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故事网传奇故事

霍小玉传(2)

2013-03-23 来源:故事会 作者:蒋防 查看评论

下一年的春天,李生以书判拔萃进入仕途,授任郑县主簿。到了四月,李生即将赴任,到东都洛阳去看望父母。长安城里的亲戚,都来参加给他饯行的宴会。这时正值残春初夏,酒宴结束后宾客散去,离别的忧愁不禁萦绕在两人心头。小玉对李生说:“凭你的才华和名声,很多人都仰慕你,想跟你结成婚姻的人一定不少。何况家中有父母要侍奉,却没有正式的妻室。你这一去,必定会缔结一桩好的姻缘。当初的誓约,不过是些空话罢了。然而我有一个小小的愿望,想现在告诉你,让你永远记在心里,你肯听一听吗?”李生惊讶地说:“我有什么事得罪了你,让你忽然说出这样的话来?你不妨把想讲的话说出来,我一定照办就是了。”小玉说:“我今年才十八岁,你仅有二十二岁,到你三十岁的时候,还有八年。我一生的幸福时光,希望能在这段时期里与你共度。然后你再去选择显贵人家联姻,也不算晚。我那时就抛弃人间的一切,剪发为尼,过去的种种愿望,到此也就满足了。”李生听了既惭愧又感动,不觉流下眼泪。于是他对小玉说:“指着太阳发出的誓言,不论生死都要遵守。跟你白头偕老,还觉得不够满足,怎么会三心二意呢?请你绝对不要怀疑,只要好好住在这里等我。到了八月,我一定还到华州来,派人接你,相见的日子不会远的。”又过了几天,李生就告别小玉往东去了。

李生到任十来天后,请假去洛阳探望双亲。没有到家之前,他母亲太夫人就替他物色了表妹卢氏,婚约已经定下来。太夫人向来严厉果断,李生犹豫不决不敢抗拒。这样就去卢家谢婚,并商定在近期完婚。卢家也是名门望族,嫁女儿到李家,聘礼一定要有百万钱,如果不满这个数目,宁肯不嫁女儿。李生家向来贫穷,筹集这些钱必须四处借贷,他就请假到远方投奔亲友以求帮助,跋涉于江淮之间,从秋天一直奔忙到夏天。李生自知背弃了跟小玉的盟约,归期大大地延误了。

他不让小玉知道一点消息,想断绝她的希望。他嘱托长安的亲友,不要泄露他的行踪。

小玉自从李生超过了日期没有回来,就多次设法打听他的音讯。

传来的都是不可靠的消息,并且每天都不一样。她到处求人卜卦问讯,又担忧又怨恨,这样过了一年多。后来病倒在空房里,落下了积久难治的玻虽然李生的书信始终不见,但小玉的思念之情却丝毫不改,她赠送钱物给李生的亲友,求他们告诉她李生的消息。寻求十分急切,钱财往往不够,就常叫丫头偷偷卖掉箱中收藏的衣服玩物等东西,多数是交托西市侯景先家的寄售铺变卖。曾经有一回叫丫头浣纱将一只紫金钗,拿到侯景先那里去变卖,路上遇到一个皇家作坊里的老玉工,看见浣沙手里的玉钗,就上前来辨认,说:“这只玉钗是我做的,当年霍王的小女儿将要‘上鬟’的时候,命我做了这只玉钗,给了我一万钱的报酬。我还不曾忘记。你是什么人,从哪里得到它的?”浣纱说:“我家小娘子就是霍王的女儿。家业败落之后,又失身于人。丈夫前些日子去了洛阳,没有一点消息。娘子积郁成病,至今快两年了。

叫我卖掉这只玉钗,送钱给人,求访丈夫的音讯。”玉工伤心地哭着说:“皇族贵人家的子女,倒霉落魄,竟到了这种境地。我活在世上的时间不多了,看见这样的盛衰变化,真是伤感。”于是便带浣纱来到延光公主家,详细地讲述了事情的经过。延光公主也为小玉的事悲伤感叹了很久,并给了她十二万钱。

那时,李生聘定的卢家女子住在长安,李生凑足了聘礼后,回到郑县。这年腊月,再次请假到长安成亲。他悄悄找了一个僻静的住处,不让别人知道。有个叫崔久明的明经,是李生的表弟,性情忠厚,早些年常跟李生在小玉家欢会,吃喝谈笑,也没有隔阂。每次得到李生的消息,他必定如实告诉小玉。小玉经常把柴米衣物之类的东西资助崔生。崔生很感激她。李生来到长安后,崔生把情况详尽地告诉了小玉。小玉愤恨地叹息说:“天下难道竟有这样的事情吗?”于是遍请亲朋好友,想方设法要把李生找来。李生认为自己延误日期违背了誓约,又听说小玉病得十分厉害,为自己忍心抛弃她感到惭愧羞耻,就始终不肯去见小玉。每日早出晚归,想躲避小玉。小玉日夜哭泣流泪,废寝忘食,只想跟李生见上一面,竟然没有机会。心头的冤屈愤恨越来越深,倒卧在床不能起来。从此长安城里渐渐有人知道了这件事。

风流才子,都为小玉的痴情所感动;豪侠之辈,都对李生的薄情表示愤怒。

这时已经到了三月,人们大都去郊外春游。李生和五六位同辈朋友到崇敬寺观赏牡丹花,漫步在西边的长廊中,一个接一个地吟诵着诗句。有位京兆人叫韦夏卿,是李生的好朋友,当时也在一起。他对李生说:“风光秀丽,花草繁茂,不过可怜郑家女儿,还满怀冤屈独守空房!你最终还是遗弃了她,真是残忍的人。男人的心胸,是不该这样的。你要好好想想!”正在感叹责备的时候,忽然有一个豪侠之士,穿着淡黄色麻布衣衫,手持弹弓,神貌俊秀,衣着轻盈华丽,只带一个剪短发的外族小孩做仆从,悄悄走在一旁听他们说话。过了一阵,那人上前对李生行礼说:“公子该不是李十郎吧?我家本来祖籍山东,跟皇帝的外家还算是亲戚。我虽然缺少文才,心里却佩服贤德的人。久仰公子的名声,常想能见上一面。今日有幸相会,得以看见公子的风采。

上一页首页2/3尾页下一页

上一篇:李章武传

下一篇:古岳渎经

相关文章

评论

顶 ↑ 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