进到‘三八线’的时候派几个师的志愿军到北朝鲜为朝鲜同志提供援助。然而,经过全面考虑,我们现在认为采取这样的行动可能会承担极其严重的后果。”

罗申停止了记录,抬起头来,愕然地注视着毛泽东。他觉得自己无法向斯大林交代了。

毛泽东理解罗申的心情,继续阐述:“我们考虑派几个师的兵力解决朝鲜问题非常困难。因为我们的部队装备很差,与美国军队作战没有取得军事胜利的把握,敌人很可能会迫使我们后退。同时,我国派几个师的兵力很可能会导致美国与中国的公开冲突,其结果苏联也会被拖进战争。这样,问题就变得十分严重了。”

毛泽东停顿下来,抽了几口烟,然后告。诉罗申说:“中共中央的许多同志对此表示谨慎,这是必要的。”

罗申一脸迷惑的神情,毛泽东继续说:“当然,不派军队援助,对朝鲜同志是很不利的。他们正处在如此困难的境地,我们自己也强烈地感觉到了这一点。但是如果我们派去几个师,敌人又迫使我们后退,同时这还引起美国与中国的公开冲突,那么我们的整个和平恢复计划就会遭到彻底毁灭,我们经过二十多年战争获得的胜利果实可能会毁于一旦。这会引起国内很多人的不满。我国人民长期遭受战争的磨难,人民受到的战争创伤还没有恢复,我们需要和平。”

毛泽东停顿了一下,然后对罗申说:“现在最好表现出耐心,避免派出军队,同时积极准备我们的力量,这样在与敌人进行作战的时间上会更为有利。”

周恩来插话说:“现在由于暂时的失败,朝鲜方面可以把斗争的形式改为游击战。”

毛泽东对罗申说:“我们将举行一次中央会议,中央各部门的主要同志都将出席,进一步讨论。”

罗申用期待的目光注视着毛泽东。

毛泽东又解释说:“关于这个问题还没有做出最后决定,这是我们的初步意见,我们希望与斯大林同志商量。如果他同意,我们准备立即派周恩来和林彪同志飞往斯大林同志的疗养地,与他谈这件事,并报告中国和朝鲜的局势。”

罗申将毛泽东的意见整理后,又附上他个人的意见,也给斯大林拍了密码电报。

他的意见是:“一、我们认为,毛泽东的答复表明中国领导人改变了对朝鲜问题的最初立场。这与以前毛泽东同尤金、克多夫、康诺夫,以及刘少奇同我的多次会谈中表示的态度是矛盾的。过去会谈的情况我们当时都报告过,他们在会谈中提出,中国人民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准备帮助朝鲜人民,中国人民解放军斗志昂扬,如果需要的话,他们能够打败美国军队,因为美国军队比日本军队差。二、中国政府无疑可以向朝鲜派出不止五六个而是更多的做好准备的战斗师。不言而喻,这些中国军队需要反坦克武器以及某些火炮方面的技术装备。我们还不清楚中国改变立场的原因。可能的估计是,这受到国际形势、朝鲜局势恶化,以及英美集团通过尼赫鲁搞的阴谋的影响,尼赫鲁曾极力劝说中国要忍耐,为了避免灾难而不要参与战争。”

签署日期为10月3日。

毛泽东指示周恩来应立即接见印度大使潘尼迦,明白无误地传达中国政府的强硬立场和态度。

午夜刚过,印度大使潘尼迦被召到周恩来的西花厅,周恩来铿锵有力地告诉这位印度大使,如果美国军队越过“三八线”,中华人民共和国将入朝干预;但是,如果南朝鲜军独自越过,中国则不会干预。

潘尼迦立即向他本国的政府汇报。第二天,潘尼迦还通知了英国和缅甸的外交代表。

10月3日上午,周恩来的警告通过英国渠道传到华盛顿。

美国国务院把中国的立场转报给了马歇尔,随后陆军部又通知了麦克阿瑟。

潘尼迦转达的警告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

杜鲁门对印度人的话半信半疑,他评论说,潘尼迦“曾时不时地为中国共产党人效力”。

杜鲁门反而怀疑周恩来的警告是一种策略,是企图阻止联合国大会通过干预北朝鲜的决议。

此时决议正在辩论之中。美国远东问题专家亚历克西斯·约翰逊却对此作出反应说,周恩来发出的信息“无疑含有极大的虚张声势的成分”,但他觉得美国不能完全以为这是虚张声势,并建议在北朝鲜只使用南朝鲜军队,联合国的空军和海军可提供支援。

但国务卿艾奇逊认为,周恩来的声明是苏中试图迫使联合国撤军所做努力的一部分。

美国根据潘尼迦的信息所采取的直接行动是,经总统批准,参谋长联席会议给麦克阿瑟发了一份通知。通知说,万一“在朝鲜的任何地方发现中共公开或秘密部署的主力部队”,只要“有获胜的机会”,他仍可以继续行动;但是,除非得到华盛顿的授权,否则不得对中国境内的目标采取行动。

这就是说,这种情况表明,我国政府通过潘尼迦转告美国的信息,我国政府负责而正式的信息,并未使美国悬崖勒马,他们反而要一味地蛮干下去。

彭德怀半夜突然惊醒,愤怒地拍着地毯大喊:“美帝国主义太猖狂!”

这天下午4时许,北京西郊机场,一架伊尔-14飞机徐徐降落。彭德怀快步走下舷梯,几辆小汽车鱼贯驶至机侧。

前来迎候的李副主任传达毛泽东的交代:“请彭总先到北京饭店休息一下。”

彭德怀说:“不是说不能耽搁吗?先去中南海!”

李副主任说:“那就请彭总立即到中南海参加会议,随员先到北京饭店下榻。”

彭德怀从秘书张养吾手中接过沉甸甸的一摞关于迅速开发建设西北的材料,坐入吉斯牌黑色小轿车内,向中南海颐年堂驶去。

车到中南海颐年堂政治局会议室前,周恩来闻声走出,降阶而迎,与彭德怀握手,解释说:“会议下午3点就开始了,来不及等你。”

彭德怀点点头,随周恩来进入颐年堂会议厅。

颐年堂内气氛十分紧张、热烈,坐满了党和国家领导人、军队高级将领以及各大行政区的“诸侯”。

彭德怀走进室内,环视会场,坐在正面大沙发上的毛泽东见他进来,首先发话,同他打招呼:“彭德怀同志,你来得很及时。我们正在讨论朝鲜形势,美军已经开始越过‘三八线’了,现在我们正在讨论出兵援朝问题。”

彭德怀这才明白原来是关于朝鲜半岛形势问题,他走过去同毛泽东握握手,又同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等一一握了手。

毛泽东又说:“恐怕催你催得急了点,可是这有什么办法?这是美帝国主义‘请’你来的呀!”

彭德怀笑着回答:“美帝国主义想认识认识我哩!”

彭德怀找了个座位坐下来。

毛泽东说:“恩来同志早就警告过杜鲁门先生,说不要过‘三八线’。要是过了这条线,中国政府就不能置之不理,不能听任帝国主义对自己的邻人肆行侵略。可是人家硬是过来了,将了我们中国政府的军。美帝国主义目中无人呀,南边占了台湾海峡,东边又要占朝鲜半岛,从战略上包围我们。我们如何是好呢?中国政府要说话算数呀!”

彭德怀把装有西北经济建设计划的文件包放到茶几上,心想,先听听别人发言吧。他忽然觉得肩膀被捅了一下,一看是坐在身边的高岗。

高岗悄声说:“老彭,你要有所准备呀。”

“准备什么?”他问。

高岗向他很有深意地一笑。

彭德怀问:“中央已决定出兵了?”

“有不同意见么。这样的大事,搞不好要出大乱子!”高岗说。

“是哪些人有不同意见?”彭德怀又问。

“绝大多数,毛主席也不例外。”高岗回答。

这时,朱老总说:“出不出兵要慎重。如果要出兵,就要同美军在朝鲜境内打起来,就要准备美国宣布同中国进入战争状态,美国空军可能要轰炸我国的许多大城市和工业基地,其海军可能要攻击沿海地带。”

周恩来接话说:“要有这个思想准备,即我国现在已经开始的经济建设将毁于一旦。不到万不得已,不走这一步。”

林彪发言说:“主席让我们摆摆我国出兵不利的情况,我很赞成。我们刚刚建国不久,一部分地区尚未解放,新的解放区尚未进行土地改革。百废待兴,国力很弱,没有能力再打一场战争。美国的钢产量8700多万吨,我们才60万吨,实力悬殊太大。我们还没有同美军直接打过仗,美军有现代武器装备,有海空军优势。我们没有制空制海权,能否打赢这场战争是很难说的。仗打起来是没有界线,倘若没有把美军顶住,反而把战火引到我国东北就糟了。我的意思是不到万不得已的情况下,最好不打这一仗。”

坐在彭德怀身边的高岗对他说:“大家基本上都是这种看法。可是毛主席不同意。”

彭德怀点点头。

这时,毛泽东说:“你们说的都有理由,但是别人处于国家危急时刻,我们站在旁边看,不论怎样,心里也难过。”

彭德怀目光炯炯,神色肃然,默然不语。

毛泽东又说:“说到底,朝鲜是我们的近邻,是我们的亲兄弟。现在到了这种地步,怎么能坐视不救呢?”

刘少奇说:“我国空军还未成立,美国控制着制空权,会给我军造成很大的困难。要争取苏联的支持和援助,尤其苏联出动空军问题,这要听取斯大林的意见。”

北京饭店,彭德怀的房间。

入夜,暮色苍茫,十分寂静,彭德怀在房间里久久地踱着步。

张养吾进来,见他神情严肃,未敢问什么,麻利地收拾着文件。

彭德怀瓮声瓮气地说:“放那儿吧,我明天还用。”

张养吾瞅了他一眼,放下文件,悄然退出。

彭德怀继续踱着步,朝鲜半岛的严峻形势,我国出不出兵的紧迫问题以及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多数领导同志不同意出兵的情况,久久地在他的脑海萦绕着。

墙上的闹钟敲过凌晨两点,他才上床休息。沙发床软软的,躺在上面,动一下,反弹一下,他辗转反侧,怎么也睡不着,满脸忧虑、焦躁、痛苦的神情。

他的脑海里一个潮头涌来,退下去,又一个潮头涌来,又退下去。他想像美国侵略军已经饮马鸭绿江,北朝鲜人民军溃散在敌后,其政府进入长白山,成了“流亡政府”。美军重兵屯集鸭绿江南岸,与我13兵团隔江相望,美军的大型B- 29、野马式飞机疯狂地轰炸我东北重工业基地。鞍山钢铁基地以及抚顺、阜新煤炭基地已遭到了严重破坏……

他“呼”地翻了一个身,不行,我们无论如何不能被动挨打到那种地步!他似乎已看到,在我东北边防严重危急的时刻,麦克阿瑟策动做梦都想“光复大陆”的蒋介石,在第七舰队的支援下,已经从福建沿海登陆,开辟了“第二战场”,美机在轰炸沿海地区的城市,威胁着上海和整个华东地区……如果南北两个方向同时发生战争,那样情况就复杂多了!我们就困难多了!那等于历史又出现了曲折,出现了反复,好像解放战争延长了一样。不行,不行,这种局面不能让它出现。

已近午夜,但彭德怀怎么也不能入睡。他索性起来,把被褥搬到地毯上,然后躺下去,好像身板踏实了,渐渐进入了梦乡。

“美帝国主义太猖狂!”彭德怀突然愤愤然拍着地毯大喊起来,“它要发动侵华战争,随时都可以找到借口。老虎要吃人的,什么时候吃,决定于它的肠胃。向它让步行吗?不行。它胆敢来侵略,老夫就要反侵略。从当前的国际形势看,不同美帝国主义见个高低,要建设社会主义是困难的。美帝国主义是不允许我们进行和平建设的!”

彭德怀气呼呼地从地毯上爬起来,只觉得胸膛内激情汹涌,一股跃跃欲试的凛然之气油然而生。是么,为本国建设的前途着想,也应当出兵;为了鼓励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民族民主革命,也要出兵;为了扩大社会主义阵营的威力,也要出兵!出兵的理由太多了,不出兵的理由太少了。他越是深入地想,情绪越是激动;情绪越激动,就越是睡不着。

彭德怀走到窗前眺望晨岚中的北京民居。窗外渐渐明亮如霜,星空高远深邃。东长安街和天安门广场寂静又迷蒙。他想,明天会上要决策了,又是一个历史性的关键时刻。毛泽东同志的态度很明确,尽管多数同志不同意他的意见,但他不会久拖不决。出兵是迫不及待的问题。不然的话,南北两个方向的后果不堪设想….

清晨起床后,彭德怀感到头疼、头晕,他用双手拇指揉着两侧太阳穴。

“老总,吃饭了。”张养吾喊他。在延安时,彭德怀对别人喊他“老总”很反感,认为是旧军队的称呼,后来被人叫得多了,他也就不再提这个事了。

彭德怀同张养吾来到餐厅,默默地吃着早饭。他头脑中仍在思考在朝鲜打仗,该如何巧妙利用那里的地形,迅速地前进和后退,迅速地集中与分散,大胆地穿插分割,破坏敌后交通……

彭德怀简单地吃了几口,喝了碗稀粥,放下碗筷,便愣着出神儿。

“回房去吧,老总。”张养吾说。

彭德怀严肃地点点头,站起来,倒背着双手,慢慢地起身离去。

张养吾瞄了一眼彭德怀,疑惑莫名,在他身后直摇头。他不知道,彭德怀心中已作出了一个惊天动地的决定!

关键时刻,彭德怀拍案而起支持毛泽东:“我愿意领兵援朝!”

10月5日上午,用过早餐,彭德怀回到房间。他皱着眉头,站在窗前,远望着前门火车站一带鳞次栉比的民居。

他这样站了很久,很久。

突然,西南军政委员会邓小平政委来到彭德怀下榻的房间。

“你怎么来了?”彭德怀不无惊讶地问道。

邓小平笑呵呵地说:“我怎么就不能来呢?”

“那好,我们正好谈一谈。”

“我们谈不成了。”

“噢?”

“毛主席让我来请你到他那儿去一下。”

“请我?”

“是呀。”

在去中南海的车上,彭德怀说:“那么,一定是朝鲜的问题了。”

“我想是的。”邓小平点着头。

这天,中南海内秋色宜人,秋海棠像宝石般点缀在院内。说话间,吉斯牌轿车已停在丰泽园门前。

他们二位一前一后来到毛泽东的客厅。

“呀!彭大将军驾到,有失远迎,有失远迎。”毛泽东笑呵呵地站起来,同彭德怀握手。

彭德怀心想,好机会,先给主席说说西北吧,他说:“主席让邓政委接我来,我也正要找主席呢。”

“你找我谈啥子问题哟?”

“西北开发建设问题……”

毛泽东的大手直摆:“西北问题今天不谈,今天不谈。”

“啊?”

“我找你来,别言不叙,专门谈朝鲜局势。”

彭德怀凝神注视着毛泽东,点着头,在沙发上坐下。

“主席,”他嘟噜着脸严肃地说,“我昨天一晚上没睡好,总是在考虑朝鲜局势。他们怎么弄成了这么个局面?”

毛泽东点燃一支烟,说:“昨天,你刚刚到会,没有发言,我就是想听听你的高见。我们确实存在着许多困难,但是我们还有哪些有利条件呢?”

“不敢说高见,主席。”彭德怀满脸忧虑地说,“我感到局势很严重。现在美军和李承晚军队正在疯狂地向北推进,人民军溃不成军,完全失去战斗力。如果让美帝侵占了朝鲜,好些动摇的国家和阶层就会倒向美帝国主义方面去。而且,对我们就成为一个直接威胁,好像一只老虎蹲在大门口一样。然后,美国又会把兵力转向越南、缅甸等周边国家去,对我形成包围圈,我国就将陷于被动。假如美国又挑动蒋介石反攻大陆,在我东南沿海开辟第二战场,那么,国防、边防都会处于极不利的地位。我们党内、国内的患恐美病者会更多,对内、对外都会产生极坏的影响。我对这种形势甚是忧虑。”

毛泽东听着,忘记了抽烟,指缝里烟雾缕缕升起。

彭德怀停下来,询问似的注视着毛泽东。

毛泽东指指他说:“你继续往下说,往下说。”

“关于是否出兵问题,党内意见分歧,大家担心是对的,我也很理解。”彭德怀满面愁容,沉吟片刻,然后突然抬高声音说,“可是,我们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都是社会主义阵营的国家。我们对于兄弟党、兄弟国家的劳动人民,能见死不救吗?邻家遭劫,我们能坐视不管吗?中国党、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是国际主义者,我们不能做自私自利的小人,不能做狭隘的民族主义者。我就是这么一个人,见不得这样的事!我反复考虑,赞成你出兵援朝的决策。”

毛泽东欣喜地说:“我毛泽东早就知道,我的湘潭老乡呀,是一位热血将军。可是,我们党内意见不一致么,大家摆了很多困难。当然,我们现在确实存在严重的困难,比如中国经过十几年的战争,满目疮痍,百业待兴,人民需要和平安定的环境恢复生产,休养生息么。不知你是如何考虑这个问题的?”

“困难是客观存在。”彭德怀激昂地说,“我们的战争创伤还未治愈,经济恢复刚刚开始,军队装备和训练不充分,有一些部队已转向搞生产。国内军民经过长期的战争年代,现在都想过和平生活。但是,反过来想,如果现在不打,让我们松一口气,三五年以后再打,好不好?我说不好。”

毛泽东眉毛一扬:“晤?你说,你说。”

彭德怀慷慨陈词地说:“因为我们三五年辛辛苦苦建设起来的一点工业,还是要被打得稀烂。那时候美国把日本武装起来,把西德武装起来,西德钢产量很大,加上日本的复仇主义,到时候更不容易对付。这样细算一下,目前打也许更为有利……”

毛泽东点着头,说:“我们两个算是想到一起了。”

彭德怀说:“当然我也不主张大打,不主张向美国宣战,我只主张以人民志愿军的名义支援朝鲜的反侵略战争。”

“你这个主意好。”毛泽东说,“在出兵问题上,我毛泽东算是个好战分子了。现在再加上你一个,算是两个了。你看,出兵援朝,谁挂帅合适?”

彭德怀反问:“中央不是已决定林彪去吗?”

毛泽东说:“我同恩来、少奇、朱老总几位同志商量过,决定由林彪挂帅。林彪原是四野的司令员么,对东北地区熟悉,对四野部队熟悉,对现在集结在南满的13兵团和后方都熟悉,所以,中央一想就想到他。但是,林彪说他有病,准备到苏联去治病。我问了傅连暲,傅连唪告诉我,他的病是有一点,但不大。”

彭德怀说:“他有些神经衰弱是真的。”

毛泽东说:“我还在做他的工作,万一他托病坚决不领兵出征,我就考虑到你彭大将军了。你的身体怎么样?”

彭德怀说:“我壮得像头牛么。”

毛泽东哈哈笑了。邓小平也笑了。

毛泽东感慨万千地长出一口气,说:“这我就放心了。现在美军已分路向北进犯,我们要尽快出兵,争取主动。今天下午政治局继续开会,请你摆摆你的看法。”

毛泽东先做好了彭德怀的工作。

日色偏西,秋风萧瑟。中央政治局扩大会继续在颐年堂进行。

毛泽东说:“继续开会,仍然是讨论朝鲜局势和中国是否出兵问题。”

朱老总说:“朝鲜局势很严重,我们的空军还未成立,出兵要有空军协同,我主张与斯大林协商共同出兵问题。”

刘少奇说:“这个意见是对的。”

林彪仍然坚持己见说:“关于出兵这个问题,我考虑了很久。我们国家刚刚解放,胜利来之不易。我们实力不如美国,不能引火烧身。”

毛泽东的目光注视彭德怀,问:“彭德怀同志,你的意见呢?”

彭德怀稍稍沉吟了一下,说:“我的话不多,我认为出兵援朝是必要的。”

他这句话,使与会的许多领导大感意外。

“我主要考虑三条,”彭德怀解释说,“朝鲜是我们的邻邦,唇齿相依,唇亡齿寒。如果我们不出兵,让美帝席卷朝鲜半岛后,蹲在鸭绿江边,蹲在台湾,它随时都可以找到进攻你的借口,不以我们的意愿为转移。你想太太平平地搞建设,过和平的日子,不可能。将来问题更复杂。所以迟打不如早打。老虎是要吃人的,什么时候吃取决于它的肠胃:第二条,从最坏的结局着想,我们被打烂了,等于解放战争晚胜利几年么。不能怕打烂坛坛罐罐。打完了,再建设:第三条,我们同是社会主义阵营,我们不能让美帝看社会主义阵营的笑话。”

毛泽东听完他的一席话,兴奋地说:“德怀同志呀,你讲得好,有气魄,有远见。”

彭德怀笑笑说:“我同意主席的意见,出兵援朝。”

毛泽东激动地提高了声音:“好,有彭大将军这句话,我毛泽东心中就有数了。我们当前存在着一些困难,这是事实。但我认为今天老彭的发言很有说服力。现在是美国人逼着我们打这一仗,犹豫、退缩、担心、害怕都是没有用的。这些心理和情绪正是敌人所希望的。现在我们只有一条路,就是在敌人进占平壤之前,不管冒多大风险,有多大困难,必须立即出兵援朝,协助朝鲜人民军抗击敌人。我考虑,林彪同志有病,不能去,这个司令员是不是由你当呢?由你挂帅出征,行不行?你的意见呢?”

彭德怀说:“我服从中央的决定。”

“那我们这次会议就算定下来了,中国出兵援助朝鲜,德怀同志担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给你10天准备时间。”

散会后,林彪追着毛泽东说:“主席呀,出兵弊多利少,事关重大。你要好好考虑呀,要千万慎重呀!”

毛泽东说:“会议都定了么,不好改了。”

彭德怀走到中南海畔,高岗跟他开玩笑说:“彭总呀,看来你还是不服老呀!”

彭德怀苦笑一下,说:“我是至死不服老!”

未等对方说话,彭德怀倒剪两手,微耸双肩,昂首走去。

晚饭后,毛泽东又对彭德怀、高岗交代说:“你们俩8日先到沈阳,召开东北边防军干部会议。关于更换苏联武器装备和空军支援问题,恩来同志即去莫斯科与斯大林同志商谈,尽快解决。”

10月6日,中央政治局做出出兵决策后,周恩来在中南海居仁堂军委作战室主持军委扩大会议,到会的有朱德、陈云、彭德怀、林彪、高岗、聂荣臻、杨尚昆以及军委各总部、各兵种领导。

周恩来传达了中央政治局关于出兵朝鲜的决定,然后,就出兵的各项准备事项、出兵后美国可能同我国进入战争状态、台湾国民党军队的动向以及我军的对策措施,请大家讨论、研究。总之,研究怎么落实出兵决定以及军委需要决定的一系列问题(毛泽东因事未到会)。

当天,会议一直持续到很晚。研究的内容很多,包括关于军队进入战备、东南沿海防止蒋介石反攻大陆、进入战争时期工业调整、出兵后的战略战术、后备兵力、后勤保障、空军建设、要求苏联援助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大家发表了很多很好的意见,形成一系列决定。

会议结束后,周恩来步行回西花厅。

十月金秋,清风送爽。开了一天会,走在中南海边,周恩来觉得空气很清新。他一边走,一边舒臂伸腰,活动筋骨。正走间,见毛泽东在岸边散步。

毛泽东问:“会议开得怎么样啊?”

周恩来说:“多数同志对出兵意见比较统一,只有少数同志有不同意见。”

毛泽东得知这些情况,觉得会议开得是好的,就放心了。

彭德怀已做好准备入朝,不料局势瞬息万变,毛泽东突然打电话要他速速回京

10月7日,彭德怀又来到中南海,疾步走进毛泽东的客厅,见高岗已经到了。

毛泽东紧紧握住彭德怀的手,说:“德怀同志呀,我这个决心可不容易下呀!一声令下,三军出动,那就关系到数十万人的生命。打得好没什么可说的,打不好,危及国内政局,甚至丢了江山。那我毛泽东对历史、对人民都没法交待哟!”

毛泽东沉思着走开去说:“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大家的担心都是有道理的。不过,金曰成危急了,我们要不管,那我们将来危急了,斯大林也不管,都这样的话,社会主义阵营还不是一句空话?我告诉你彭德怀,斯大林对我们党是有些瞧不起哩!他以为我们不是什么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是搞农民运动的土地改革者……农民嘛,当然是只顾自家田里的收成。但是我们就是不能只顾自己,我们现在困难很多,这是实情,但是我们毕竟是个大国,人口众多,我们应该发扬国际主义精神,无私地援助朝鲜……话又说回来,帮助朝鲜也有利于我们——我们的重工业都集中在东北:鞍山的钢铁,沈阳的机械工业,抚顺和本溪的煤,还有鸭绿江上的大型水力发电站,我们不能让敌人进到鸭绿江威胁我们东北的安全!”

彭德怀倾听着毛泽东的每一句话。根据他对毛泽东多年的了解,他知道,毛泽东决心下定了。

“主席,看来现在不是打不打的问题,而是如何战而胜之的问题。”

“对,你说得对,打是早晚要打的。”毛泽东站在窗前,望着西下的夕阳,“去年我们渡长江,解放全中国,用了百万大军,就是防备美国出兵帮助蒋介石。斯大林同志派了米高扬来西柏坡,建议我们不要打过长江,害怕打过长江引起美军参战,我们没有听他的,结果打走了蒋介石,美国也没有参战。不过,美国当局这口气是咽不下去的,我看迟早要同我们交一下手。现在怎么样?打到咱家门口喽,我们还能退避三舍吗?当然要打,而且要打胜,打出中国人民的威风!”

“苏联方面怎么在军事上配合?”作为军人,彭德怀开始从军事角度考虑问题。

“从金日成的电报看,他们很吃美国空军的亏,需要有飞行部队,但我们的空军还没搞起来……”毛泽东叹了口气。

“这个问题我们跟苏联方面谈过,斯大林答应派出空军,空中由他们考虑。美国方面有几个不利因素,这些不利因素当然就是我们的有利因素。”毛泽东站在彭德怀面前,扳着指头数道,“第一,美国战线太长,从北冰洋、黑海、波罗的海、地中海、印度洋、太平洋一直到朝鲜到东方来,战线从西欧拉到东亚,比当年希特勒和日本的战线都长。美国在全世界搞军事基地,好比10个指头按跳蚤,动弹不得;第二,后方太远,必须横渡大西洋与太平洋:第三,不义之战,侵略别国,士气必然不高。美国在朝鲜的部队大都是驻日本的占领军,过惯了舒服日子,据称是什么‘榻榻米’部队。他们到朝鲜半岛去作战并未准备好,没有好好训练;第四,美国的同盟国都不强,可派的兵也寥寥无几:第五,美国倚仗的原子弹也并非一国独有,苏联也掌握了原子弹,这就打破了它的核讹诈;而且,国土愈广,人口愈不集中,原子弹的作用也愈小……我预言,决定战争胜负的因素是人,而不是一两件新式武器……”毛泽东说到这里,将手臂扬起一挥。

这时,彭德怀深为毛泽东判断的周密而打动,连声说:“有道理,有道理。”

毛泽东又说:“我们考虑以志愿军的名义参战,尽可能不给美国以对我国公开宣战的口实,争取把朝鲜问题地方化。我们是要和平的,不希望爆发第三次世界大战——蒋介石希望打起世界大战来嘛!”

“关于作战方针,主席是如何考虑的?”彭德怀关切地问。

“我的意见是出其不意,在朝鲜北部山区占一块根据地,做到首战必胜。”毛泽东在地毯上一边缓缓走着,一边燃着一支烟说,“我考虑中国出兵援助朝鲜这场战争,是我们与美帝国主义兵戎相见。我们过去还没有直接同美国打过仗,解放战争时,美国也是出钱出枪让蒋介石的军队同我们打,这次是首次同美国直接打。美国有空军、海军。我们不能让美军有制空、制海权,否则,对我军极为不利。”

彭德怀站起来要走了,毛泽东突然又想起一件事情,说:“对了,老彭呀,你对你的指挥所设立问题是怎么想的?”

“我还没来得及很好考虑。”彭德怀说。

“中央考虑,为了你以及指挥所的安全起见,为了免遭敌机轰炸,指挥所应设在鸭绿江北岸一隐蔽处。”

彭德怀双眉耸起,突然声色俱厉地说:“那不行,主席。”

毛泽东稍稍惊讶地“哦”了一声。

“我的指挥所不能设在鸭绿江北岸。”

“啊?你是说不能设在北岸?”

“对,主席,部队打到哪里,我就应当到哪里。”彭德怀补充说,“我向来习惯靠前指挥。设在北岸影响不好。作为部队的统帅,应当同部队在一起。我老彭的命就那么值钱?”

“那样的话,你的统帅部万一被敌人一下子炸掉呢?”毛泽东问。

彭德怀不假思索地摇头说:“不会,不会。’’

毛泽东说:“不是不会。万一呢?那我军不是出师不利了吗?”

彭德怀说:“总而言之,主席,叫我彭德怀去,我就不能在北岸设指挥所。”

“啊?你彭德怀还是这么倔强呀!”毛泽东长出了一口气。

10月8日,周恩来、林彪从北京出发,飞赴莫斯科,随行人员有师哲、康一民。周恩来此去任务艰巨,就是去向斯大林要枪要炮要飞机的。

飞机在伊尔库茨克加油作短暂停留,然后飞抵莫斯科,周恩来一行住进奥斯特罗夫斯卡亚8号公寓。

在莫斯科稍作休息后,周恩来一行由布尔加宁陪同,到高加索黑海边的阿布哈兹阿德列尔斯大林的休养所。在阿德列尔,中苏双方开始会谈。

周恩来根据我党开会研究的结果,通报给斯大林,说明中国的实际困难,提出只要苏联同意出动空军给予空中掩护,中国就可以出兵援朝,同时要求苏联援助军事装备和武器弹药。斯大林表示后者可以满足,但苏联空军尚未准备好。

会谈后,斯大林、周恩来联名致电毛泽东说明情况。

深夜,毛泽东正在看秘书送来的一批呈批件。其中有一份是反映朝鲜半岛战事的简报,有一则新闻,人民军克复蔚珍、竹边地区。在面对美军这样强大的对手的情况下,人民军还能取得这样大的胜利,委实难得,说明人民军还是很顽强的,是有战斗力的。

其实,人民军七八两月一路向南,打了许多战役还是不错的,他们有些指挥员在解放军中锻炼过,运用包抄敌人侧后的战术很奏效。只是后方太空虚,又没有接受我们的建议,可惜!

毛泽东走到地图前,凝视着朝鲜半岛西部曲曲折折的海岸线,心想,麦克阿瑟仁川登陆成功后尝到了登陆作战开辟新战场的甜头。现在敌人似乎正在准备从镇南浦至新义州一线登陆作战,切断平壤至新义州的交通线,这一交通线具有战略意义,是必须保护的。我军在北部山区作战时,无此交通线是不能保证后勤供应的。此线很重要,应告彭德怀与朝鲜同志研究保护方法,如敌登陆则应坚决歼灭之,不能让麦克阿瑟切断这条线。这是我军能否初战取胜的一个关键问题。

毛泽东沉默良久,拿起毛笔在砚台上润过,起草由倪志亮、金日成告知彭德怀的电文。

拟完电文,他翻阅已经朱德、刘少奇圈阅过的关于我军出兵朝鲜的呈批件。他又把9日彭德怀、高岗的请示电及10日彭德怀的请示电阅过,提笔写道:

1 0月9日、10日各电均悉,(一)同意4个军及3个炮兵师全部出动,集结于你所预定的位置,待机歼敌;(二)已电华东调一个高射炮团于10月14日从上海开赴沈阳转赴前线,请高岗注意接转;(三)其他各项已另复。惟空军暂时无法出动。

10月11日,镇江山下,暮色沉沉,十分寂静。

彭德怀在屋内不停地踱着,焦急地等待毛泽东主席的回电。可是,北京方面却迟迟没有任何信息,好像两个电报半路拐了弯似的。恰在此时,秘书给他送来毛泽东的回电。他读到“惟空军暂时无法出动”时,心中一沉。担心什么,就有什么。空军不落实,这仗可怎么打呀!

此时,中南海毛泽东主席的住地灯火通明。毛泽东主席也在不停地踱着步,而且一支烟接一支烟地抽着。

可以说,毛泽东主席担心的,彭德怀司令员担心的,13兵团以及所辖各军将领们担心的事情终于发生了。

这件事就是全军上下大家普遍关心的苏联能否或者何时出动空军的问题。

就在彭德怀发出要入朝见金日成的电报之前,毛泽东主席刚刚收到周恩来发自莫斯科的急电,说斯大林答复道:苏联空军目前尚未准备好,暂时无法支援中国人民志愿军作战,请中央对出兵问题再做综合考虑。

毛泽东主席瞅着周恩来从莫斯科拍来的电报,感到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苏联不出动空军对我陆军作战影响太大,这就是彭德怀说的“半洗手”了。

中南海院内,秋虫唧唧,秋风阵阵。

毛泽东主席感到应该立即找代总参谋长聂荣臻同志商量。他让秘书立即找聂总来一下。聂荣臻很快来到毛主席住处。

两个人商量的结果是既然情况发生了重大变化,中央应该就朝鲜战局及我军入朝作战等有关问题开会,以便作出决策,彭德怀同志应该速来北京参加会议,越快越好,因为战局变化很快,时间不等人。

鉴于这种情况,彭德怀不能入朝了。与金日成同志见面之事,应待中央对出兵不出兵,出兵后的作战指导思想以及作战方案作出最后决定之后再相机进行。

毛主席对聂荣臻说:“那就这样办,给彭德怀同志发电,请他来京一叙。”

聂荣臻按照领袖的指示,以毛主席名义向东北发电:

13兵团各部仍就原地训练,不要出动,德怀同志明日或后日来京,有要事相商。

北京古城夜阑人静。灯光不知什么时候已隐去了许多,到处朦朦胧胧的。聂荣臻驱车向总参谋部作战室驶去。他感到事情万分紧急,现在离天明已经没有几个小时了,万一明晨以前彭德怀接不到电报,他入朝去见金日成同志了,怎么办?所以,他匆匆赶到了作战室。

与此同时,鸭绿江畔、镇江山下的日式小楼里,彭德怀正在与他的参谋班子围在桌子旁研究着作战预案。

这时候,张养吾喊他:“首长,电话。”

他警觉地看了对方一眼:“哪里来的?”

“是北京,聂荣臻代总参谋长。”

“啊?”他放下手中铅笔,大步走到电话机旁,“喂,我是彭德怀,聂总吗?”

“是的,我是聂荣臻。”

“聂总,什么事呀?”

“你的来电已经收到了,中央原定的方案有变化!”

“有变化?”彭德怀吃惊不小,屋内的高参们都愣了。战争是最捉摸不定的事物,不知道现在又发生了什么意想不到的情况。是美国方面的?莫非蒋介石从福建登陆了?莫非苏联向美国宣战了?莫非毛泽东主席又重新考虑出兵的决定了?

电话里的声音很大,几乎室内所有的人都可以听到。

“对,有变化!”

彭德怀知道,大概是有重大情况,不然聂总怎么这么着急,深夜亲自打电话。

“主席请你明天迅速回京。”

“迅速回京?”

“对,马上回京,中央有要事讨论。”

到底发生了什么重大情况,彭德怀不得而知。但他感到,一定是发生了关系战争全局的大事,不然中央不会在志愿军即将出动的关键时刻把自己突然紧急召回北京。

苏联空军不参战,毛泽东再度面临重大抉择:是抗美援朝,还是打道回府

彭德怀接到聂代总长的电话,于12日深夜乘火车先由安东返回沈阳,13日中午,他和高岗回到北京。下午4时许,中南海颐年堂,毛泽东主席正在主持紧急会议。

彭德怀坐在一侧的沙发上,皱着眉头。颐年堂内烟雾腾腾,会抽烟的人都在抽烟。

形势发生了变化,苏联不能为志愿军提供空中掩护,在我军没有制空权的形势下,志愿军还要不要入朝作战?参战与不参战的利害关系如何?毛泽东主席让大家发表意见。

彭德怀沉思良久,说:“即使在苏联不出动空军支援的情况下,即苏联半洗手,我认为,我志愿军仍应入朝作战。我们可以考虑迅速增加防空炮火,调高射炮入朝。我们不能让美帝国主义放手吞并朝鲜,威胁我国国防。据外电说,麦克阿瑟野心太大了,他要联合日本军国主义和蒋介石匪帮跟我们打。我们与美军的这场战争是不可避免的,现在不打,以后到鸭绿江边还得打。这种形势是明摆着的。美军仁川登陆成功后,反动报刊吹嘘美军是不可战胜的。美军不会就此止步。现在联合国已经通过决议,美国有了法律依据,麦克阿瑟更不会就此罢手。同美国这一仗是不可避免的,与其到鸭绿江边被迫打,不如现在主动打。”

高岗问彭德怀:“你考虑这个仗怎么个打法?”

彭德怀说:“主席跟我多次谈了作战方案问题,按照主席的想法,第一个时期,可以专打伪军。我军对付伪军还是有把握的,像在解放战争中打蒋介石部队时一样。原来考虑是在元山、平壤以北大块山区打开一块根据地,第一使我军站住脚,第二振奋朝鲜人民。现在形势又变化了,金日成建议在新安州、咸兴一线。这个建议是对的。据情报说:西线即平壤这个方向主要是第8集团军的美骑l师、美2师、24师、25师,英27旅。东线主要是伪首都师、伪第1、3、6、7、8师。现在东线的伪3师和首都师已进入元山,占领了东海岸这个海港城市。估计伪军还会继续北进。只要在第一个时期能歼灭几个伪军的师团,朝鲜局势就可以起一个对我军有利的转变。”

毛泽东主席接着说:“当然,我军没有空军支援,伤亡会大些。”

彭德怀提醒说:“但是,我们自己的空军一定要出动。有与没有大不一样。”

会议一直进行到深夜。毛主席反复征求大家的意见,对出兵一事思之再三,最后才下了决心,认为我军还是出动到朝鲜有利,这样对中国、对朝鲜、对东方、对世界都极为有利。如果我们不出兵,让敌人压至鸭绿江边,国内、国际反动气焰增高,则对各方都不利。尤其是对东北不利,整个东北边防军将被吸住,辽南电力将被控制。总之,我们应该参战,必须参战,参战利益极大,不参战损害极大。

中央做出决定后,彭德怀立即给志愿军参谋长解方发去急电,要求志愿军各部继续做好出国准备,防止部队对出兵援朝产生怀疑和松懈情绪。

深夜,彭德怀才回到北京饭店。

10月12日清晨,周恩来、林彪等人在布尔加宁陪同下飞返莫斯科,午后3时许抵达莫斯科,回到住地奥斯特罗夫斯卡亚8号公寓。

第二天,师哲到康一民的房间,想看看国内有什么新的指示。

康一民正在抄报,一见师哲进来就说:“正在接收毛主席的电报,你看看。”

师哲一看,大吃一惊。电文的第一句是:政治局同志收到联名电报后开会一致主张出兵。

师哲急忙转身回到周恩来休息的房间,口头向他报告。然后,师哲又回到康一民那里将译完的电文拿给周恩来看。周恩来坐在沙发上看电文:

(一)与政治局同志商量结果,一致认为我军还是出动到朝鲜为有利。在第一时期可以专打伪军,我军对付伪军是有把握的,可以在元山、平壤线以北大块山区打开一块朝鲜的根据地,可以振奋朝鲜人民。在第一时期,只要能歼灭伪军的几个师团,朝鲜局势即可起一个对我们有利的变化。

(二)我们采取上述积极政策,对中国、对朝鲜、对东方、对世界都极为有利;而我们不出兵,让敌人压至鸭绿江边,国内国际反动气焰增高,则对各方都不利。首先是对东北更不利,整个东北边防军被吸住,南满电力被控制。

总之,我们认为应当参战,必须参战,参战利益极大,不参战损害极大。

周总理研究了来电后,立即要师哲译成俄文,首先送给莫洛托夫,要求他立即转告斯大林,并约定时间,举行新的会谈。当时住在莫斯科的苏联政治局委员只有莫洛托夫和布尔加宁两人,布尔加宁正在忙斯大林交办的事情。

晚上,周恩来同莫洛托夫会面,首先提到来电的内容,希望把来电转告斯大林,并询问他的意见。

莫洛托夫说:“电文已转去了,尚未见到回话。不过昨天斯大林同志已谈到中国出兵,军火供应没有问题。虽然双方未最后谈定,但我大概了解一些情况和你们的要求。”

这时,莫洛托夫的夫人已被斯大林逮捕,莫洛托夫已被冷落。莫洛托夫一再表示他不能做主,这一切都必须由斯大林决定。但是对周恩来绝口不提再同斯大林会谈的要求。

莫洛托夫将信将疑地探询周恩来:“如果中国方面的考虑是确定的,那么,我们的事情应该如何谈起?”

周恩来把前一天同斯大林谈的需要援助的项目与规模又重新提了一遍。

当提到坦克和火炮的具体数字时,莫洛托夫说,他记得数目没有那么大。于是双方争论多时,然而这并不是主要问题。接着双方详细研究物资运输、接管与集中的方法等问题,特别是关于集中地点、接收、转运、保管和转交手续等一系列办法,特别研究了防空与存放地点和转交等项原则问题。苏方指定的接收终点站是:奥特波尔,中国车辆到此站接运。验收、接管等具体手续和办法,由双方交接人员进一步磋商、确定。

斯大林很快复电,满足中方提出的军火数字。

当时,因为形势紧迫,中方和苏联谈判时,只谈到军火的数目,而没有谈价格。

中方接受苏方的军火,是作为他们对抗美援朝的物资供应的贡献而接收的。这件事情一开始,周恩来在同师哲私下谈话时就明确说明了他的这个打算。

在回国的飞机上周恩来再次提及,准备在下次会见斯大林时,正式提出这个问题,争取做出明确规定来。

遗憾的是,后来没有机会将此事办成。斯大林从没有明确规定一定要我们偿还。但事过七八年以后,中苏两国关系恶化,又恰逢我国经济困难,赫鲁晓夫乘人之危,向我们索要这部分军火的款项,对我国施加压力。

毛泽东又像在指挥解放战争三大战役时那样殚精竭虑,深宵不寐,劳形案牍,亲拟电文。

周恩来远在莫斯科,他还不断地把朝鲜战场发展情况以及我方的作战方案通报给周恩来。

14日晨3时,他给周恩来拍去一电。关于朝鲜情况,他告知美军3个师、英军1个旅和伪军1个师集结在汉城以北“三八线”上的开城、金川地区做进攻平壤的准备,“美是否进攻平壤及何时进攻平壤似乎尚未作最后决定”。东线有两个伪军师到了元山,有3个师正在逐步向元山区域集中。金日成指挥的朝鲜尚能战斗的部队在“三八线”坚决对敌,南部人民军撤至“三八线”以北有5万余人,大部留在南朝鲜。

毛泽东从决定出兵以来一直昼思夜想出国的作战方案问题,因为敌情在变化,所以如何作战的问题也在不断变化。

彭德怀此次从安东回到北京,向毛泽东汇报了了解到的情况后,毛泽东告诉周恩来:“彭德怀同志在安东研究情况后,认为如果我军能以1个军进至平壤东北方面。约200公里之德川县山岳地区,而以其余3个军及3个炮兵师位于德川以北之熙川、前川、江界地区,则第一,可能使美伪军有所顾虑而停止继续前进,保持平壤、元山线以北地区至少是山岳地区不被敌占,如此,则我军可以不打仗,而争取时间装备训练;第二,如元山、平壤两敌向北进攻德川等处山岳地带,则我军可以必要兵力钳制平壤之敌而集中主力歼灭由元山方向来攻之伪军,只要歼灭一二个或二三个完整的伪军师,局势就大为松动了。彭及高岗同志均认为打伪军有把握,他们和我一样,都认为参战为必须和有利。”

就在平壤陷落的同一天,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进军朝鲜

10月14日,彭德怀到毛泽东住处具体商谈出兵和作战方案。

毛泽东一见彭德怀就说:“来来来,我们把作战方案详细研究一下。”

那时候,我方对敌军进展的情况侦察得有时准,有时不准,有时情报还要晚一两天。当时,美骑兵1师已经突破开城以北的人民军防线,与美24师正向平壤进军;伪军则从东南和东边侧翼向平壤进攻。

这时,彭德怀摸着光头对毛泽东说:“这次到安东后,我先进朝鲜,见见金日成同志,许多问题需要与他商定一下。”

毛主席说:“你到德川与金日成同志要好好研究一下在北部山区建立根据地的问题。这个问题我思考很久了,只要在这一块山区站住了脚,就好办了。”

彭德怀点头说:“这是我和金日成交谈的主要问题。一方面已经分散在‘三八线’以南的人民军,在敌后积极开展游击战争;一方面已经撤到北方的人民军应该迅速收拢集结,协同中国人民志愿军力争保住一块根据地。”

毛泽东说:“我军入朝后,应在平壤、元山铁路线以北,德川、宁远公路线以南地区构筑两道至三道防线。”

彭德怀注视着领袖的手指,不住地点头。

“如果敌人来攻,则力争在阵地前面分割之,进而歼灭之。如果平壤美军、元山伪军两路来攻……”毛主席抬头看彭德怀。

彭德怀说:“打孤立薄弱的一路。”

“这一路,先选择伪军。”

“对,伪军好打,可以振奋军心。但是在美军一路处于极不利的情况下,也可以采取突然袭击的方式,重创美军。”

“美军狂妄自大,骄兵必败。只要好打,我们不分美军、伪军都打。”毛主席说,“根据集中优势兵力的原则,以及敌人的火力情况,歼灭伪军一个师。”

“我看有一个军就够了。”

“宁肯用两个军的兵力。”

毛主席一眼发现了彭德怀那件已经很破旧的黄呢子衣服,说:“德怀同志呀,你看你的袖口都破了,让杨立三给你做一身衣服吧。你是我们志愿军的统帅么,中国再穷,也不能让你穿这样的衣服入朝呀。”

彭德怀笑笑:“小事一桩。”

“好。”毛主席又回到他的思路上去,说,“如果敌人不来攻,在半年之内固守平壤、元山一线不出动,怎么办?”

“这当然是最理想的了。有6个月的时间,在这段时间内我们可以准备得更充分一些,到那时候再打,当然好了。”

毛泽东说:“在这6个月内,敌军固守不动,则我军也不去打平壤、元山。可以等待我军装备训练完毕,空中和地上都对敌军具有压倒优势条件之后再去攻平壤、元山等处。即在6个月以后再谈攻击问题。我们这样做是有把握的和很有利益的。”

彭德怀沉思后说:“如果出现这种形势对我军就有利多了。”

毛泽东主席说:“美军从‘三八线’到平壤需要时间,由平壤再向德川进攻又需要时间。如平壤沃克的第8集团军不向德川进攻,则东线元山伪军也不会单独进攻。这样就给我军以开进和构筑防线的时间。”

“退一步说,如果准备在11月内,在敌人进攻德川地区时打一个胜仗,我军还是应该26万人即12个步兵师和3个炮兵师一齐开进。”彭德怀说,“在我军已把防御工事修好,在敌人固守平壤、元山不敢来攻的情况下,我军可以把军队的一半左右开回中国境内,练兵就粮,打仗时再开去。”

“这个想法对呀。”毛泽东赞许地说,“如果有那种可能性是很好的。”

“在这期间,人民军应继续抵抗、迟滞敌人前进。”彭德怀说,“这个问题,我到德川后再与金日成谈。总之,两军应该协同好。”

毛泽东点头认可。

彭德怀继续说:“我军还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敌人占领平壤后,可能要乘胜继续北犯。”

毛泽东把手一挥,说:“我军还是要做两手准备,既做停下来的准备,也做好不停的准备。我军目前还是做最坏的情况准备。你看我军渡江问题……”

彭德怀接住话头:“如果我军19日开动,先头军步行200公里,即400华里,约需7天,加上休息时间,28日可在德川、宁远以南地区构筑工事。全军26万人渡江需要10天时间,要到28日才可渡江完毕。”

毛主席掐指一算:“19日过江,还有5天时间。德怀呀,就确定这个时间吧!”

10月15日,彭德怀返回沈阳。

这时,东北军区已得到确切情报:美军已兵临平壤城下,平壤城旦夕可下。彭德怀看了情报后,眉头拧起来,心想,原来估计敌人到达平壤需要一些时间,由平壤再向德川进攻又需要时间。现在看来,对敌人估计还是不足。敌人是机械化部队,一路北犯,进展确实很快!形势比昨天同毛主席研究时又有发展了。

然后,秘书又给他送来本日晨5时毛泽东拍给他和高岗、邓华的电报:

(一)“三八线”上之美伪军1 3日已占金川,准备继续向平壤进攻,美陆战师准备从镇南浦登陆协攻平壤,由中路前进原拟向元山集结之伪第6、第8两师有转向平壤攻击的消息。

(二)我军先头军最好能于1 7日出动,23日到德川地区。休息一天,25日开始筑工事制敌先机。第2个军可于18日出动,其余可在而后陆续出动,1天内渡江完毕。

“彭总,朝鲜的朴宪永来了。”张秘书进来报告彭德怀。

彭德怀眉毛一扬:“啊,在哪里?”

“在客厅。”

彭德怀大步向客厅走去。朴宪永是朝鲜的副首相兼外交部长,圆圆的脸,胖乎乎的,中等个子,着一身灰色的西服。

朴宪永说:“我受金首相的派遣,来沈阳见彭总。”

彭德怀问:“金首相好吧?”

朴宪永说:“他很好。他让我转告您,他希望与您早日会面。”

“我也希望与金首相早日会面,有许多问题需要同金首相交换意见呢。我本来准备4天前就要过江见金首相的,中央又把我紧急召回北京。情况有重大变化,斯大林不同意出动空军了。这个情况想必朝鲜方面已经知道了。”彭德怀专注地看着对方。

朴宪永说:“是的,我们也知道了。”

“中国领导人认为,没有制空权是一个重大变化。需要针对这种变化很好地研究防空措施,包括加强部队高射炮、探照灯,加强铁道兵、工程兵,加强抢修、抢运的抗击能力……”彭德怀说。

“金首相希望与彭总商谈一下两军协同作战问题。美军进展情况,可能彭总已经知道了。平壤可能很快就要被敌人占领。情况十分危急,我国已经危在旦夕。希望志愿军早日过江……”朴宪永说。

彭德怀沉思了一会儿,说:“我们党中央已经最后决定不管有没有苏联空军援助,志愿军都要出动,都要参战,决心与不可一世的美帝国主义在战场上一见高低。”

朴宪永噙着眼泪激动地说:“我们党和政府对中国党和政府的伟大的国际主义决策表示衷心的谢意。中国在我国极端危难时出兵援助,我们朝鲜人民世世代代永志不忘!”

彭德怀说:“我们预定自10月19日部队开始分批过江,在这以前希望人民军利用各种形式继续阻击敌人,迟滞敌人的进攻速度,给志愿军进入战场争取时间。”

10月19日,平壤陷落。

同一天,中国人民志愿军开始渡过中朝边境的界河——鸭绿江。

上一页首页2/2下一页

上一篇:不能吃一顿饱饭的皇帝——朱厚照

下一篇:新中国首次大授衔解密

相关文章

评论

顶 ↑ 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