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故事网故事书库

第十章 名将落幕

2013-03-06 来源:故事会 作者:佚名 查看评论
摘要:胡琏从办公室到会议室,仅5秒钟,竟又神奇般地躲过一场爆炸,逃过一劫越南战争期间,台湾当局秘密派出军事顾问团,协助南越建立政战制度,代训干部

胡琏从办公室到会议室,仅5秒钟,竟又神奇般地躲过一场爆炸,逃过一劫

越南战争期间,台湾当局秘密派出军事顾问团,协助南越建立“政战”制度,代训干部,并提供作战物资。为助南越军和美军作战,1964年,胡琏被任命为“驻南越大使馆大使”(台湾以此掩盖军援南越的事实)。胡琏一生反共,在南越8年,又为南越政权反共、“剿共”出谋划策,可谓不遗余力。也因为这个原因,胡琏成了越共游击队的暗杀对象。

虽然胡琏生性多疑,机警小心,但越共游击队还是侦知了胡琏的生活起居规律。1967年5月19日,两名游击队员经过乔装打扮,混入“中华民国驻越南大使馆”,并在胡琏的办公室里神不知鬼不觉地安装了定时炸弹。胡琏每天上午都会在办公室里办公,但说来也巧,这天10点半胡琏刚好有个会。他从办公室拿好文件,刚走到隔壁的会议室,只有5秒钟,办公室便传来一声巨响,后墙被炸了一个大洞。5秒钟,就5秒钟!胡琏又完好无损地神奇逃过一劫。后来胡琏每忆及此事,都心有余悸,唏嘘不已。

胡琏在南越8年,1972年因病被免职回台北疗养,任“总统府”战略顾问,并晋升为一级陆军上将。胡琏戎马一生,血雨腥风,福大命大,屡次死里逃生,晚年回归平静.爱好文学历史,潜心苦读古籍,研修历史。胡琏认为,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类史实为战争史,“史中自有练兵治军之道”。胡琏的“多识”,获益于“勤学”。他自己说:“我这辈子就干了两件事,打仗和读书。”胡琏读书兼收并蓄,涉猎宽泛,但又爱好专一,以史为主,注重“以史为鉴,匡正谬弊,归本人心”。他以68岁的高龄,本着“学然后知不足”,在台大注册,进入台大历史研究所,专门选修了宋史和现代史。胡琏对宋史怀有强烈的兴趣,在台大3年间除了因病住院请假的时间,竟然从未缺过一次课。

胡琏晚年还撰写了回忆录,如《古宁头作战经过》、《泛述古宁头之战》、《金门忆旧》和《越南见闻》等书,回忆了他刻骨铭心的经历,又有了“儒将”之谓。临近毕业,他选定的博士论文题目是《宋太祖的雄略之面面观与今昔观》,大纲已初步拟好,并准备写5万字,但未能写完。

胡琏奄奄一息之际,手捧32块弹片,痛苦地闭上眼睛,长叹一声:“土木不及一粟啊!”

1977年6月22日,天色阴沉,台北一家寓所中,一个瘦弱的老人倚在床上,表情痛苦,喘息不止。房间的空气有点窒息,老人奋力咳了一下,手抖了抖,却没抬起来。一直守在床边的中年男人似乎从老父的眼神里读懂了什么,急忙起身捧来一红木盒子放在老父手里,老人颤手抚摸着盒子,眼睛忽然绽放出异样的光彩。

中年男人在老人的示意下打开盒子,里面是一片片生了锈的小铁片,老人看着盒子,这些都是从自己身上取下来的铁片,不禁百感交集,一生戎马生涯,往事历历在目,眼眶里早已满是泪水,哆嗦着嘴,似有千言万语要说出来,然而终于暗淡了下来,痛苦地闭上眼睛,一声长叹道:‘土木不及一粟啊。”’

胡琏之子胡之光说:“家父在台湾著书立说,史料存世不少,其间就是不敢提双堆集和粟裕。惟独去世前手捧32块弹片长叹一声:“土木不及一粟……”

“土木”指的是陈诚赖以起家的11师、18军,进而形容陈诚系统:“一粟”指的就是粟裕了。

张灵甫的部下曾经说过:“如果共军打掉74师,就是打到南京也没有挡。”不料,一语成谶。粟裕指挥解放军华野大军,在孟良崮歼灭张灵甫的74师两年多以后,这句话在渡江战役的隆隆炮声中应验了。

总结孟良崮的战败乃至在大陆战败的历次检讨会上,蒋介石和他的高级将领们多数互相推诿,始终不得要领。倒是和粟裕打了几次交道,一向以悍勇著称的这位国民党军名将胡琏,在他行将就木之际说出了这句真话:“土木不如一粟!”

实际上,胡琏之前就对解放军何以能够击溃国民党军精锐部队的原因做了详尽的分析。胡琏说:“中共人民战争最为精华的所在,就是在正规军进入之前先建立解放区。”他说这点是最值得国民党总结和学习的地方。胡琏继而阐述道:“中共采取节节败退的方式引诱政府军进入其控制的解放区,在其军队与人民所结成的罗网之中,政府军情报不灵、补给路断,然后集中优势兵力,于不利的天气、地形情况下包围政府军,再加上阻断援军、打断后路,政府军就如秋蝉一般,不能自拔,最后在网上被中共吞入口中。以后中共越来越大,罗网越结越广,终于让政府军在战斗力上失去了平衡,全被吞噬。”

不仅仅是一场孟良崮战役,就是在以后的其他较量中,国民党军何尝不是这样一步一步地走向灭亡的呢?

就在那一天,老人带着遗憾,带着一名将军对曾经战败的遗憾,溘然而去,终年70岁。

也就在同一天。台北官邸,蒋经国正在伏案办公,这位矮胖的老人,似乎有无穷的精力,自从两年前父亲蒋介石去世后,他似乎就没有停下来过,他不是不想停下来,而是不敢停下来,压在他肩上的担子,重得让谁也停不下脚步。

秘书几乎是跑了进来,尽管脚步很轻,喘着气,说:

“胡琏将军,病逝了。”

“你说什么?”蒋经国手中的笔抖了一下,抬起头。

“胡琏将军,病逝了。”秘书重复了一遍。

蒋经国脸色凝重,半晌,才说道:“超智超勇,超智超勇,胡老头,你无愧党国名将啊。”

几天后,金门,一架美式战斗机在金门军用机场缓缓降落,一个中年男人捧着一个盒子走出机舱,走下舷梯。

此时,机场跑道边上一排排士兵已经列队等候多时,他们的目光一直在搜寻着来自台湾的天空方向,那是一个晴朗的拂晓,海上的红日正呼之欲出,无疑,这是一道诱人的风景。然而没有人注意这道风景,尽管这道风景就在眼皮底下,没有人抱怨,甚至没有一声咳嗽,所有人的眼光都注视着一个点——那个中年男人捧在胸前的盒子。

军乐声起。那声音是低沉的,和着海风呜呜作响,竞有一种说不出的悲壮。那轮红日也一跃而出,水天一色,遍是红霞。

“欢迎胡司令归来!”领头的军官忽然向那盒子敬了一个军礼。

“欢迎胡司令归来!”士兵齐声呐喊,声震云霄,整个海岛也似乎晃动了起来。

“予尸化灰,海葬大小金门间,魂依莒光楼”。这是胡琏的遗嘱。当盒子打开,飞灰飘落大海时,一代名将的传奇终于落下帷幕。

参考书目:

《铁血万里》(四川人民出版社)作者:华军

《血战》(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作者:胡兆才

《蒋介石麾下嫡系战将》(中国文史出版社)

作者:胡耀忠

《解放军史上七次大突围》(中国故事杂志社)

作者:张涛

《军神刘伯承之谜》(中华传奇杂志社)

作者:肖士太

《一寸河山一寸血》(武汉出版社)

作者:关河五十州

《国民党五虎上将》(《伊犁河》总第217期)

作者:丁川

胡琏简介

生平简介:胡琏,原名从禄,又名俊儒,字伯玉,陕西华县人。黄埔军校第四期毕业。在陈诚的土木系部队中历任连长、营长、团长,抗战后历任旅长、副师长、师长,1944年8月升任18军军长,后又升任第12集团军副司令。解放战争时期任整编第11师师长、18军军长、第12兵团副司令。1949年去台,为首任“金门防卫司令部”司令官,兼福建省“主席”,后升任“陆军副总司令”。1964年“出使”南越,历时8年。回台后受聘“总统府战略顾问”,晋级陆军一级上将。国民党七至十一届中央委员。1974年申请附读台湾大学历史研究所治宋史及近现代史,著有《泛述古宁头之战》,《金门忆1日》等。1977年病卒台北。

主要经历:黄埔军校毕业后任国民革命军陆军第20师排、连长。

1928年起任国民革命军总部警卫2团连长、第11师营附、营长。

1932年起任第18军特务营营长、特务团团长、第11师第66团团长。

1937年起任第67师第119旅旅长、第11师副师长。

1941年3月任预备第9师师长。1942年任第11师师长。

1943年10月任第18军副军长,后任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侍从室高级参谋。1944年8月任第18军军长。

1945年6月28日授少将军衔。

1946年第18军整编成11师,任整11师师长。

1948年8月升兼第12兵团副司令,9月22日晋为陆军中将。

1949年1月任闽浙赣边区司令官.2月任第二编练司令,6月任第12兵团司令,10月任金门防卫司令。

1954年6月任第1军团司令官。

1957年7月晋升为陆军二级上将,任金门防卫司令。

1958年8月任陆军副总司令。

1964年任驻越南大使。

1972年12月晋升陆军一级上将。

1974年退役。

1977年6月22日病逝于台北,享年七十岁。

上一篇:第九章 岛屿之战

下一篇:返回列表

顶 ↑ 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