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故事网历史故事

董其昌:我是恶棍我怕谁(2)

2013-01-24 来源:故事会 作者:佚名 查看评论

恩师之死成就了他的一生

董其昌,生于1555年,卒于1636年,字玄宰,号思白,又号香光居士,华亭(松江)人。董其昌出生于一个小户人家,生活并不富裕,和所有的读书人一样,他以仕进作为人生目标,却屡屡名落孙山,一度以教书谋生。他少年时并不喜欢字画,与字画结缘始于一次偶然的机会。十六岁那年,董其昌参加府学考试,松江知府衷贞吉在批阅考卷时发现,如论文才,董其昌可列为第一,但他的字实在太过丑陋,便将他降为第二,而将字写得漂亮的董其昌的堂侄董源正拔为第一。董其昌自尊心极强,他认为这是他人生的奇耻大辱,从此发愤临帖摹碑,在书法上狠下工夫。

董其昌十六岁开始练字,显然已错过了练习书法的最好时光,但他以此为起步,十几年始终锲而不舍,勤奋努力,终使书法技艺大进,山水画也入得其门。十八年后,明万历十六年(1588年),三十四岁的董其昌考中进士,被安排在翰林院供职。

当时翰林院里有一学士,名叫田一俊。董其昌初入翰林,就跟随田人俊。田人俊是福建大田县人,为人正直清廉,董其昌若能长期跟着田人俊,想来也不会差到哪里去,没想到不到半年,田人俊就得了重病,董其昌服侍左右,不曾离开一步。两个月后,田人俊不治病逝。

田人俊既死,他的灵柩便要运回家乡。但京城至福建,山远水迢,而且田人俊为官清廉,身后萧条。其时董其昌自己也没有积蓄,便当掉一些值钱的东西,又向同僚借了一笔银子,告假护送田人俊灵柩南下,直到福建大田县,和田人俊家人一起将田人俊安葬了。

董其昌回到京城后,就接到圣旨,要他面君。原来,董其昌借贷护师的轶事,已被广泛传说,万历皇帝认为董其昌是个有情义的人,便让他担任皇长子朱常洛的老师,不久又被封为太子太保。

其间,他相继担任过湖广提学副使、福建副使。这一年春,万历下旨任命董其昌为河南参政。董其昌高兴之余,得知是吏部尚书徐辽向皇帝推荐的,便生退避之心。原来,这徐辽和兵部尚书钟起凤不和,这两人都是当朝辅臣,又都在有意识地拉拢一些人,董其昌不想卷入这些争端,便托辞不就。辞官后,他回到老家松江,在家乡,他终日沉浸在笔墨之中。

董其昌坚辞三品官不就而回乡,可谓“清高”之至,加上他当时的书画确也有了一定的造诣,一些附庸风雅的官僚豪绅和大商人纷至沓来,出高价润笔请他题字作画,还请他鉴赏文物。一时间,董其昌的社会地位和财富得到空前提高和增加。

董其昌有了名气,贪财的本性就显露出来了。新城王象乾被恩准建造“四世宫保”坊,为了使牌坊增色,请董其昌题字,讲好润笔费为一千两银子。董其昌知道王象乾家产巨富,觉得这是一个敲一笔的机会,写好四字后,故意带走了那个“宫”字。王象乾发觉少了一个“宫”字,便追到董其昌家,要求补上那个“宫”字。董其昌笑道:“仅仅一个‘宫’字,就价值白银千两啊!”

王象乾当然知道董其昌的用意,便只得又拿出一千两银子,索回了那个“宫”字。

俗话说,有其父必有其子。董其昌的儿子在这方面,更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浙北嘉兴府有个商人,在苏州府开有一家皮草行,想求董其昌一幅字,但怕花巨资得到赝品,便托人介绍认识了董其昌长子董祖和。

董祖和道:“只要准备好润笔费用,我带你去见老爷便是。”

于是那商人准备了巨款,董祖和便带他去见董其昌。在董其昌的书房里,宾主客套一番后,董其昌当即命董祖和铺开宣纸,然后亲笔挥毫书写。商人不但得到真迹,还亲眼目睹了书写过程,便捧了字回去,挂于中堂之上。三天后,商人因事又来到松江,只见董府门前,一人白面长须,在一群人簇拥下进了董府,便打听此人是谁,旁人告诉他,这人就是董其昌,商人这才发现这个白面长须的老者和前几天为他写字的并非一人。一打听,董其昌半个月前到杭州访友,今天才回来,才知道受了董祖和的骗。

不久,京城传来消息,吏部尚书徐辽被免职,他原来所推荐的官员也被牵连而一并革职。董其昌得知消息,不由笑道:“侥幸!”便让长子董祖和收拾行囊,准备进京。

董祖和不解地问道:“当初拒绝了圣上的任命,这次为何知道能进京?”

董其昌笑道:“徐辽向皇上推荐老夫,老夫不就;现在徐辽被免,皇上知道老夫和徐辽不是一伙,不日当有圣旨宣老夫进京!”

果然,没多少时候,朝廷圣旨下,任命董其昌为礼部尚书。

上一页首页2/6尾页下一页

上一篇:张廷玉官场第一课

下一篇:孙中山伦敦脱险记

相关文章

评论

顶 ↑ 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