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故事网历史故事

民国第一女伶刘喜奎

2010-10-30 来源:故事会 作者:佚名 查看评论
摘要:刘喜奎姿容秀丽,扮相极美,演出剧目有《鸿鸾禧》、《新安驿》及时装戏《新茶花》等。当时,女演员上演时装新戏(也称文明戏)引起社会

刘喜奎姿容秀丽,扮相极美,演出剧目有《鸿鸾禧》、《新安驿》及时装戏《新茶花》等。当时,女演员上演时装新戏(也称文明戏)引起社会文艺界争论。为此,喜奎的二叔,始终反对她当演员。她力排众议,冲破阻碍,离开天津,到上海演出。刘喜奎尊敬师长,她所从艺的教师,大多是贫家子弟出身,文化程度不高,旧意识浓厚。刘喜奎在老师面前,总是毕恭毕敬,从不就坐。她在京沪唱红之后,各方赞扬,纷至沓来,报纸刊物登载,连篇累牍,或说谭、梅不如喜奎。她也不为谄者动、媚者喜,在戏班(社)中,依然和别人认真配戏。自己常记“有小演员,没有小角色”的格言,不突出自己,不压抑别人。同台演戏,和衷共济,别人漏场,极力补救。自己的行头,姐妹们可以穿用。

颠沛流离的童年生活

刘喜奎,原名刘志浩,后改桂缘,祖籍是河北省南皮县的黑龙村。

民国初年,刘喜奎艺名远播。在京津两地,她的戏场场爆满,票价一时盖过了谭鑫培。在梨园界,一度传出了“男有梅兰芳,女有刘喜奎”的佳话。

刘喜奎原来是官宦之家,她的祖父刘有铭在清朝,曾官至工部左侍郎。刘有铭病逝后,他的三个儿子分家,家道开始中落。刘喜奎的父亲刘义文只身一人来到天津,在一家兵工厂当工人。

1894年,在刘喜奎降生的那年爆发了甲午海战,刘义文被调到北洋水师邓世昌指挥的“致远”号军舰,去修理轮机。“致远”号被日本军舰击沉,邓世昌和“致远”号全体将士为国殉难。刘义文跳海死里逃生,遂埋名隐姓,逃到旅顺口。安下身之后,他到天津将刘喜奎母女,接了过来,那时刘喜奎刚刚学会走路。

刘喜奎5岁那年,旅顺又爆发了日俄战争。她们一家人便搬到大连,住在一个叫南临洼的贫民区里。不久,刘义文得了重病,无法干活,整天躺在床上呻吟。

病人需要安静,年幼的刘喜奎只好到院子里去玩儿。她家的隔壁住着两个京剧童伶班:小兰英班和任宝山班。两个班共有十来个孩子学唱戏,琴声伴随着孩子们的唱腔,经常飘到刘喜奎家的院子里。

琴声歌声吸引了刘喜奎,她经常偷偷溜到隔壁的院子里,站在窗下听老师教童伶唱戏。老师在屋里一板一眼地教,她就站在窗外一板一眼地学。开始她不敢唱出声来,只是在心里默默地记。老师们见她年龄小,学戏认真,又不淘气,就让她在窗外做旁听生。

有一次,科班里的孩子们到戏园子里去演出,刘喜奎也跟着去了。她站在大幕旁边,看着化了妆的小哥哥和小姐姐演戏,心里无限羡慕,跃跃欲试。科班里的老师看出了她的心思,就让她反串武生,演“石秀探庄”中的石秀。她扮上妆走上戏台。台上的刘喜奎英武水灵,一出场就受到观众的欢迎。演出之后,科班里的老师都夸她是一棵演戏的好苗子。她心里非常高兴,但是她没有敢告诉爸爸妈妈,怕惹他们生气。

刘喜奎7岁那年,爸爸的病势加重,已经不能起床,经常昏迷不醒。妈妈急得没有办法,只好托人到天津请刘喜奎的两个叔叔来大连。但是等了半个多月,也没有见到两个叔叔的踪影。刘喜奎的父亲怕客死他乡,就让刘喜奎的母亲雇了一辆大车,载着一家人回天津。大车走到营口,他就在一家客栈里闭上了眼睛。

父亲死后,刘喜奎母女无法回天津,只好在营口一家货栈的前院里栖身,靠母亲给人家洗浆缝补衣服维持生活。货栈旁边恰巧有一座戏园子,一个叫李海的人办了一个“梆子皮黄两下锅”的科班,他们经常到这个戏园子里演出。演出前,演员们在戏园子里排戏,刘喜奎就在一边偷偷观看。

李海的科班里有一个女童伶叫双处,和刘喜奎住在一个院子里。双处是班子里的女主角,这天她突然病了,不能上台,可是演出的海报已经贴了出去,李海急得团团转。科班里的人知道刘喜奎会不少戏,也曾出过台,就请她“救场”。刘喜奎满心喜欢,就帮他们唱了一出“二进宫”。她虽然是第一次“亮相”,但是观众对这个扮相秀丽唱腔清脆的“童伶”却非常喜爱。

李海看到刘喜奎很有演员的天赋,就让她正式到戏班子里来学戏。刘喜奎高兴地把这个消息告诉了母亲。在刘喜奎那个时代,女人登台唱戏,在人们的心目中和当妓女差不多,母亲听说她要去唱戏,气得浑身哆嗦。母亲打了她一巴掌,骂道:“打死你这个不学好的东西!我就是累死,饿死,也不让你去唱戏!要是让你当了女戏子,我怎么对得起你死去的父亲,对得起我们刘家的祖先!”

母亲不让女儿和双处在一起,也不让女儿离开房门一步。她要出去揽活、送活,就把女儿的脚绑在桌子腿上,锁在屋里。

刘喜奎觉得心里很委屈。女戏子并不都是坏人,会不会变坏,关键还是看自己。她对母亲说:“妈,我学戏的决心已定,您用绳子是拴不住我的。您不能一辈子总给人家洗衣服呀!我学一样本事,您老了我可以养活您。我虽然年纪小,可是我知道到戏班子里以后该怎么做,我不会做给咱家丢脸的事情!”

母亲知道刘喜奎的脾气和她父亲一样,她认准的事情九条牛也拉不回来。就这样,母亲解开绑在桌子腿上的绳子,给刘喜奎梳了梳小辫子,换上一件干净的衣服,亲自把她送到了戏班子里。

刘喜奎严拒袁世凯父子

十余年后,刘喜奎已是誉满全国的红角。据当时的报刊记载,刘喜奎“每一登台,彩声雷动,天津戏园,卑词厚币聘之,唯恐落后,亦足见其声价矣”。观众更是狂热,报纸记载,“虽以《错中错》之平淡无奇,观者亦满坑满谷”。北京戏园的老板们也纷纷慕名而来,请刘喜奎到北京演出。于是,刘喜奎来到了北京。

此时的北京,正笼罩着袁世凯复辟帝制的阴云。一些心腹和幕僚向袁世凯献媚说:“近日有一个色艺双绝的坤伶在北京演出,何不让她来唱堂会,散散心解解闷呢?”袁世凯一听“色艺双绝”,顿时来了精神,问:“她叫什么名字?”

一个幕僚说:“刘喜奎。”

袁世凯心里“咯噔”一下。他在天津时就领教过刘喜奎刚烈的性格,但是当着众人的面他不能打退堂鼓,说:“好,明天请她来唱堂会。”

戏园的人听说袁世凯让刘喜奎去中南海唱堂会,就说:“袁世凯让你去唱堂会,是黄鼠狼给鸡拜年,没有安好心。”刘喜奎苦笑说:“我知道。他现在是民国大总统,不去不行,小胳膊拧不过大腿。”

到了中南海,刘喜奎被安排在一个叫“流水音”的院落。她不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就悄悄问带她来的侍卫,侍卫告诉她,流水音是袁世凯的二公子袁克文住的地方,俗称“二爷处”。

刘喜奎不禁暗暗叫苦,她早就认识袁克文。袁克文是昆曲的着名票友,也写得一笔好字,在人前曾多次表示反对父亲称帝,所以刘喜奎最初对他的印象不错。刘喜奎非常敬重北方话剧的领袖王钟声,她后来听人说,是袁克文出卖了王钟声,才使王钟声惨遭杀害,她开始从心里讨厌袁克文。再加上时间一长,她发现袁克文还是一个花花公子,她对袁克文的反感越来越强烈。袁克文虽然多次追求她,但是都遭到她的拒绝。这次来唱堂会,袁克文肯定会借机捣乱。刘喜奎本来就惶惶不安的心里,现在又平添了几分忧虑。

刘喜奎在心神不定地化妆,一个侍卫进来,说:“大总统请您过去。”

刘喜奎冷冷地说:“你们不知道,我从来不拜客吗?”侍卫说:“知道,但这次不是拜客,是大总统有事情和您相商。”

刘喜奎只好跟侍卫来到总统府。总统府的大厅里,袁世凯正和一帮僚属打牌。刘喜奎直奔袁世凯面前,大声说:“大总统找我有什么事?”袁世凯本来想让刘喜奎陪他打牌,但怕遭到拒绝下不来台,一时又想不出什么借口,只好说:“没……没什么事。”刘喜奎说:“大总统没有事,我就先告辞了。”说罢,飘然走出大厅。

袁世凯讨了个没趣,脸色非常难堪,说:“这个戏子真难斗!”

这时一个幕僚出主意说:“大总统,您要是把她娶到手,不就不难斗了嘛!”袁世凯觉得言之有理,立刻让副总统黎元洪、相国徐世昌和清史馆馆长赵尔巽去当说客,他想以三千两黄金为聘礼,娶刘喜奎为十姨太。

三个人来到刘喜奎的化妆室,对她说明来意。刘喜奎斩钉截铁地说:“不要说三千两黄金,就是三万两我也不会出卖自己!我早在报纸上发表过声明:有势我不怕,有钱我不要!……”三个人灰溜溜地走了。

袁世凯虽然死了心,但是袁克文却来了劲儿,反复纠缠刘喜奎;袁世凯的三儿子袁克良也趁机捣乱。袁克良过去一直追求刘喜奎,遭到拒绝之后仍不死心,这次他又别出心裁,雇了一个乐队,整天包围着刘喜奎吹吹打打,弄得刘喜奎心神不宁。他还到处扬言:“我不结婚,我要等着和刘喜奎结婚。”

不管袁世凯父子如何纠缠,刘喜奎始终没有屈服。

上一页1/3尾页下一页

上一篇:林则徐智斗洋商

下一篇:宋美龄婚前被绑架之谜

相关文章

评论

顶 ↑ 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