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故事网故事书库

道德经是房中术?

2013-06-12 来源:故事会 作者:佚名 查看评论

四十八、《道德经》是房中术?

“这男女交接,一要忌闭,二要忌泄,三要……”

惠施拿了庄子的那卷帛书《道德经》,回去后三天没出门,专心阅读。老子的思想果然博大精深,给惠施不少启迪。惠施尤其感兴趣的是老子书中竟有不少谈气功养生的!这一发现让惠施兴奋不已。

原来惠施自罢官赋闲后,因有多年做官的积蓄,倒是衣食无虞,只是无聊得很。恰好社会上正兴气功热,惠施便开始习练气功。跟着几个大师学了学,惠施发现这些大师讲气功,往往是胡吹乱侃,什么“意念移物”,“耳朵识字”,“隔墙治病”……直把气功变成了魔术。惠施看出这些所谓大师不过是江湖骗子,专以敛钱为目的,哪懂什么气功!惠施相信气功能健体养生,只是不相信那些伪气功,便自己琢磨练习。每日里模仿熊攀登树木,鸟展翼飞翔,蛇蟠屈爬行,龟缩脖吞咽……又练习嗽唾,咽津,叩齿,摩目,按耳,摩面……虽说也自觉有效,只是难以深入。恰在此时,看到老子之书,让他体会出不少气功养生的真谛,惠施如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喜不自胜。

兴奋之下,惠施又跑来找庄子交流心得。

惠施兴冲冲对庄子说道:“我读《道德经》,发现老子对气功养生多有精辟见解,不知贤弟是否也注意到了?”

庄子一笑:“惠兄且先说说看。”

惠施道:“且看第四十二章,老子讲:‘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这是说养生重在养气,可不就是说气功?第五章,老子讲:‘天地之间,其犹橐龠(竹头)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第十六章又讲:‘致虚寂,守静笃。’这是在说练气功时要心身极度放松安静,锁上心猿意马,自然呼吸,如风箱往来生风。第六章讲:‘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这是说人的口与鼻是与天地之气相通的门户,呼吸元气时应做到匀,细,深,长,绵绵不断。——这就是气功之妙呀。像我当初学熊学鸟学蛇学龟,叩齿咽津摩目按耳,不过是只练了筋骨皮,而没有‘内练一口气’。惭愧!惭愧!”

庄子听惠施如此读解《道德经》,暗自惊诧。说老实话,他庄子可不是如此理解的。比如“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照庄子理解,是说万物都包含阴阳两个对立面,它们相互激荡而得以调和。再如“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一句,是用玄妙的母体的生殖器官,比喻“道”是产生万物的根源,绵延不断。现在可好,让惠施一解释,都成了讲气功了——不过,老子的“道”的确是天地万物的规律,对气功养生自然也适用。惠施如此讲说,也算一种新解吧。

惠施又说道:“我读《道德经》,还有个新发现——老子对房中术也很有研究。”

“是吗?这我还真没注意过。”庄子道。

惠施一脸得意,说道:“你看老子讲:‘深根固柢,生长久视之道。’这是说房中之术即男女之间的性生活做好了,能够使生命之根牢固,就能长寿。老子讲:小孩子不知男女交媾、牝牡之合,但他那小鸡鸡却能自然勃起。为什么?因为他精气饱满不泄。老子又说:‘却走马以粪。’用于性交,这是讲将要射精时,要关藏精气,退回精液,以还精补脑。老弟,我听说老子活了一百多岁,这与他深谙房中术不无关系。这方面我也作过研究。我发现,房事有七损,有八益。所谓七损,就是有损健康的性交情况。一是闭,就是阴茎疼痛,精道不通;二是泄,就是性交时大汗淋漓,阳气随精液外泄;三是竭,就是交接无度,致使精液耗竭;四是勿,就是阳痿不起;五是烦,就是交接时心绪烦躁;六是绝,就是性交姿势不当,影响孕育;七是费,就是射精过快,徒耗精气。再说八益,就是正确性交的方法。一是治气,就是调理呼吸;二是治沫,就是保存津液;三是知时,就是掌握何时性交为好;四是畜气,就是养畜精气;五是和沫,就是吞咽唾液;六是窃气,就是性交应适可而止;七是寺赢,就是保存元气与精液,如老子所说,却阳精以强壮其身;八是定顷,就是性交次数不可过于频繁。我研究这七损八益,今日方知,竟都与老子相契合!”

庄子笑道:“惠兄研究老子之书,可谓独辟蹊径,别具慧眼。我只有甘拜下风。”

惠施有些怀疑地看看庄子:“莫非我理解不对,老弟在嘲笑我?”

庄子道:“俗话讲,诗无达诂。正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惠兄这也是一家之言,我岂敢嘲笑?至于惠兄所说的养生道理,我也十分感兴趣,愿与惠兄切磋。”

惠施闻言欣喜:“那就说说你的高见。”

庄子道:“从前有一位叫田开子的人,见到了周威王。周威王不知从哪里听说田开子在跟着祝肾学习养生之道,便让田开子说说从祝肾那里都听到了什么。田开子道:‘我不过是拿着扫帚替祝肾先生打扫门庭,能听到什么呢?’周威王说:‘你不要推辞,我很想听听。’田开子想了想,便说道:‘我听先生说过:善于养生的,就像牧羊一样,看见落在后面的,就用鞭子抽。’周威王没听懂,问:‘这是什么意思?’”

惠施插言道:“是呀,这是什么意思?”

庄子道:“田开子没有直接回答,而是讲了个故事。说鲁国有一个名叫单豹的人,隐居在山中岩洞里,饮用泉水,吃山果,不与世人争名夺利。单豹年已七十而容颜还像婴儿一样红嫩,可谓善于养生。不幸一日遇上老虎,被老虎吃了。另有一个叫张毅的,日子过得蛮好,红光满面,整日忙于交际,四处钻营。一日又去赴宴,酒正喝得高兴,忽然脑溢血,死了,年仅四十。田开子讲完故事,说道:‘这两个人,单豹只顾养心,不顾保身,结果死于虎口;张毅只顾养身,不顾养心,结果热病攻心而亡。他们养生失败,都是因为只顾一头,而不肯用鞭抽羊,让养心、养身同时并行呀。’”

惠施点头道:“还真是这么个理儿。”

庄子接着说道:“所以,明白了养生之理,就不会去做那些对生命无益的事情了。通晓了命运的本质,便不会去做那些于命运无补的事情了。人要保养身体,当然得先有物质条件。但有些人物质丰裕却保养不好身体。保有生命当然必须不脱离形体,但有些人形体虽健全,命却丢了。可见,物质既保不住身体,身体也保不了生命。那怎么办呢?应该是在养形的同时,更重养神。人能养神,就能享尽天年。如何养神?一个字,就是忘……”

惠施奇怪道:“忘?忘什么?”

庄子道:“忘却俗务,忘却毁誉得失,忘却功名利禄,甚至忘却自己的生命——老子说:在人的一生中,生的途径占十分之三,而死的途径也占十分之三。为了生而碌碌多为,结果反而陷入死的途径又占十分之三。为何如此?因为人们用来保养生命的办法太过分了。君不见有的人为了保养生命,又是打营养针,又是吃保健品,拼命补钙,补血,补脑……结果补大了,适得其反。所以,最好将这生命也忘了。我就是顺应自然,保持心态平静安适。忘掉脚,什么样的鞋子都合脚了。忘掉腰,什么样的带子都合腰了。忘掉是非得失,什么样的环境都合意了。本性安适而无所不适,就是忘了安适的安适。

“老子说,善于养生的人,在陆地行走不会遇到兕牛和猛虎的危害,在战争中不会遭到杀害。因为兕牛没有必要用角去触他,猛虎没有必要用爪子去抓他,兵器没有必要去刺他。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他本身没有引起死亡的原因。

“当今社会治安不好,车匪路霸横行,路途不平安。新闻报道某地有强盗劫杀过客、绑架人质,尽管百分之九十的过客都平安无事,大家还是怕。父子兄弟相互告诫,总得成群结伙才敢上路。如此小心预防,何等聪明!可他们不知道,戕害生命的最可怕的‘强盗’,不在路上,而是在男女纵欲的床上、大吃大喝的饭桌上!偏偏大家对此不加戒备,不是大错特错了吗?

“有个叫南容走朱(一字)的人,曾向老子请教养生之道。老子便问他:能保持纯真吗?能不丧失天性吗?能不用占卜便知吉凶吗?能心性宁静吗?能心平气和吗?能不靠别人而自己觉悟吗?能无所牵挂吗?能胸怀开朗吗?能像幼儿一样天真吗?幼儿整天号哭而喉咙不哑,是因为和气纯厚;整天握拳而手指不曲,是因为合乎自然之德;整天注视而眼睛不眨,是因为心无旁骛,光看不想。学学幼儿,行动时无所目的,安居时无所作为,与物变化而随波逐流,这就是初级的养生之道。

“南容走朱又问高一级的养生之道。老子说:那就是至人的作为了——求食于地而与天同乐,不为人物利害所扰动,一切人际纠纷,概不卷入;一切智巧权谋,全不参与;一切世俗之事,都不为其所累。无牵无挂而去,轻轻松松而来,这就是高一级的养生之道了。

“南容走朱又问:‘养生之道到此就是最高境界了吗?’老子回答:还没有达到。如果身体像枯木而心灵如死灰,灾祸不至,幸福不来,你怎么又会有人为的危害呢?

“所以说,养生之道有三:用物质东西滋养形体,用无思无虑来培养心神,用真诚之心与外物相通。如果这样还有各种灾祸降临,那是天命,怪不得你自己。你不值得为此而扰乱自己的心性。既来之,则安之,灾祸再多,不要放在心上。心灵有所支撑,再大的灾祸也摧不垮你的精神。生命来临,你不能拒绝,生命离去,你也不能挽留。但人的精神可以不死,复归于永恒的大自然。就像那火把,木棍和上面裹着的油脂有燃烧穷尽的时候,而火,却会一直传下去,永无穷尽……”

上一篇:智力的獠牙

下一篇:鼓盆葬妻

顶 ↑ 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