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故事网历史故事

虎头要塞,1945(2)

2013-09-06 来源:故事会 作者:佚名 查看评论

8月10日天气放晴,但硝烟和尘土很快遮蔽了视线。苏军发回报告:“(当天的)主攻位于南面,北部和中部是牵制攻击,目的是夺取城镇,并从背面突入虎头要塞地区”。第1056团和第109筑垒地域在虎头镇卷入激战,正前赴后继地试图夺取码头,第1058团的目标是要塞南郊,其中一部分楔入了守军第1中队的防线。堑壕中刺刀飞舞,哀嚎和爆炸此起彼伏,冈崎哲夫回忆道:“到处都是黑压压的尸体,呈放射状带子连接在一起,简直是一派可怖的、地狱般的场景。”

一名被俘的苏联中尉向日本人承认,战斗打响后,他已经三天三夜没有合眼。“但士兵们决定不浪费时间”,在《为祖国而战的工兵部队》中,作者却用革命热情掩盖了疲倦。为清除工事,突击分队被组建起来,包括步兵排、工兵、火焰喷射器和坦克;而破障小组则由六到八名机枪手及工兵组成。10日深夜,这种战术第一次得到验证:在暴雨般的炮击之后,第1056、1058团和第109筑垒地域三管齐下展开攻击,每个先头连都有一到两支这样的分队,他们趁着茫茫夜色动身,悄无声息地向目标奔去。5点不到,天色破晓,进攻者的身影暴露在枪口下,鉴于伤亡,行动被迫中断。

扎赫瓦塔耶夫接到消息非常惊讶,现在他决定“不再依靠数量而是方法”。第1058和1060团被调走,参加虎林和密山的战斗,要塞则交给炮兵、步兵和坦克攻克。阵地中央的观察哨首先被摧毁,而最坚固的据点则被交给步兵。这体现了典型的蚕食战术,它的关键不在于一拥而上,而是分割、孤立和包围歼灭。11日下午,炮兵第2中队的300毫米榴弹炮遭到攻击,日方被迫在炸毁阵地后撤退。119高地陷入围困,步兵第2中队与主力之间的所有联系中断,但他们将依托工事继续作战。

苏联人在12日花了一整天来巩固阵地,并设置了炮兵观察据点,它们为第224大威力榴弹炮旅提供了精确的引导。下一个目标是要塞核心区域,《八月风暴》中写道:“首先,他们(苏军)占领了堡垒东北端的日军前哨,然后步兵和坦克从西面楔入敌军阵地。同时,东部的苏联军队夺取了守军第3中队的制高点,日军发起反击,双方用手榴弹交战……从这个制高点,苏军派出突击组,渗透进要塞的防御工事里面。”

工兵在通风口点燃汽油,使濒于窒息的日军逃向地面,而坦克则突入炮兵阵地并大开杀戒。虎头要塞已奄奄一息,但正如神话中的多头怪蛇,在不停遭遇重创的同时,它又维持着顽强的生命力。临江台上的日军小队被击溃,8月13日,他们多次反攻均告失败,最后,一名22 岁的见习军官独自冲向苏军,迎接他的是冰雹般的手榴弹。

下一个迎来进攻的是103高地。8月14日的暴雨过后,苏军开始了蚕食和突破。他们向150毫米加农炮阵地冲锋,但遭到了手榴弹和直射炮火的猛烈袭击。晚上,大约15辆坦克出现在103高地以北,朝要塞的主入口轰击了大约一个小时,但85毫米高爆弹并没有给厚达三米的混凝土墙造成破坏,使坦克手们只能悻悻撤退。

8月16日,在倾盆大雨中,围绕中央高地的战斗已接近尾声,再往西,约30辆苏军坦克攻击了步兵第2中队驻扎的145高地。180名守军在一名少尉带领下负隅顽抗,他们中130人是步兵,其余负责操作过时的37毫米反坦克炮。结局是可怕的,当苏军调查人员抵达时,至少100具尸体四散,“军官的死相尤其凄惨”,而他们的死亡仅是延迟了其它地段的陷落而已。

堕入地狱

8月16日之后,要塞的战斗彻底沦为一场猫鼠游戏。苏联工兵和步兵占据地面,日本人则在坑道中惶惶不可终日。他们没有投降的打算,这一点在8月17日杀害劝降使者时得到了证明。当所有停火请求均遭到拒绝之后,苏军立刻用弹雨回击。《八月风暴》中写道:“自行火炮、火箭炮和其他武器进驻114高地的背坡,炮火和空袭使日军反击部队死伤惨重。”步兵第4中队位于要塞最北角,号称“固若金汤”的工事在一天之内陷落。炮兵第2中队的据点也摇摇欲坠,到17日只有75名守军幸存,残余部队不得不向主防御工事突围,但大部分被俘虏或击溃。

8月17日大约22点,苏军在强大的炮兵掩护下展开总攻,这次攻击持续到18日黎明——第255步兵营(隶属于第109筑垒地域)试图进入地下,日军则用平射火力回击。为避免伤亡扩大,瓦尔文上校命令部下撤出。虚幻的希望出现了,流言蜚语在守军当中不胫而走:

“一定要坚持到晚上!”

“莫非援军已经来了?”

但到来的只有苏军的重型火炮,第224大威力榴弹炮旅第6连上交了一份报告,宣称仅用八发炮弹就解决了四个炮塔。在重型炮弹的轰击下,混凝土顶盖崩塌,进出通道化为一个小湖,倾盆大雨从弹坑中奔涌而入。战斗胜负已定,唯一的悬念在于结局——确切地说,是守军投降还是鱼死网破。大木大尉已在混战中死去,指挥权归于士官,但士官更为顽固,正如贫困的阶层中多产生狂信者。19日上午,当进攻者逼近时,守军“自决”的爆炸声响起,只有少数人遁入要塞深处,靠污水和干面包苟且偷生。

苏军开始收敛尸体,对守军的命运漠不关心——毕竟,对方弹药告罄,而战争已经结束,强攻只能增加不必要的损失。但是,他们没有忘记在必经之路上架设机枪,在突围的小股日军中,只有少数人得以逃生。

在地下,数百名平民和伤员被士兵挟持,8月9日,他们曾匆匆进入地道,试图获得庇护,但事实证明,这完全是一厢情愿,当军官们置投降诏书于不顾时,便证明了这必定不是一支保护民众的队伍。

肃清坑道的战斗持续了两天。为消除零星抵抗,苏军使用了瓦斯气体,使死亡变成漫长的折磨。23日降临时,只有虎啸山(145高地)处在日军的控制之下。随着乌苏里江畔的炮声减弱,60余名幸存者陷入了迷惘:休战持续了几天,没有人知道该如何行动。有人天真地认为,和平将持续很久,但远方的浓烟打破了他们的幻想——这是苏联人在对主阵地实施爆破。

终于,8月26日拂晓,虎头要塞的末日临近。20门重迫击炮、10门重型榴弹炮和1000名步兵构成了庞大的进攻阵容,而抵御这一切的,只有一门反坦克炮、几挺机枪以及60名形容枯槁的守卫者。冈崎哲夫在一个远离山头的地方站岗,突然,巨大的声响震动了山谷,虎啸山上烟雾弥漫、尘土飞扬,维诺格拉多夫少将决心已下,这是对虎头要塞的最后进攻。

年轻的上等兵呆若木鸡,只能钻进山谷深处,他提心吊胆地紧扣着钢盔,眼前则是如电影般闪现的往事。但死亡没有降临,只有炮弹在近旁留下了一处可怖的深坑。20分钟的折磨结束后,他开始沿赤裸的山脊向上爬去,用仅有的四枚手榴弹驱散了一群苏联士兵。这时空中出现的三发信号弹吸引了他的注意,它标志着新一轮炮击的开始:“山崖崩落出现了意想不到的平地,交通壕已被炮火掩埋,形成广阔的沙砾场,仅留下的小树丛也被炮火成片削去。”

“乌拉”的怒吼声在原野上回荡,幸存的日军也声嘶力竭地呐喊。山顶周围枪声大作,但没过多久,三八式步枪的零星射击就被冲锋枪的急促扫射压过。

许多装束奇特的士兵出现了,他们将一个又一个的包裹装上小车,吃力地推着它向要塞的入口走去。冈崎哲夫被这一诡异的景象吸引,目光死死地盯住他们:那些小车被顶在要塞的通道上,滑向幽深的隧道尽头,三秒钟后发生的一幕令上等兵目瞪口呆,因为要塞内部发生了剧烈爆炸,“甚至大气都像石头一样发出尖锐的嘶鸣”。直到后来,他才意识到,小车上全部是烈性炸药——苏军的目标非常明确,就是将要塞夷为平地。

这种手段取得了立竿见影的效果,地下要塞接连腾起大火,从分水岭两侧喷出滚滚浓烟,新一轮更猛烈的爆炸带来了刺眼的强光,让入口处的士兵陷入了暂时的失明。在此起彼伏的爆炸声中,虎啸山暴露出鲜红色的山体。侧影变小而且模糊,朦朦胧胧地沉入了浓烟之中。此时是1945年8月26日下午3时30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要战斗至此画上句点,与之伴随的是伤亡惨重:苏军有近500名官兵阵亡,伤者的数字至少三倍于此,这一切原本是可以避免的,但守军相信战死会带来永恒的“荣誉”。

有件事情不得不提,那就是在东西方的传说中,启示总是随着强光与毁灭一道降临,如果说广岛和长崎是这样的一次启示,那么虎头要塞的毁灭一定也是,在那耀眼的白光背后,冥冥之中仿佛有一种信号,而且它不只意味着一个终点,同时也预示着一个新的、多事之秋的开始,在离虎头要塞300公里的朝鲜半岛,美、中、日、俄、韩——五个国家围绕东北亚命运的较量仍在继续,尽管这种较量如今已不再发生于战场,并且抛弃了血腥的形式。

附表:

虎头要塞之战双方作战序列

苏 军

第264步兵师(司令鲍里斯·维诺格拉多夫少将,辖第1056、1058、1060步兵团,第825炮兵团)、第109筑垒地域(司令瓦尔文上校)、第8筑垒地域一部、内务人民委员会第57边境警备队、第224大威力榴弹炮旅、第34独立炮兵营、第125坦克旅第3营、第62反坦克炮兵旅一部、第67近卫迫击炮团。

共计约20000人,65门大口径火炮,40辆坦克和自行火炮,至少120门迫击炮和反坦克炮。

日军

第15国境警备队、虎头陆军医院、部分“旭”开拓团成员、伪满“江上军”一部(驻虎头镇)。

共计约2000人,含妇女、儿童和朝鲜劳工。

上一页首页2/2下一页

上一篇:唐朝诗人的进士梦

下一篇:李叔同野史

相关文章

评论

顶 ↑ 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