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故事网故事书库

第一章 从书生到军人(8)

2014-02-22 来源:故事会 作者:佚名 查看评论

孙立人觉得虽然不十分满意,也只有迁就,一个穷学生回来,总要找一个和自己志愿稍投合的工作。于是,7月,他就去见谷正纲,被任命为中央党务学校的学生大队军事训练队长和教官。

时值全国统一伊始,尚未有正式军服,国民政府只通令,自总司令至士兵,一律布衣。孙立人却身穿淡紫色之全套美式军服,头戴阔顶硬军帽,仪表堂堂。但学员当时看不起他,因为中国军队干部多为保定及黄埔出身,鄙视留学外国者。对留学欧美回来的,学员称之为“面包帮”;对留学日本的,叫“臭鱼帮”,加之孙立人对中国军队制式训练不甚熟悉,除发“大队立正”口令外,不见有其他表现。此时,学员们认为美国军队只是适于电影表演之少爷兵,并不佩服。于是,孙立人就常作特别讲话,论及美国军校两种好作风,一为老鼠制度,老生管新生,强调军人服从性;二为荣誉制度,各种考试无人监考,但发现作弊者,立即开除。

当时学校共有三个队,另两个队长,一个是黄埔毕业生,一个是日本士官毕业生。孙立人练兵上瘾,与其他两队比着练。他训练严格,与学员同在一起吃,同在一起打球。晚上自修,孙立人也亲临辅导,与学员感情很好。然而,中央党校政治环境相当复杂,时有种种明争暗斗的风潮,这对孙立人这样有民主主义思想的军人,自是困扰重重。

孙立人对政治毫无兴趣,他一生讨厌的就是政治,所以他不愿意与政治有关联。但在当时的环境里,政治和军事是分不开的,孙立人实际上反对狐群狗党,并不反对一个正正当当的党,但是大家喜欢搞小组织,小圈子,喜欢搞党派。对此孙立人最不满意,他觉得,我们就只有一个国家,为什么还要分?大家能做事的,哪儿都能做,为什么要靠背景?孙立人身在党校,心里关注北伐进程,他从报上得知,国民革命军节节胜利,心中非常高兴。他认识到只有打倒军阀,才能国家强盛,人民幸福

1928年,蒋介石下令在南京小营成立了一个教导队,辖有一个步兵队,一个重兵器队,一个炮兵队,一个工兵队和一个通讯队。教导队由保定军校第一期毕业生、蒋介石器重的冯轶裴统辖,装备德国武器,并以德国顾问指导训练。它成为国民党军队中唯一多兵种现代化部队。

在中央党务学校的孙立人闻听新军成立,就坐不住了,他晋见蒋介石,请调到新军任职。

蒋介石上下打量一下孙立人,觉得面似书生的孙立人身上有一种活力与生气,而且敢作敢为,有冲劲,很像年轻时的自己。蒋介石心中一动,觉得孙立人可堪大用,遂写上“同意”答应孙立人的要求,将孙立人调到新军,任工兵营第3连排长。

1928年11月,孙立人到新军报到。由中央党务学校的上尉队长变成排长,孙立人并不难过,使他难过失望的是新军本身。新军名之曰新,实质却充满旧习。孙立人虽不满意,但军人以服从为天职,只有忍耐了。在新军,孙立人苦干、实干,事事都愿多干一点。一些人到新军是为混日子,为升官,不愿多卖力气,因而常请孙立人代值星,孙立人亦概不拒绝,乐意效劳。因此,孙立人在新军中人缘相当好。12月,当部队移防南京上清河时,孙立人已调升营副。

1929年4月,蒋介石为了扩大新军,下令将教导队扩为教导师,以冯轶斐为师长。孙立人调任教导师学兵连上尉连长。在这一职务上,孙立人练兵特长得到发挥,表现突出,升迁也快。

1929年8月,孙立人升为少校连长;11月至翌年1月任学兵营中校营副;1930年1月至5月又升为陆军教导师步兵第3团第3营中校营长。

但是,孙立人却感到新军实在没什么希望,就要求调离。蒋介石很爽快地同意了。1930年5月,孙立人调到陆海空军总司令部宪警教导队,任上校大队长。总队长是西点军校毕业的温应星,孙立人清华时的同学齐学启也任大队长。

上一页首页8/11尾页下一页

上一篇:返回列表

下一篇:第二章 生死战上海

顶 ↑ 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