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故事网历史故事

辛弃疾:脉脉此情谁诉(2)

2013-05-04 来源:故事会 作者:佚名 查看评论

辛弃疾名弃疾,但他那从小使枪舞剑、壮如铁塔的五尺身躯,何尝有什么疾病?他只有一块心病:金瓯缺,月未圆,山河碎,心不安。他甚至自嘲自己的姓氏:

烈日秋霜,忠肝义胆,千载家谱。得姓何年,细参辛字,一笑君听取。艰辛做就,悲辛滋味,总是酸辛苦。更十分,向人辛辣,椒桂捣残堪吐。世间应有,芳甘浓美,不到吾家门户。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还在淳熙六年(117 9)春天,他从湖北奉调湖南,同僚为他送行时,他心绪难平,终于以极委婉的口气叹出了自己政治的失意。这便是这首著名的《摸鱼儿》。据说宋孝宗看到这首词后很不高兴。但辛以典相比,一片忠心、痴情和着那许多辛酸、辛苦、辛辣,真是打翻了五味坛子,却无人懂得。今天读时,每一个字都让我一惊,直让我觉得就是一滴血,或者是一行泪。

其时,辛弃疾风尘仆仆赶到湖南,担任湖南转运副使,时年39岁。之前,他一直郁郁不得志,尽管他捧着一颗赤子之心,而今既然抗金北伐事业已经随着宋孝宗的消沉而步入低潮,也只能暂时将他关注的重心放在如何做一个“富民侯”上了。然而,敢说敢做、不怕得罪人的性格,却使他因此又跟南宋官场的某些人发生了矛盾和冲突。

第一个跟他发生不愉快的人,是当时的知潭州(今长沙)兼湖南安抚使王佐。王佐是安抚司(“帅司”)的长官,负责一路的军政和民政,辛弃疾是转运司(“漕司”)的长官,主管一路的财政。两人是同级不同部门,不过王佐的位置更重要,权力更大。两人之间矛盾的起因,是当时湖南境内的一场农民起义。

当时的湖南地区存在着严重的社会危机,农民起义、武装暴动的事件时有发生。其时,郴州宜章县农民因为对政府的“和籴”(通过摊派的形式强行征购农民的粮食)政策不满,在陈峒的带领下起来造反,接连攻破了好几座县城,拉起了一支几千人的队伍。南宋朝廷此时将辛弃疾调任湖南转运副使,其用意应在使其平“盗”。到了4月,农民起义军在官军的进逼下,退回了宜章深山中的营寨里。见此,转运司给各州发了个文,要抓好农业生产,不要因为防备盗贼耽误了农时。王佐却发了个针锋相对的文件,说转运司的这种说法不对,还是要一鼓作气把盗贼彻底消灭。

此后,王佐在宋孝宗的支持下,调集了一两万人马,在5月将这次农民起义镇压了下去,并因此获得了显谟阁待制的贴职,具备了侍从官的资格。这时,辛弃疾便写了一首词祝贺王佐,其中几句是:

三万卷,龙头客,浑未得,文章力。把诗书马上,笑驱锋镝。金印明年如斗大,貂蝉却自兜鍪出。

可王佐读了辛弃疾这首词以后,“疑为讽己,意颇衔之”。原来,王佐这次镇压起义军,杀的人很多,招致了不少非议。那么,王佐疑心辛弃疾是在讽刺他,从而恨得牙痒痒,自是再自然不过的事了。

辛弃疾接下来干的一件事情,更实实在在地得罪了一大片人。就在陈峒领导的农民起义被平息后不久,辛弃疾向宋孝宗递交了一份报告,名曰《论盗贼札子》。在报告中,他认为“盗贼”(主要是农民起义)现象之所以接二连三地发生,主要是由于贪官污吏和豪强地主的剥削和压迫,是“官逼民反”。而他所谓的“弭盗之术”,就是整顿吏治,爱护百姓,才能真正达到“弭盗”的效果。辛弃疾大胆地向皇帝公开陈述这种意见,也知道是在捅马蜂窝,但他依然坚定地表示自己将会严厉打击贪官污吏。

上一页首页2/6尾页下一页

上一篇:刘少奇跑龙套

下一篇:戚继光竹竿破倭刀

相关文章

评论

顶 ↑ 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