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故事网历史故事

李叔同野史(7)

2013-09-07 来源:故事会 作者:精品故事网整理 查看评论

李叔同威信超群的又一原因是因才施教。丰子恺二年级始从李叔同学画,因为以往图画课均为临摹,故初学木炭画石膏模型写生,全班四十多人无从入手,仅丰子恺等少数学生能用木炭练习。特别是丰子恺,经多次练习,木炭画大有进步。李叔同看在眼里,喜在心里。一次丰子恺来宿舍汇报完班上学习情况,李叔同高兴地说:“没想到你的图画进步得这样快!我在南京、杭州两地教课,还没见过像你这样的学生,你以后可以图画为终生职志。”正是李叔同因才施教,循循善诱,帮助丰子恺择定志愿,才使得他立志作画,永不变志。1914年5月,黄炎培率江苏省教育司一行专程到杭州浙一师考察,充分肯定了李叔同的教绩,称道该校图工“专修科的成绩殆视前两江师范专修科为尤高,其主事者为吾友美术专家李君叔同”。(黄炎培《考察教育日记》)

李叔同在浙一师开创的艺术教学,人才辈出,后继有人。随着“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到来,他们发起组织新颖艺术社团“中华美育会”,创刊《美育》杂志,创办上海专科师范,编着音乐美术书籍,在新文化运动中大显身手,与肖友梅在北京开展的普及音乐活动南北呼应,继承李叔同的事业,成为新一代开荒辟野的艺术教育工作者。其佼佼者吴梦非、刘质平、丰子恺、潘天寿、李鸿梁等等,均为名列史册的近代着名艺术家。

篆刻起源于我国春秋时代,经过千百年来各派各家的继承创新,它已形成融书法与镂刻于一体的传统艺术。李叔同因受徐耀廷影响,少年时代就爱好篆刻。

徐耀廷原籍河北盐山,世居天津,比李叔同年长23岁。其兄徐子明为天津书画名家,擅长工笔花鸟,书法篆刻也很有造诣,兼有海派风味,在津门享有盛誉。徐耀廷自幼从兄读书,受其影响,爱好书画篆刻,及至李叔同家任管账,仍不弃此好,每有余暇,即奏刀自赏。李叔同通过一次次观摩,渐渐爱好篆刻。两人因此结下忘年之交。

李叔同17岁启刀。一次友人赠予鸡血石,李叔同便试刻起“饮虹楼”三字,独自琢磨不多时,终于顺利完工。自赏效果不差,于是又趁兴刻印数方,拓印寄交外出京口办事的徐耀廷。徐看完拓印,发现李叔同的篆刻才能,复信指出刀法成败,为免少走弯路,还提议李叔同从师学艺。李叔同接信不久,便向唐静岩学习篆刻。

唐静岩是客居天津的浙籍名士,诗词书画印无一不精。篆刻一艺,因有书法相助,刀法尤见功力,公认有秦汉风度,转折处颇有天发神谶意。有《颐养斋印谱》一卷行世。

李叔同自得唐静岩指导,奏刀更勤,几达如痴如醉。如当时曾给在京口办事的徐耀廷写信说:

“弟好图章,刻下现存图章一百块左右。阁下在京口有图章即买数十块,如无有,俟回津时路过京都祈买来亦可,愈多愈好!并祈在京都买铁笔数支。如有好篆隶帖亦祈捎来数十部,价昂无碍,千万别忘!”后又写信再次叮嘱:“弟托买图章并铁笔二事,千万别忘!”

李叔同从唐静岩学篆刻,坚持到南下上海结束,前后足足两年。在此期间,李叔同曾刻下大量印章,可惜作品未能全部保存。目前只能从无竟(龚望)先生珍藏的《李叔同先生印存》中以管见豹。内中所收129方印,既有天津书画名家,也有当地同辈名士,说明李叔同之篆刻已达一定水平,所刻各印已获津门书画界认可。这对一个十七八岁的少年来说,确是一件难能可贵的事!同辈名士王吟笙曾赋诗记怀:“少即嗜金石,古篆虫书鱼,铁笔东汉字,寝馈于款识。唐有李阳冰,摹印树一帜;家法衍千年,得君益不坠。为我治一印,深情于此寄。”(《怀弘一法师》)

《印存》所收“桐荫寄馆”、“见笑”、“天真烂漫”诸印,属上乘之作。作者敢于大胆创造,别出心裁。字形刀法,不落俗套,布局注重虚实有变,笔划注重疏密有变,奏刀注重顿挫起落有变,因而尽管功力稚嫩,但对一个少年习作来说,能取得如此这般成绩,实属罕见,难怪李晋章侄谈到此事时说:“籍勉于金石之学,不足二十岁,即已深入,非凡人所能及。”

1898年,李叔同离开天津南下上海,仍醉心于篆刻一艺。除奏刀治印之外,还想方设法筹备出版“印谱”,并就此事与徐耀廷写信商议。谓:“鉴印谱之事,工程繁杂,今年想又不能凑成矣!然至迟约在明春当定出书。至于盖印图章一书,尤须寄津求执事代办,缘沪地实无其人至其详细。俟斟酌妥善,当再奉闻。”这本“印谱”,也就是几经筹划,1900年终于在上海印行《李庐印谱》(因住城南草堂“李庐”得名)。李叔同在自叙中说明:本人篆刻一艺之宗法;印谱所收包括本人“所藏名刻”与本人“手作”二部分:“盖规秦抚汉,取益临池,气采为尚,形质次之。而古法畜积,显见之于挥洒,与之于刻画,殊路同归,义固然也。不佞僻处海隅,味道懵学,结习所在,古欢遂多,爰取所藏名刻,略加排辑,复以手作,置诸合编,颜曰《李庐印谱》。太仓一粒,无裨学业,而苦心所注,不欲自埋,海内博雅,不弃孤陋,有以启之,所幸也。”

上一页首页7/12尾页下一页

上一篇:虎头要塞,1945

下一篇:洪秀全的天国后宫

相关文章

评论

顶 ↑ 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