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故事网历史故事

斯诺夫妇是如何重返中国的(3)

2011-02-25 来源:故事会 作者:佚名 查看评论

毛泽东告诉斯诺,欢迎尼克松到中国来,不论是作为游客,还是作为总统——他上了一架飞机就可以来。回国后,他们把这消息扣了几个月,等待合适的时间和地点公开透露。《生活》杂志同意发表斯诺的毛泽东访问记和一篇他同周恩来谈话的文章;消息传了出去,后来一系列的事件震惊了世界。可惜,尼克松总统来北京前的一星期,即1972年2月15日,斯诺在瑞士小村庄埃辛斯那所凌乱的旧农舍中去世了。

1971年冬,斯诺被发现患了癌症。毛泽东、周恩来曾多次派驻联合国代表黄华和驻瑞士大使陈志方前去慰问探望。后来听说他的癌症已进入晚期,而且在手术后癌细胞又继续扩散。毛泽东和周恩来又派马海德和日坛医院的医生,组成一个医疗小组,前往瑞士探望和协助医疗护理。

当医疗小组到达斯诺家中时,斯诺已经躺在床上不能起来丁。有一次,黄华(斯诺首次访问红区的翻译)也在,斯诺拉着马海德和黄华的手,幽默地说: “咱们三个‘赤匪’又见面了!”在场的人,眼睛都潮湿了….

斯诺用毕生的感情,在临终时喊出一句话: “我热爱中国!……”海伦一兰中美去3多次机会

黄镇打听到居住在美国康涅狄格州的海伦的家,登门拜访时,着实吃了一惊:她伛偻着背,满脸皱纹……这哪里像当年那个穿着八路军军服,束着腰带,有时戴上康克清递过来的墨镜,和朱德站在一起、风姿绰约的海伦?他没有料到晚年的她竟是这般穷困,身边除了书,就是她视为珍宝的有关中国的40箱材料。

海伦解释说:令人遗憾的是,我的遭遇同埃德加·斯诺完全不一样。我们当初在美国好比同乘一个双人小木筏,但是他克服了困难,我却不得不用各种办法勉强活下来。他写的书和文章卖了以后使他得到足够的收入。我没有做到这一点。他能够同他的公众取得联系,我也没有做到这一点。在中国的任何人都觉得很难理解,既然斯诺能靠写书赚钱,我怎么就不能靠写书赚钱?可事实就是这样。

黄镇说: “你们都有了不起的经历。你本来应该像斯诺一样大获成功,甚至有更大的成功,因为你是一名女性,女性有这样的经历很了不起。”

海伦认为他说得对,而且碰到了痛处:“这对我来说是太困难了。我卷入的其他事情太多,破坏了我的工作,想补救已为时过晚。”海伦不喜欢谈论这个话题。她所指的为时已晚的事是:本来她可以再写下去,但由于知道肯定不会出版,就无法再写下去了;等到可以出版时,手里全是凌乱不成形的东西,而把大量时间用在为工业合作社筹款上……

黄镇把她请到联络处,立即着手帮助她恢复与中国人民失去多年的联系。

朱霖时常陪海伦说话,询问她当年只身去延安的情形。每当这时,海伦总是豪气重又荡漾在脸上;朱霖也想问问她与斯诺是怎样分手的,可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因为法国驻美大使夫人提醒过她:不要像在法国时那样看待夫妻关系。一般法国人离婚的也有,但总还是希望夫妻白头到老。而许多美国人却不是这样。你在这次招待会上认识了这对夫妇,下次招待会,男的换了女伴,或女的换了男宾,都是正常现象,你都不要问,何况他们分手后还会客客气气握手……海伦与斯诺分手后,他们就有关中国的材料和照片问题还有过来往,虽无情分可言,但斯诺还是告诉过她重返中国的费用: “我第一次旅行花了6000美元。”另一个人对她说: “至少需要2000美元,再加上在中国每天要花10美元。”这点钱海伦也拿不出, “对我来说,哪怕只是筹措2000美元作为到中国旅行的费用都几乎不可能。可是我又怎能说明这一点呢?特别是因为我欠的税款比这个数目还要多。人怎么会愿意这样生活呢?”这也是她没有早点回到中国的原因之一。

这几年她想访华,但又担心得不到批准: “埃德加·斯诺的第二任妻子洛伊斯曾在1970年陪他到中国进行他最后一次访问,所以这有点让人糊涂,因为很少有人想到他曾有过两个妻子。”在那个时代,中国人常常理想地认为:好人应该只有一个妻子,并从一而终。海伦说: “我的到来可能使北京有点难办。但我可以凭着我《中国红区内幕》(即《续西行漫记》)作者身份受到接待。”

此话不幸言中。国内答复始终没来。有关人士对前不久携妻访问过中国的斯诺,多少有些顾忌:那还是洛伊斯·斯诺,现在怎么又出来个海伦·斯诺?如何向国人解释?

黄镇执意向国内陈述:不论海伦与斯诺现在的关系如何,她从30年代起就热心向世界介绍中国,至今激情不减。她为中国的解放、和平与进步事业付出了毕生的精力,如今她已年过古稀,来日无多,望尽量批准她的中国之旅……

黄镇成功了,国内终于批准了海伦来访。

当黄镇把海伦再一次请到联络处,告诉她这个消息时,在海伦脸上呈现的已不再是眼泪,而是长久的沉默。她喃喃道: “好人是一座桥。”

上一页首页3/4尾页下一页

上一篇:海外华人黑帮的传闻和真相

下一篇:林彪不愿领兵入朝的真实原因

相关文章

评论

顶 ↑ 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