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故事网传奇故事

我们的细娘(4)

2014-07-14 来源:故事会 作者:程小成 查看评论

就说细爷上学的路上,那简直就是我们喇叭湖里一景。细爷打小身材匀称,体形矫健,你别看他个头还没同龄人高,书也没人家读得好,但这并不影响细爷成为喇叭湖的孩子王。从我们喇叭湖去学校,有一条很窄的乡村公路,公路两边都是湖田,顺着这条公路走上大约七八里地,再绕一个小弯,才到了村办小学。因为学生比较分散,又都离校较远,学校就给每个路段,选了一个路队长。细爷就是喇叭湖路段的路队长。当上路队长的细爷,极其认真负责,不仅要管好大家路上安全,他还要大家听从他的指挥,上学放学,队形整齐,步骤要一致。细爷有一只铜口哨,每天都看见他吊在脖子上,动不动就突然听到一声刺耳的哨响,你再抬头一看,肯定整齐划一的队形中,准有人没有走在一条直线上。

上到三年级时,细爷爱上了打反叉。打反叉就是侧身翻跟头。两只手先举过头顶,然后,两手落地,侧身迅速翻过去。一个反叉,可以跃过本人身长的两倍。在农村的男孩子,是没有人不会打反叉的。细爷开始学习打反叉后,他也要我们喇叭湖的女孩子练。只要是晴天,上学放学,从我们喇叭湖通往村办小学的乡村公路上,你就看到一群男孩女孩,一路打着反叉前行,势不可挡,气贯如虹。但是,真正能坚持一路打着反叉上学放学、中间还不歇口气的,那当属我们的细爷了。

读到四年级时,我们的细爷就长了三岁,他这时接触到了一本评书,叫《薛刚反唐》,一下子就迷上了武术。这时的细爷也不想当路队长了,也不想打反叉了,每天天还没亮,细爷就早早地起了床,在家门口蹬马步,一边还“哼哼嗨嗨”吼上几声。该去上学了,细爷已经是练得一头热汗,他背着书包,见到路边一棵大树,上前就是“啪啪”几拳头;走到一处矮墙前,又是“啪啪啪”几巴掌,打得老墙摇摇欲坠,尘土飞扬,一个劲地直往下掉落。爱好武术的细爷,终于在年底,遭遇了他的师傅

细爷的师傅,姓胡。胡师傅三十几岁,打着光棍,刚刚坐牢回来。胡师傅在牢房里,跟人练了几套拳脚,没事的时候,就爱在塘岸边上打拳。一直找不到教他武术师傅的细爷,这天,正撞上了胡师傅打拳,一骨脑地就跪倒在胡师傅面前,要拜他从师学武。胡师傅是个劳改分子,三四十了连个媳妇也没有,在村里人眼里也没什么地位,见还有人拜他为师,一口就答应收细爷做徒弟。胡师傅拍拍细爷身骨,捏捏细爷的大腿,觉得细爷身形灵便,骨架小,可以先练练轻功。一听说轻功,细爷脑子里,马上就联想到那些飞檐走壁、日行万里,杀富济贫、在万人阵前取上将首级的武林高手。在胡师傅的指导下,细爷把他一条半旧球裤的两条裤腿,用剪刀剪了下来,做了两个沙袋子,分别绑在自己两条小腿上,一天到晚都不离身。第一个月,一只沙袋子只有五斤;到了第二个月,就变成了八斤,第三个月就变成了十斤……胡师傅说,等两只沙袋子各自加到了五十斤,一共到了一百斤,超过了细爷的体重,细爷再解下小腿上的两只沙袋子,就会感到身轻如燕,可以练飞檐走壁了。可惜的是,细爷练武术的事,没有得到爹的支持。爹得知情况后,抄起一根棍棒,不仅把胡师傅打了,还天天用棍棒押着细爷上学放学。爹坚持了两个星期,就彻底让细爷想练武术的心,死了。

细爷又继续安心读书了。

可细爷读书是蠢死一条牛。细爷前前后后念了十一年书,最终拿到小学五年级毕业证,还落了个“书呆子”绰号,可想细爷当年读书的成绩。但这些,并不影响爹对细爷的期望。爹说:“我家书呆子的书,要读,直读到我死了才不读。”爹说这话时,一半是说给他大儿子听的,也就是我们父亲听的。因为那时,我也该上学了,而且,我又是多么地羡慕细爷上学识字啊。

细爷比我只大八岁。我没有上学,与细爷是有很大关系的。那时,我们家还没分家,一个大家庭,当家的是爹。母亲借着此事,和父亲吵架,实则闹着要和爹分家。我长到七岁那年,我们家就从一个大家庭,变成了两个小家庭。

上一页首页4/22尾页下一页

上一篇:草鞋的重量

下一篇:绝杀黑熊

相关文章

评论

本站网友 匿名 ip: 117.136.0.*
[4 楼]
生之不易,爱也不易,看到最后,竟然感动得流眼泪了。
2019-12-19 19:46:33
支持[ 0 反对[ 0 ]
本站网友 匿名 ip: 105.235.128.*
[3 楼]
看似琐碎无聊的故事,却是现实社会乡士民情的真实写照,没有刻意的虚构和造作。作者文笔看似平凡,实内力深厚。作为黄石人,为此文点赞!
2016-09-10 06:44:23
支持[ 8 反对[ 8 ]
本站网友 匿名 ip: 123.152.230.*
[2 楼]
喇叭湖,这个让我魂牵梦绕的地方,有一天它真可能只会成为我的一种记忆;喇叭湖的人,我那血浓于水的亲人们,走的走了,去的去了,一个个也远离了这个地方。亲情在渐渐淡去,熟悉的开始陌生了。喇叭湖,我心中永远的喇叭湖,真正在这个地方,固执地坚守着它的,不是活着的人,而是葬于在祖坟山上,我们那一辈又一辈的先人们。社会变迁,故乡情模糊,最终消失,这就是我们的人生宿命.
2014-12-01 19:52:36
支持[ 8 反对[ 8 ]
本站网友 匿名 ip: 123.152.230.*
[1 楼]
真正能振憾人心,强烈共鸣。
2014-12-01 19:47:21
支持[ 10 反对[ 7 ]
顶 ↑ 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