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故事网历史故事

王永庆:请不要叫我经营之神(6)

2013-01-23 来源:故事会 作者:佚名 查看评论

后来经过检察官的侦讯,证明王永庆所买的稻谷确实是从同一粮区运来的,总算无罪开释。回家之后,王永庆对此次牢狱之灾愤愤不平。他觉得,现时的政治气候极为敏感,虽然这次幸免于难,但将来未必如此幸运。基于这样的考虑,王永庆决定放弃稻米生意。

1953年,为了配合美国的援台目标,国民党当局在“行政主管部门”下设立了“经济安定委员会(简称经安会)”。为了争取美援,台湾当局还聘请了美国纽约怀特工程公司充当技术顾问。

怀特工程公司向“经安会”建议,在台湾设立一座树脂加工厂(PVC)。在选择具体承办人时,“经安会主委”尹仲容本来选的是原永丰余集团董事长何义,后来台湾银行在嘉义分行的客户名单中发现了一位名叫王永庆的米商有800万元存款。于是,尹仲容便要求“工委会”主管化学工业的严演存博士“透过旧识赵廷箴,邀约其与王永庆一同投资”。

按照常理,要开设一家工厂,必先作可行性调查,然后再作决策。可王永庆在接到严演存博士的电话后,连考虑都没有考虑,便一口答应下来。

1954年3月,“福懋塑料工业股份有限公司”登记成立,王永庆与赵廷箴只用了3年时间便完成了建厂任务并正式开工生产。后来,王永庆前往“工委会”拜见尹仲容,请求将福懋塑胶公司改名为台湾塑胶公司。

虽然建厂一帆风顺,但等工厂投产后问题就出现了,塑胶厂生产的产品没有销路,第一年所生产的PVC粉几乎全部积压在厂区内,这成为当时让王永庆最为头疼的事。

眼看着产品堆积如山,王永庆如坐针毡,进退维谷。产品销不出去,当初一起合伙入股的几位股东纷纷要求退股。无奈之下,王永庆以板桥、松山两处砖厂和10多亩土地的所有权来交换台塑的股份,然后一个人独撑天下。

通过分析产品滞销的原因,王永庆发现,在建厂初期,PVC粉的国际行情是每吨1000美元,但到了投产时则跌至每吨1000美元以下。自投产后,台塑的产量一直很低,而且成本又偏高,另外再加上出口市场没有着落,岛内仅有的两家胶布厂认为台塑的PVC粉质量欠佳,拒绝采用,转向全部进口。

经过再三思考,王永庆提出了增加产量的想法,但这一想法立即遭遇到了公司内部的激烈反对。各级主管强力主张王永庆应请求当局对进口实施管制,因为这样做见效最快。公司内部的反对理由也有一定的道理,但王永庆认为,台塑应该从长远着手以稳固企业经营的根基,扩增产量虽不一定保证成功,但至少是希望所在。

王永庆的完整构想是,台塑应首先通过扩大规模以摊薄成本;其次是筹设二次加工厂以消化PVC粉;最后是将最终产品推向国际市场。

于是,他力排众议,决定扩大生产规模。经过认真策划和精心设计,台塑的PVC产量大大增加,从当初的每日4吨增加为每日20吨,且购买设备的资金只占当初设备总费用的20%。

对比日本PVC厂的产能,王永庆认为月产1200吨才足以使价格具有竞争力,但最后为了安抚公司内的反对情绪,还是选择了一个折中的方案,即日产20吨。

台塑渡过这一危机后,加速发展,不仅是石化业的老大,而且成为纺织界的新霸主,于20世纪70年代末登上台湾第一财团的宝座。1978年,台塑集团企业总营业额第一次超过10亿美元,成为台湾最大的民营企业。

全球经济衰退之时,王永庆却大肆收购美国企业,不合常理的举动震惊了美国工商界

王永庆虽然有投资岛外的想法,具体如何着手,心里没底,对台塑是否具有与世界级大企业竞争的能力也没有把握。为此,他决定赴美国考察。

20世纪70年代初的美国之行给王永庆带来了很大震撼。他对美国的第一印象是:这是一个自由、繁荣的国家,这里的人民充满了自信

上一页首页6/11尾页下一页

上一篇:李嘉诚:我的创业史谁都学不了

下一篇:“围棋教父”陈祖德:抗癌斗士,超越自我

相关文章

评论

顶 ↑ 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