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故事网历史故事

毛泽东给警卫团当挑夫(8)

2013-01-04 来源:故事会 作者:佚名 查看评论

毛泽东听后,风趣地说:“谢今谢古,谢天谢地,你还真是个有情之人呐!”接着像发现了什么似的,继续说,“谢今古,这个名字不错,你干脆就叫谢今古好啦!”

从此,谢今古这个名字就被大家叫开了。

因为有谢今古的先例,以后,凡是在毛泽东身边工作的马夫、司机厨师,统统归入他的警卫员之列,对外皆称警卫员或者特务员。

朱德、陈毅和湘南暴动的部队在4月28日清晨终于上了井冈山。毛泽东见着朱德,带着祝贺的口吻说:“这次湘粤两省的敌人竟没有能整倒你!”

两人一见如故,商量新组建了工农革命军第4军,下辖第10、11、12师三个师,分别由朱德、毛泽东、陈毅为师长,宛希先、何挺颖、邓允庭为党代表。这次朱毛会师,增强了井冈山的力量,增强了军民的信心,也带来了欢乐和喜悦。朱德特意送给毛泽东一支驳壳枪。

毛泽东第一次挎上驳壳枪,显得异常兴奋,诙谐地说道:“背上驳壳枪,师长见军长。”

但没过几日,他很快就把驳壳枪交给了警卫员。从此,人们再也没见他身上挎过枪。若干年之后,老特务连副连长张宗逊回忆往事时,奇怪地对人说:“最早提出‘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著名论断,通晓兵法、运筹帷幄的毛主席,却不喜欢带枪。你们说,这是不是很有意思?”

不久,工农革命军第4军取消师建制,进行了改编。在这次改编中,杨梅生随第1团改编为第3l团,继续在原警卫班当班长。这样,他离开了毛泽东身边,转而负责第31团团部的保卫工作了。

战士们打进高陇谭府后,龙开富一不要金银,二不要宝物,专捡些破报纸烂书带回去

朱德与毛泽东在井冈山会师,还成立了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这使得在南京的蒋介石坐不住了,急命湘、粤、赣三省国军“围剿”井冈山。驻扎在永新、遂川的赣军第27师杨如轩部一马当先,叫嚷着“直捣井冈、活捉朱毛”,气势汹汹地向井冈山逼近。

毛泽东和朱德采取“敌进我退,声东击西”的游击战术,主动放弃永新县城,准备诱敌到根据地内消灭。

结果,杨如轩顺利占据了永新县城后开始坐城观望,不进不退了。

毛泽东带领部队隐藏在深山之中,消息闭塞,读报是他了解国内外形势的唯一办法。

5月16日,毛泽东派第31团第1营营长员一民率部去茶陵县高陇谭延闿老家去收集报纸。龙开富随行。

战士们打进高陇谭府后,“老谭家”的家丁全部举手当了俘虏。龙开富立即进屋找报纸,见着报纸和书籍就往布袋子里装。谭府的仆人很是奇怪:“这人咋啦?一不要金银,二不要宝物,专捡这些破报纸烂书,干啥?”

龙开富也不说话,指挥战士们说:“快,快,越新越好!”

与此同时,营长员一民布置四周的护卫兵力。谁知第3连连长张金泉率部刚跑到附近的山腰上,湘军第8军一个团就闻讯急急赶过来了。双方当即遭遇交火。敌兵仗着人多,地势有利,死打猛冲,张金泉等50余名官兵牺牲,余部被迫撤退。员一民急忙派出骑兵通信员,去向军部求援。

在激烈的枪声中,龙开富沉着镇定地收集了两大布袋子的报纸和书籍,并且还找了一本《三国演义》,然后,肩上一挑,健步如飞地离开了谭府。

就在第1连准备撤离时,突然,“啪!”员一民被敌兵的冷枪打中,当场倒地牺牲。第1连连长陈伯钧临时代理营长,率领第1连和第3连赶紧撤到梅花。

朱德、陈毅闻讯立即率领第28团赶来增援。两部合力将死追不放的敌兵打垮。

第28团出现在茶陵,永新城内的杨如轩以为工农革命军第4军主力已西去湖南,拍着桌子说:“好啊!井冈山兵力空虚!”原来在城内畏缩不前,此刻立即发兵,2个团进至龙源口,只留下一个第79团守护县城。

殊不知,他此举中了毛泽东“声东击西”之计。

原来,毛泽东派第31团第1营佯攻茶陵高陇有两个目的,一是到谭延闽老家收集报纸,以进一步判断敌情;二是调动一直在永新城内当缩头乌龟的杨如轩出动,以寻机围歼他。杨如轩一出动,毛泽东就准备打他一把,紧急致信朱德率部回师永新。

18日清晨,朱德、陈毅率第28团和第31团第1营从高陇出发,冒雨急行军赶去永新,执行毛泽东长途奔袭赣敌的计划。而龙开富任务在身,没必要跟他们去永新了。于是,一个人挑着六七十斤重的书报,抄小路回茅坪去。

当他到达茅坪时,浑身湿漉漉的,而报纸却安然无恙。他才撂下担子,谢今古就跌跌碰碰地跑进来,大声说:“好消息,好消息!朱德军长收复永新县城啦!”

龙开富顾不上换衣服,拿着扁担就和大家欢呼起来。

毛泽东“声东击西”之计完全成功。

这是朱毛会师后两军携手取得的首次大捷,不仅彻底粉碎了赣敌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第三次“进剿”,而且使新成立的工农革命军第4军军威大振,井冈山根据地得到进一步巩固。

上一页首页8/10尾页下一页

上一篇:少年毛泽东和母亲

下一篇:毛泽东送老卫士上大学

相关文章

评论

本站网友 匿名 ip: 61.237.136.*
[1 楼]
是毛泽东小时候提他勤劳,值得称赞。
2016-11-24 18:45:05
支持[ 2 反对[ 5 ]
顶 ↑ 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