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故事网历史故事

阉臣郑和(6)

2013-08-08 来源:故事会 作者:精品故事网整理 查看评论

远航非洲

永乐十五年(公元1417年),郑和船队第五次下西洋,除旧地重游外,最远处到了非洲赤道以南东海岸。

这次航行,船队的主要任务有两个:一是由近及远地护送西非各国使臣回国,返航之时,随船载回回访的十七国使臣,其中有王子、王叔、王弟。二是向各国征集珍禽异兽,满足迁都北京后宫廷需要。永乐十四年(公元1416年),明成祖就有迁都北京之意,并曾亲往北京巡视,预作筹划。文武群臣也纷纷以北京乃圣上龙兴之地进言,说北京北枕居庸,西峙太行,东依大海,南俯中原,沃野千里,山川形胜,足以控四夷,制天下,实是帝王万世之都。于是成祖乃下令在北京营建新都。新建的宫廷之内需要大量奇珍异宝作为摆设,内苑花园也需征集大批珍禽异兽。于是,郑和这次下西洋,即奉命带回了忽鲁谟斯国的狮子、金钱豹、大西马;阿丹国的麒麟和长角的马哈兽;木骨都束国的花福鹿和狮子;不剌哇的千里骆驼和驼鸡(驼鸟);爪哇和古里国的麋里羔兽。各国所赠的这些希珍之物,都是中国闻所未闻的。它们使满朝的文武官员大开眼界。

这次来访使节中,有苏禄东国(今菲律宾)、苏禄西国的酋长和已故苏禄峒酋长之妻等,他们各率亲属及随从官员组成的三百四十余人的使团,奉金镂表来朝贡,并进献珍珠、宝石、玳瑁等珍贵礼品。这是继渤泥、满剌加国王来访以后,最盛大的一次海外友好国家首脑亲率大型使团的访问,因此受到明王朝格外隆重热烈的欢迎和高规格的接待。

明成祖给东、西、峒三王正式封以爵位,确定了苏禄国三王的名分,并各给赏赐。

三国国王激动万分。他们流连忘返,在游览赏玩了几个月之后,才动身回国。永乐十五年(公元1417年)九月十三日,苏禄东国酋长巴都葛巴答剌在回国途经德州时,不幸病逝。明成祖闻讯后,十分悲痛。令以王礼安葬,并亲派礼部郎中陈士启前往主持葬礼,赐谥“恭定”,还亲自为他撰写碑文,赞扬其不远万里,执玉帛、奉金表来朝的精神。

明王朝在为之举行隆重葬礼后,还在德州为之建立陵墓,安排苏禄东国的王子、王妃及臣妾仆从十人守墓三年,并命东王长子继承苏禄王位。

和平使者

永乐十九年(公元1421年)春,郑和奉命六下西洋,送十六国使臣回国,并再度出访亚、非两洲的十六个友好国家或地区。船队分兵两路:太监李兴率领一队到苏门答剌后,再分出船只由内官周满率领前往阿丹;郑和则亲率一队到祖法儿。这次远航中,除照例进行宣诏、赏赐外,还在祖法儿等国进行贸易活动。

郑和率队一来到祖法儿国(今佐法尔),便受到热烈欢迎。祖法儿国位于阿拉伯岛南岸,自古便是世界着名的商埠,各国商贾云集,热闹非凡。永乐十九年时,祖法儿国王曾派使者随同阿丹、剌撒等国来中国朝贡,以表达对中国的向往之情。这次郑和刚一到达,国王便亲自接见,陈述对大明王朝的钦敬,并表示,若有机会一定亲自前往大明朝拜。国王说:“从大帅的气质和风度,就可见到皇皇大明的威仪。像我们这样的小国,必要仰赖大明的扶持。”

郑和颔首而笑,对国王说:“大明圣上派遣臣下出使西洋的原因,正在于加强与各国之间的交往,增进了解,互相团结,和睦相处。”

国王被郑和的话深深感动,下令设盛宴款待明朝使团。

郑和感谢国王的盛情。他把随船带来明朝宝物赐给祖法儿国王,并施大礼向国王发出了访问明朝的邀请。随后,郑和他们用丝绸和瓷器换取了大量的乳香、血竭、芦荟、没药、安息香、苏合油、木器子之类的香料和药物。交易之间,双方遵照祖法儿民间交易形式,拍手叫价,和睦相议,气氛甚为欢洽。

从祖法儿返航回来,公元1424年2月到8月,郑和奉明成祖之命,专程去了一趟旧港(今苏门答腊岛巨港一带),以解决旧港宣慰使继承权问题。

旧港原宣慰使施进卿逝世后,他的儿子济深承袭父职,成为旧港首领。但当地有个习惯———“本人死,位不传子”,加之国王玉玺在一场大火中被烧毁,所以,当地民众对济深之举颇有微词。施进卿之女施二姐在旧港拥有一定势力,便开始与济深争夺王位。

济深遂派使节到中国来,说明旧印为火所毁之事,请求承袭宣慰使之职,希望得到明王朝的支持和保护。旧港所处的地理位置,对于中国发展海外交往十分重要,解决宣慰使继承问题,保持旧港局势稳定与中国利益息息相关。明成祖深知这个问题的困难和复杂,一定要选一位有声望、有经验的外交家去解决才行。于是,这一重大使命,便当然地落在了刚刚回国的郑和身上。

当郑和奉命到达旧港时,施二姐已经掌握了政权。面对这一现实,郑和想,当地既然有“位不传子”的习俗,不如因势利导,接受这一既成的事实,尽快稳定旧港局势。于是,承认了施二姐的和法地位。施二姐在取得了明政府的支持后,如鱼得水,全面控制了旧港。晚年,施二姐移居爪哇东部良港新村,爪哇国王封其为新村蕃舶长,专营贸易。

新村居民大多是中国广东及漳州、泉州地区的华侨,经施二姐努力经营和积极开拓,新村逐渐成了国际贸易重要港口和商业中心,施二姐也成了当地华侨领袖。

上一页首页6/7尾页下一页

上一篇:神医陈士庆

下一篇:魏忠贤传

相关文章

评论

顶 ↑ 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