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故事网故事书库

第一章 喋血金门(2)

2013-03-06 来源:故事会 作者:佚名 查看评论

萧锋,时年仅33岁,作为解放军的优秀指挥员,萧锋堪称是一位能征善战的勇将、足智多谋的儒将。在土地革命时期,萧锋担任过江西省万太县游击队分队长,太和县游击大队队长,万太独立团团长,少共信丰、南康、南雄地委工委组织部长兼代理书记,红军总政治部组织干事,红1军团第1师3团总支书记、政治委员。1932年,他进入中央苏区第一期列宁团校,随后转中央马克思主义大学第一期高级班学习

在第五次反“围剿”作战及红军战略转移,即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中,萧锋作为一名红军团级指挥员,跟随红军军部行军,肩负着保卫中央机关安全的重任。

在攻克吉安城的战斗中,他一马当先,采用“火牛阵”战法,智取吉安城,活捉敌师长张辉瓒,受到朱德军长的赞扬并亲自奖励他一把盒子枪。在瑞金保卫战、突破乌江以及飞夺泸定桥等举世瞩目的战斗中,他抢关夺隘当先锋,屡受毛主席、朱总司令、周副主席等中央首长的赞誉,曾荣获三等红星奖章。

1935年7月,红军到达陕北后,萧锋奉中央命令,单骑探险穴,只身和国民党军骑兵6师师长白凤翔谈判,达成互不侵犯条约,对当时的斗争起到了积极作用。抗战期间,萧锋担任八路军115师骑兵团政治委员、晋察冀军区第一军分区第3团政治委员、第5团团长、军分区副参谋长。他率部创造的“猫耳洞”、“麻雀战”等因地制宜、群策群力的战法,在敌后游击战中使日寇闻之丧胆。在平型关、百团大战等著名的战役战斗中,都可以见到萧锋的身影。

解放战争开始以来,萧锋担任渤海军区警6旅旅长兼第二军分区司令员。作为解放军第28军的创始人之一,在敌我拉锯的严酷岁月里,他的足迹几乎踏遍了渤海地区及至齐鲁大地的山山水水、村村寨寨。这期间,他先后任山东军区第7师副师长,华东野战军第10纵第11师、第29师师长,直至第三野战军28军副军长兼参谋长。其间,他参加过莱芜、孟良崮、皖东、皖西、豫东、济南、淮海、渡江、上海和这次的漳厦金战役。

淮海战役中,萧锋率部担任萧县、永城地区攻击杜聿明集团的作战任务,配合友军击毙国民党军兵团司令员邱清泉,俘虏了包括杜聿明在内的多名国民党军队高级将领。上海战役中,他率部歼灭国民党驻吴淞的守军,切断了国民党经吴淞向海上逃跑的退路。根据多次战斗实践的检验,经与赵明奎等同志通过100多天的反复试验,萧锋研究创造了“追击炮发射筒送炸药法”,在淮海战役、上海战役中大显神威,多次受到三野前委和纵队首长的表彰,向二野和其他纵队普遍推广,给予在美帝的支援下武装到牙齿的蒋介石军队以有力的打击。

9月19日,在晋江接受南下攻金任务后,第28军即开始着手攻金准备。

9月21日,萧锋随军部指挥所进驻金门北岸隔海相望的莲河。同一日,84师第251团进驻白头、珩厝,团部指挥所设在珩厝;82师师部驻菊江,各团驻溪东、下园、芦青;军炮团驻西福,军后勤部医院驻沙美。

要打金门,首先需要解决的是渡海船只的问题,国民党金门守军对渔民的船只大肆进行破坏,有的被烧毁,有的被强行拉走。国民党军还在当地宣传共产党“杀人放火、共产共妻”,当地渔民不了解人民解放军的政策,以为和国民党一样拉船拉夫,所以,当第10兵团到达后,许多渔民把船藏了起来。

直到10月24日,攻金部队才搜集到一次可航渡约3个团的船只。这离10月18日下达的进攻金门作战部署命令的时间10月20日已推迟了4天。

进攻金门部队原定第28军82师的244团、245团、246团,第84师的第251团以及第29军的253团、259团共6个团的兵力。由于无法筹措到一次性渡运6个团兵力的船只,第28军前指作出了一个过于理想化的预想:将攻金部队分成三个梯队。其中第82师之第244团及246团3营、第84师之第251团、第29军85师之253团,为攻金第一梯队,约9000人,由82师统一指挥,分别由莲河、大嶝岛、澳头东北港起渡,在大金门岛北部湖尾乡至古宁头段登陆突破,首先攻歼该岛西半部之敌,尔后会同后续部队攻歼东半部之敌。

第一梯队登陆后,船只迅速返航,再运送第二、第三梯队,这样来回几次,考虑到第一梯队登陆时的损失,我部队仍可有1.3万人左右,而对方守大金门之敌估计只有1.2万人左右。双方数量上基本持平,但对方是新败之师,人民解放军士气高昂,在一对一的情况下取胜是有把握的。

这个近于理想化的方案,未充分考虑到敌情和海情的变化,未考虑到敌人随时可能的增援,更未考虑到国民党海、空军较为强大的作战能力。当时国民党陆军虽一败涂地,但其海空军还大部完整,拥有10万余吨位的作战舰艇和200多架作战飞机,并在福建沿海的金门等岛屿上建立了陆海空三军配合的立体防御。

正当第28军在为攻打金门积极备战之际,蒋介石决定向金门增兵驰援。金门的敌情有了变化。为了阻挡解放军的强大攻势,守住这东南小岛,蒋介石决定放弃广东潮汕地区,将驻守在那儿的胡琏第12兵团撤出,增援金门。

胡琏在李宗仁和蒋介石之间摇摆不定,最终,校长的“手谕”促使他下定了决心

上一页首页2/8尾页下一页

上一篇:返回列表

下一篇:第二章 “狡狐”胡琏

顶 ↑ 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