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故事网历史故事

晚清刺客汪精卫(15)

2016-03-11 来源:故事会 作者:佚名 查看评论

这时,狱卒给汪精卫送来一份饭,又快速从竹篮里掏出一包东西递过来。汪精卫打开一看,原来是些鸡蛋,数一数,不多不少,正好十个。这是谁送来的鸡蛋呢?汪精卫拿着鸡蛋仔细端详了半日,终于在一个鸡蛋壳上发现了一个让他心跳的字。

九、云破日出

那个鸡蛋上写的,是一个小蚂蚁似的“璧”字。原来是陈璧君冒死到北京为他送团年饭了,汪精卫忍不住热泪盈眶。入狱后的汪精卫从没有伤心,更不用说掉眼泪,想起陈璧君的时候,也是暗自庆幸她和喻培伦及时离开,逃脱了清廷的抓捕。在这个万家团聚的时刻,在这个思乡的情意正浓得化不开的时候,竟然接到了陈璧君冒着生命危险送来的鸡蛋,这正触到了汪精卫心中最柔软的部分,使他钢铁般的内心一下崩溃了。

第二天一早,狱卒又送饭来了,大声吆喝道:“开饭了!开饭了!”来到汪精卫的牢房门口,他悄悄对汪精卫说,“有什么话写封信,我转给送鸡蛋的人。”

汪精卫心情激荡,在牢房里走去走来,然后在一张纸上一挥而就,自己拿起端详:

别后平安否?便相逢凄凉万事,不堪回首。国破家亡无穷恨,禁得此生消受,又添了离愁万斗。眼底心头如昨日,诉心期夜夜常携手。一腔血,为君剖。泪痕料渍云笺透,倚寒衾循环细读,残灯如豆。留此余生成底事,空令故人潺愁,愧戴却头颅如旧。跋涉关河知不易,愿孤魂缭护车前后。肠已断,歌难又。

汪精卫在这首《金缕曲》后面,又写了五个字“勿留京贾祸”,让陈璧君赶紧离开京城,因为他知道朝廷正在四处追捕她。

等了几日,汪精卫收到狱卒转来的一封信,那是陈璧君的娟秀的字体,汪精卫极力抑止内心的激动,打开信封:

四哥:

我们两人虽被牢狱的高墙阻挡无法见面,但我感到我们的真心却能穿过厚厚的高墙。我将遵从你的忠告,立即离开北京,不过在此之前有一件事想和你商谈。你我两人已不可能举行形式上的结婚仪式,但我们俩从现在起,在心中宣誓结为夫妇,你看好吗?璧即日。

看完信,汪精卫不禁为陈璧君的真情所感动。称他为“四哥”的人,只有他自家的亲妹妹。一个“四哥”,已让他泪水纵横。自己身陷囹圄,被判无期,如若不变节自首,将永无出狱之日。但是他却是宁死也不会偷生。那么,只有等到革命胜利他才能重获自由。可是,什么时候才能盼到革命胜利的那一天?10年还是20年后?也许见到陈璧君的时候,自己已是白发苍苍的垂暮之人,或许根本再也见不到她了。可是又有什么比这种心中的婚姻更让人感动呢?汪精卫心血上涌,咬破手指,用鲜血写下一个大大的“诺”字。

将那张用鲜血写成的信件交给狱卒后,汪精卫仍在看陈璧君的信。汪精卫虽然有写文章的自由,但是每天狱吏都会来检查,将他写的东西全部搜去,以讨肃亲王的欢心。牢房里没有可以保存书信的地方,如果丢掉,却也可惜。汪精卫将信看了又看,连陈璧君写信时,泪水印在哪一个字上,都记得清清楚楚了,这才将信轻轻撕成一条条,捏成一团团,然后全部咽下肚去。

陈璧君接到汪精卫的血书,一时哭,一时笑。笑的是汪精卫终于明白了自己多年来的真情,答应了自己嫁于他的愿望;哭的是,心中人近在咫尺,却不能相见。陈璧君远远地望着大狱高墙,围着监狱盘桓了三天,终日望着监狱的檐角大门流泪,最后在胡汉民的劝说下,含着泪水离开了北京,前往南方参加革命。

1911年前后,中国国内的形势风云舒卷。随着清廷预备立宪的破产,国内各种社会矛盾迅速激化,不到一年时间,遍布全国的群众斗争已逾290次,而1911年爆发的保路运动,点燃了清王朝这座将倾大厦的导火索。

在狱中的汪精卫从《京报》上看到了武昌起义和各省独立的消息,精神为之一振。这一天,正在看狱卒送来的报纸,突然狱吏前来,对汪精卫说:“汪大人,肃亲王送来一幅字,请先生指教。”

自从肃亲王善耆到狱中对汪精卫以礼相待后,下面的狱卒们便对汪精卫以“大人”相称。汪精卫听说善耆送来字画请教,十分奇怪,因为两人几次谈论,从未涉及书法。汪精卫打开肃亲王送来的字,见上面是一幅竹枝图,长满了竹叶。这是什么意思?这个肃亲王为什么送来一幅竹枝图?突然,汪精卫明白了,这是给他送消息来了。那上面的竹叶,细看都像一个字,都是一个没有封口的“囚”,这意味着,自己不久就要出狱!汪精卫爆发出一阵大笑,笑声在狱中回荡。狱卒赶忙跑来,不解地问:“汪大人有什么喜事?”

汪精卫指着善耆的字画说:“画得好!”

那个狱卒透过牢门看了半天,仍是一脸的不解,但想到是肃亲王送来的画,就赔笑着说:“好,好!”

10月10日,清政府发布了《开放党禁令》。11月6日,一班内官来到了狱中宣旨: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法部奏党禁既开,拟将监禁囚犯政治革命嫌疑人犯,请旨悉予释放,并抄录亲供呈览各折片,汪兆铭、黄复生等均着开放。钦此。”

上一页首页15/16尾页下一页

上一篇:皇帝打赌

下一篇:后金迷案

相关文章

评论

顶 ↑ 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