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故事网历史故事

王永庆:请不要叫我经营之神

2013-01-23 来源:故事会 作者:佚名 查看评论
摘要:王永庆上学前要挑满一缸子水,放学后还要背50斤重的饲料回家喂猪1917年1月18日,王永庆出生在台湾省台北县新店镇直潭里一个俗称情人谷的地方,兄弟

王永庆上学前要挑满一缸子水,放学后还要背50斤重的饲料回家喂猪

1917年1月18日,王永庆出生在台湾省台北县新店镇直潭里一个俗称“情人谷”的地方,兄弟排行居长。王永庆的祖父希望长孙日后事业发达,生活美满,而不是像王家的祖祖辈辈一样穷困潦倒,一事无成,于是给孙子取了一个响亮的名字:永庆。

王永庆出生后,原本贫寒的家庭又多了一张嘴,经济更加拮据。“情人谷”的居民多以种茶为生。种茶有季节限制,卖茶叶的收入也不多,王永庆的父亲王长庚就利用农闲时间到有钱人家做苦工。

男人出门做工了,女人留守在家,整天为两件事提心吊胆,一是丈夫的安全,二是米缸里还有多少米。男人的薪水总是来得那么慢,米缸里的米却越来越少,终于什么都掏不出来了,只好硬着头皮向邻居借一点,做成一大锅稀稀的粥,供一家人吃上好几顿。

在王永庆童年的记忆中,除了逢年过节能够吃上一点猪肉,平时一天三顿都是喝稀饭。乡下有句俗话:“勤快勤快,没饭有菜。”王永庆的母亲詹祥开垦了一块荒地,种上一些青菜,每天要花很多时间打理菜地。王永庆从小就勤快懂事,成了母亲种菜的好帮手。

更麻烦的事情,就是小孩子大了要上学。

当时的台湾处于日本的殖民统治之下,日本为了达到长期统治台湾的目的,就对台湾地区实行奴化教育,要求台湾人民讲日语,灌输对天皇以及大日本帝国效忠的思想。人在矮檐下,不得不低头。面对日本人的这种奴化教育,中国人只能忍受。

王永庆7岁时祖父就开始念叨上学了。虽然是日本人管的学校,却有中国教员。这些教员经常挨家挨户地劝说家长送孩子进学校。那些教员给他们讲国际形势,讲怎样才能成为富有的人,怎样才能摆脱贫困的处境,将来的社会需要的是有文化的人。对村民们来说,教员们讲的这些都没用,他们并不懂得将来怎样,认为将来就是要娶老婆生孩子。

相对于其他家庭的孩子来说,王永庆是幸运的,因为他的父母比较开明,他们支持孩子去学校上学。就这样,王永庆幸运地进入了小学。

尽管学校为了招收学生已经把学费压得很低了,但家里为了给他筹措学费还是费了很大的力气。因为每年要多出一笔学费,所以母亲要多养一头猪才能支撑家用。

父亲把他送到新店国民小学时,他还光着脚丫,家里没有钱给他买鞋穿,书包也是一条粗布巾扎成的,雨具是竹叶做成的笠帽,那里的雨下得很频繁,笠帽几乎是每天都要戴的。

虽然王永庆才7岁,但他要提前起床,因为他是家里的长子,要起到表率作用,在去上学之前帮家里做些事情。首先是打水,水井离家虽然不是很远,但是对于一个刚刚7岁的孩子来说,要把水缸打满仍旧会累得满身大汗,花去一个小时的时间。他还要喂鸡喂鹅,然后才能上学。上学要徒步跋涉3公里,再两次渡船过河,穿行近10公里的路到达新店国民小学。

那时候,大部分孩子对学习都没有什么兴趣,他们不知道上学有什么用,就算能把日文前前后后都背下来,算术题都能一个不差地算出来,又有什么用呢?每天放学回去面对的是辛苦的父母、粗糙的食物,不仅生活没有改善,而且还要花学费,所以大家对读书提不起丝毫兴趣。

教员对他们没有办法,只要上课不捣乱,也就放任他们。虽然王永庆在学习上是一知半解,在班里成绩落后,但教员并不认为他很笨,相反认为他很聪明。由于没有人正确地引导,小永庆也没有把精力都用在学习上。

王永庆入学那年,母亲又怀上了孩子,此时家里的经济状况略微好转了一些,生活也改善了一点,母亲的脸上多了一些笑容。

王永庆每天放学后都要扛一袋50斤重的饲料回家喂猪。50斤的重量对于一个七八岁的孩子来说,显然是一个非常沉重的负担。起初,他每走500米就要休息一下,然后换个肩膀,直到两个肩膀都被压红为止。多年以后回忆起这段往事,王永庆说:“当时感觉最讨厌的,就是每天放学回家还要背上50斤的饲料。”

上一页1/11尾页下一页

上一篇:李嘉诚:我的创业史谁都学不了

下一篇:“围棋教父”陈祖德:抗癌斗士,超越自我

相关文章

评论

顶 ↑ 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