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故事网历史故事

穿越在历史的星空中(3)

2010-12-19 来源:故事会 作者:佚名 查看评论

柳如是:柳销红瘦

柳如是是中国明清易代之际一位极具传奇色彩的女子。她原姓杨,名爱,年仅十岁被卖入青楼。她聪慧好学,识文墨,谙丹青,善琴棋,才艺出众。她厄塞当途,但始终与命运抗争。赎身脱籍后,自购画舫“扁舟一叶,放浪湖山间,与高才名辈相游处”。她自比河东的一株杨柳,隐去真名,这就是别号“河东君”、“柳隐”的来历。她还从《金刚经》中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雾复如电,应作如是观”得到启示,又号“柳如是”。

柳如是令众生仰慕的不是她翩若惊鸿的逸丽风姿,而是她的锦绣才情和高亮的气节。她能文善画,传世山水画几十幅,如《月堤烟柳图》等。她的诗词更加出色,《戊寅草》和《湖上草》相继结集。明末评论家称,柳诗“盖闲情淡致,风度天然,尽洗铅华,独标素质”。柳如是的光华拨动了无数人的心弦,也拨动了享有“邺下逸才,江左罕俪”美誉的九社领袖陈子龙的心弦。他走进了她的生命。柳如是深深敬佩陈子龙的高德逸才,撰写《男洛神赋》赠与陈子龙,自言陈是自己所追求的偶像。他们相遇相逢,相知相爱,尽情享受因山水诗文而美丽起来的爱情和因爱情而美丽起来的山水诗文。短暂的良辰美景过后,劫难来临,陈柳二人因陈之妻而被迫仳离分别。尽管如此,柳如是依然一直把与陈子龙之间的枕席燕呢之私升华为高尚的精神之爱。

柳如是凭她用以遣怀的诗词绘画,令无数名流文士心醉神迷,纷纷慕名造访。哪怕只是与她对坐清谈,或远远地听听她的琴声。柳如是在与复社名士的交流中,闻及众人对钱谦益由衷地赞叹和钦佩,便幅巾弓鞋,着男装,亲访居半堂的钱谦益。二人相见,互道倾慕,促膝而谈,一见如故。钱柳二人缔结良缘,十分相得。钱为柳筑“我闻室”,又建专供藏书的“绛云楼”。他俩在“绛云楼”竟日对读诗书,乐而忘倦。两人尽情赏读品评数万卷古籍珍本,暇时到虞山风景绝佳处去观瀑,到白茆“红豆山庄”去看闻名遐迩的红豆树。新婚后的数年间,钱柳二人着实过了几年才子佳人夫唱妇随的充满诗意的好日子。

柳如是在刻苦研习琴棋书画和与名士聚酒文会、诗词唱和中,逐渐形成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和渴望自由独立的思想。明清易帜之际,曾慷慨激昂的“复社”诸君跪拜在了清廷的御辇下,柳如是却明大义重气节,劝夫君投河自尽,声称“你殉国时我殉夫”。钱谦益犹豫不决,柳如是大义凛然,举身赴清池,后被人救起。钱谦益降清后,众降臣皆携妻妾随行,唯柳氏坚不肯从。她身穿大红衣衫立于路边为夫君送行,在杀气腾腾的清军面前举起了一面反清复明的大旗。朱明王朝的“朱”字即红色之意。不久,钱谦益称病南归,在柳如是的激励下重新萌发反清复明之心。柳如是亲自慰问义师,卖尽首饰支持义军,并为义军传递蜡书密信。柳如是为江山社稷不惜倾尽家产,让三次变节的丈夫最终保得忠义之名,其精忠报国的赤诚之心日月可鉴。

钱柳二人深感复明无望,遂退居“绛云楼”,为总结明亡教训,拟修一部明史,作为余生寄托。“绛云楼”及半野堂的藏书不幸被烧成灰烬,修史无计,遂成泡影。钱谦益在贫病交迫中逝去,尸骨未寒,便有恶霸临门逼债。柳如是解孝带自缢,一代才女香消玉殒。

柳如是是集“侠气、才气和骨气”于一身的奇女子,她的胭脂泪中凝聚着民族魂。柳如是生命的最后一站是虞山,虞山有幸!她头枕青山,脚抵尚湖。虞山苍苍,尚湖泱泱,柳氏之风,山高水长。

纳兰性德:至情至性

他为所有的痛苦和深情找到了一种形式,一种凄美的形式,词的形式。他用词来整理生命中的忧伤,就像受伤的天鹅一边流泪,一边不忘梳理自己的羽毛,保持优雅的姿态。每一根羽毛都是一首词。

他就是康熙大帝的御前侍卫,权臣明珠之子——纳兰性德。他善骑射,好读书,以小令见长,堪称文武双全。在别人眼里,他位高权重,终日陪伴在皇帝的身边,宝马香车,锦衣玉食,可谓占尽了风光和荣耀。可是,随王伴驾在“翡翠丛中,鹅黄队里”的纳兰性德向往的是人格独立、自由自在的平民生活。他厚厚的铠甲里面跳动的是一颗生来就忧郁深刻向往自由的心灵。他厌恶皇家园林里金丝笼般的生活。他向往的生活纯粹而又简单:有爱妻朝夕相伴;有朋友经常往来;笑看花开花落,坐看云卷云舒。这种宁静致远“闲云野鹤”似的生活,他虽心向往之,却死也未能至。

他想游离于官场与功名之外,曾言:“仆亦本狂士,富贵轻鸿毛”。视权势如敝屣。但是,命运的缰绳却套牢了他。他叹自己错为人间富贵花。他不得不成为康熙手中的一颗棋子,不得不充当御座前的一个小摆设。时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他心痛自己宝贵的生命如水流逝。他犹如被投进一部旋转的、庞大的而又残酷的机器,被挟裹着,搅拌着,失去了生命中本应有的欢娱,失去了精神的自由和人格的独立。每天转动挤压出的都是无法言说的郁闷和痛苦。他为忧伤找到了一个宣泄的出口,这就是词。当康熙得意地指点江山、顾盼流连时,他的心灵却是忧郁惆怅而又孤独寂寞的。“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他凝视山林中的落叶就想到一片树叶与一株树的全过程,他凝听风雪中的一声鸟啼,就意识到了自然与人类的联袂。他在梦想与现实的悖论里生活着,忧伤而苦闷。他的词中弥漫着苍苍茫茫的无边无际的感伤。

唯一能慰藉他斑斑伤痕的心灵的是他的爱妻。在浪荡公子们声色犬马流连于秦楼楚馆的时候,纳兰性德在自家的庭院内与结发妻子“赌书消得泼茶香”。《饮水词》如初日芙蓉、晓风杨柳的姿影,明丽娇美;又如出谷春莺、天边云雀的鸣声,曼妙清新。描绘了他与妻子相伴时的良辰美景。可惜,婚后三年,他就写赋“悼亡”了。“无奈尘缘容易绝。燕子依然,软踏帘钩说”。燕在人亡,往昔他与爱妻的喃喃细语旖旎柔情,已如梦幻一般消失了。睹燕思人,一片凄清。“若是月轮终皎洁,不辞冰雪为卿热”。纳兰性德把眼前的月光幻想成了日思夜想的爱人,铺洒一地清辉陪伴着他。他的身边并不缺少爱他的佳人,但他的心纯净如初,只能容得下那一个人。纳兰性德走的时候,正是繁花似锦的春天。我想,他一定是想趁着月夕花晨与爱妻团聚,弹琴赋诗,在另一个世界中相亲相爱。他把自己还给了自己。纳兰性德的生命越过而立的山岭,就踌躇不前了。

纳兰性德的词,字字含情,真挚动人。读其词如同见其人。他的词就像一朵朵梅花,于飞雪中散发着冷艳的馨香。他在无奈的岁月中诉说着他的无奈。他的词虽静卧在历史的深处,却能经受住时光长河的淘洗。三百年后的今天,我们从词中见出的是人的精神,人的性灵。历史只会淹没一切琐屑的、不足挂齿的污泥尘埃,而一切人性的光芒都不会被淹没。纳兰性德用他的词发出了对人性的呼唤和呐喊。他连同他的词,闪耀着夺目的人性之光。

1685年的春天,葬送了一个出色的词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大写的人。三百多年过去了,有人还在捧读《纳兰词》,譬如我。打开《纳兰词》,你会明白什么叫做对生命本质的热爱与追求,什么叫做至情至性。

贾平凹:一个人的地方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日本作家池田大作与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兴致勃勃地谈起华夏文明。池田大作突发奇想,问汤因比:“阁下如此倾情古老的神州大地,假如给你一次机会,你愿意活在中国这五千年历史中的哪个朝代?居住何地?”汤因比答曰:“我选择唐朝的长安。”长安即今天的西安。汤因比愿舍弃伦敦而就长安,是因为西安在大唐时曾经拥有过拥抱整个世界的盛世光景。西安的土地上留存着李白杜甫的足迹。西安是个气度闳大、包容万物、胆囊气壮、气贯长虹的地方。今天的西安尽管失去了昔日的显赫地位,但它因历史文化的积淀,具有了厚重苍茫的独特风格,为天下瞩目。西安也诞生了一位可以和这片土地相对称的作家,他就是贾平凹。

早些年我爱读他的《丑石》、《月迹》、《访兰》等。这些作品文字清新、意境优美、形式华丽,且有思想的闪光。他是陕西的商州人,商州位于西北,曾归于楚界。他的文字既有粗犷的块状结构,亦有性灵派的线状素描。语言酷似西安的秦腔,体悟句中的节奏能感受到吹拉弹奏,翻打念唱的韵律,“快板”如烈性炸药,“慢板”则哀怨悱恻。后来他解除了古典散文和近现代散文章法的束缚,随心所欲地写出了无“法”的《商州初录》、《商州又录》、《语画》等。文章中写的是野性的自然和普通的人、事、物。《语画》中谈的虽是树、草、鹰、一条线、相马等小事物,但却藏匿着微妙精深的东西。他皆从细微处入手,要多灵气有多灵气,且灵气跃动于雄浑中,整体上给人许多开阔的想象。《高老庄》写的依旧是生活中的蝇营狗苟的琐碎小事,没有独具匠心的结构和另类的技巧。他在生活的事实、经验和细节之上构筑起了一个广阔的意蕴空间。人物故事“无序而来;苍茫而去,汤汤水水又黏黏乎乎”(贾平凹自语),如同他家乡的商洛糊汤,以玉米糁为主料,佐以什么便成为什么糊汤,有其独特的多样性、丰富性、综合性。他的文章,你无法用几句话概括他到底写的是什么。他的文字呈现的是社会的肉身,生活的本来面目。但是在生活原生态的流动之上,贯彻的是作家独特的精神发现和心灵看法,字里行间时常崛现精神奇迹。在作家的散文和小说中,表层呈现的是物质外壳,内核所蕴藏的是辽阔的精神内涵,二者得以完美结合。

贾平凹自称是在缓慢地、步步为营地推动着战车。他的战车驶过的辙印中留下了《静虚村记》、《废都》、《商州初录》、《商州又录》、《高老庄》等为世人瞩目的优秀作品。他写得皆是西安城里和商州乡下人们的生活,揭示得却是在这一历史时期人类的精神状态和命运,从作者的精神探索中我们能感受到他的灵魂与这个世界接通的能量。青天一鹤见精神,鹤的精神来自于青天,贾平凹的精神来自于西安。如果贾平凹不生活在西安,他也能成为一个优秀的作家。但是他生活在西安,西安使他成为一个在北京或其他地方不会成为的这种类型的作家。我认为他与西安有着割不断的精神血脉。他的文字与西安有着根本的联系,一样地辽阔而苍茫,一样地有着大的气象和大的境界。

上一页首页3/3下一页

上一篇:8 两天取经——喋血远征

下一篇:集中营里听鼓声

相关文章

评论

顶 ↑ 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