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故事网故事书库

第一章 孤傲天才(1953-1969)(3)

2013-03-30 来源:故事会 作者:佚名 查看评论

在芦洲的童年,邓丽君开始信仰天主教。其实要说信仰对一名五六岁的孩了来说实在太严肃,原来当时台湾的经济环境普遍不好,台湾最有钱的事业都是来白国外资助的天主教与基督教教会,为争取信徒,教会通常会定期发放白米、面粉给民众,但条件是必须饭依宗教。邓丽君居住的地方是“日本台湾柑橘株式会社芦洲储藏仓库”用地。在日本投降后,幽暗的仓库被改为一问问狭小的宿舍,挤进了大批的军人与退伍军人家眷,不但生活条件差,空问也相当拥挤。以邓丽君家为例,一家七口挤在约莫30平方米的空问中,旁边再用木头加盖一个小厨房。家人回忆,小邓丽君因此和哥哥们一同信天主教,为的是帮家里多领一些物资。直到邓丽君到海外闯打天下,她才改信佛教和其支系密宗。1963年,当时的台湾因为香港著名导演李翰祥导演、凌波主演的黄梅调电影《梁山伯与祝英台》陷入一股儿近疯狂的黄梅调热潮中。年仅十岁的邓丽君,因为常听收音机播放黄梅调,耳濡目染之下,唱得也头头是道,邓家出了个小歌星的消息不胫而走。甚至邓丽君家旁边的一家脚踏车行,老板只要邓丽君歌唱得让他觉得好听,就免费把脚踏车借给邓丽君骑,这恐怕也是邓丽君第一次的“商业演出”。同年,邓丽君还参加了“中华电台”举办的黄梅调歌唱比赛。一位女化装师为邓丽君借来黑色的秀才帽,搭上粉色的戏袍,邓丽君就以一首《访英台》反串梁山伯的桥段,一鸣惊人获得冠军。

邓丽君
14岁的邓丽君在日月潭

遇早期启蒙老师。展开初期的歌唱生涯。学习成绩平平,屡不及格。十岁拿下全台歌唱冠军迁居到台北的邓家,家境还是没有改善,邓丽君的父亲靠着制作面条、大饼,贩售为生。不过一段奇特的经历,却让邓丽君开始了崭新的歌唱生涯。邓丽君在小学一、二年级问,就开始参加各类的演出,也在学校的晚会表演歌曲,每每都让台下的老师与同学惊叹,并让邓丽君成为学校晚会、游园会的常客,被视为天生的歌星与演员。当时邓丽君就读的芦洲小学,正好有一支部队驻防,其中的康乐队一一“九三康乐队”二胡手李成清,恰好是邓丽君父亲过去的同事,他可说是邓丽君歌唱技巧的启蒙老师,并且还让邓丽君跟随白己,前往各地表演。虽然每次公演只有五块、十块的演出费,但一方面这些零星的工作机会与收入,对邓家不无小补,另一方面邓丽君也从此时开始磨练歌唱技巧与台风,并且还以此认识许多日后公开或私下提携她的贵人。此时的邓丽君在确定了白己的志向后,相当勤奋地练习唱歌技巧,邓爸爸更每天早上应邓丽君的要求,载她到河边吊嗓了、练声,一遍又一遍地对着朝阳歌唱,让邓丽君的声音越来越纯美,唱腔也越来越成熟。

据对少女时代邓丽君还有印象的艺人表示,邓丽君从小就相当积极参加各种公益活动,尤其邓丽君圆圆的脸蛋、灵巧的眼睛,加上字正腔圆的歌声,都让这位小小明星备受欢迎。每逢春节团拜或庆典,邓丽君都会受邀表演歌舞。此外,邓丽君幼时的经验,也让她在长大成名后长存感恩的心,经常参加慰问活动,即使在半退体之后,惟一不缺席的就是参加义演。除此外,从出道起,她总是坚持慈善活动绝不缺席。而且邓丽君所办的慰问晚会一向打破传统慰问活动沉闷枯燥的刻板印象,使她成为台湾人心中的“义演皇后”,享有极高的声望。对经常参加台湾全省甚或离岛的慰问活动的小邓丽君,她稳健的台风和杰出的表现都让她从不怯场,歌唱天分更让所有欣赏表演者惊为天人。不过她在学校的功课只是平平,尤其数学课更让邓丽君头痛,每次考试也难得及格,让她伤透了脑筋。孩童时代的邓丽君曾一度因为父亲总是骑着叫卖大饼的脚踏车载她上学,而感到相当尴尬,因此哭闹着不要父亲再载她上学校。经过老师的开导,邓丽君对父亲的辛劳与工作开始感到相当白豪。据老邻居说,整天在外工作的邓爸爸极疼爱这惟一的掌上明珠,反倒是在家料理家务的妈妈对孩了的管教比较严格,邓家父女感情融洽,学校老师还常常为她补习课业,以应付当时台湾学生必经的“国中联考”。邓丽君有一次遇到不错的机会,参与了当时台湾最知名歌唱制作人、歌星慎芝的广播节目《与你共度周末》并且还客串了一首歌。日后邓丽君的大红大紫,正是参加了以慎芝等人为主力的“群星会”,奠定了她的巨星基矗当时许多已经注意到邓丽君的媒体或音乐人,不但断定她日后必将走上歌唱路,更称呼邓丽君是“神童”。在1963年8月,邓丽君先是主动要求妈妈帮她报名歌唱比赛,更以仅十岁的小小年纪,参加台湾“金马奖唱片公司”歌唱比赛,以地方小调《采红菱》一举打败了如杨燕等比她年龄大许多的实力派竞争者,获得了第一名,正式开始了她的歌唱生涯。其后,她也开始一次次地参加各项歌唱比赛,而且都能获得很好的成绩,这让邓丽君对白己的歌唱表现越来越有信心。虽然初期的歌唱生涯已展开,但邓丽君仍然还是一名热心的学生,对于学校的各项活动还是相当热心参与,除了歌唱表演之外,在普通话的演讲比赛上,也显现她的天分。1964年,邓丽君代表学校参加全县的“国语演讲比赛”,因为事前就没有充分的时问背台词,邓妈妈相当紧张,但邓丽君临场发挥绝佳的记忆力,以清朗的嗓音顺利地赢得冠军。1965年,邓丽君进入台北私立金陵女中就读(这所学校还培养了电影明星林青霞)。邓丽君在演讲比赛的表现依然出众,虽然没有太多时问练习与矫正发音,她仍在出道之初得两位重要音乐老师提携,“娃娃天后”在台北歌厅当红走场,感受人生冷暖。为歌唱弃学,邓成为一位初中未毕业的巨星。邓丽君的表演天分与歌唱实力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展露。1966年,邓丽君加入当时台湾著名的“正声广播公司”的第一期歌星训练班,进入正式体系学习歌唱技巧,这是她在歌坛绽放光芒的重要转折点。台湾早期富有盛名的作曲家翁清溪,慧眼识英雄,不但全力指点邓丽君的歌唱技巧,有时甚至因为爱才心切而免费教学,这些都为邓丽君的歌唱奠定了良好基矗邓丽君在歌唱训练班经过三个月的训练后,以优异成绩毕业。根据台湾知名导演李行的回忆,邓丽君的歌唱道路走来相当稳健,初期得白台湾两位重要的音乐老师翁清溪(汤尼)、左宏元(古月)的提携,由这两位元老级的台湾重量级音乐人士为邓丽君打下了良好基矗在歌艺之外,这两位知名词曲创作人的作品,更让邓丽君的星运一路顺遂,后来包括左宏元所写的《彩云匕))、I}韵》和《千言万语》,翁清溪所写的《小城故事》和《原乡人》,都成为邓丽君传诵一时的白万金曲,直到今日还广为流传。除此之外,住命如花篮》的作曲者梁乐音,也是邓丽君歌唱路上的贵人。梁乐音曾经带着邓丽君和另一名得意高足一块儿上“台视”《艺文夜谈》接受访问,让邓丽君得到一次在电视上亮相的机会。后来,在台北东方歌厅老板的赏识下,邓丽君获得更多的表现机会,她先是获邀在下课后前往东方歌厅客串歌手,演唱一些小调歌曲,立刻大受欢迎。在歌厅老板的节目设计下,她时常与另一位女孩歌星“婉君”搭档,演唱小调歌曲,邓丽君常反串男装,演出古装剧《凤求凰》、“梁祝”黄梅调《草桥结拜》和《十八相送》等节目,获得众多好评,每次开演都获得满堂彩。掌声不断让邓丽君的商业演出越来越火热,也有更多的商家老板希望能请到邓丽君到场客串。当时邓丽君驻唱一场最高的费用约为新台币一千到两千元之问,儿乎已经是一般人家半个月以上的生活费了。这个时候的台湾,正值经济开始起匕之际,台北似乎一夜之问变成一个象征着机会与梦想的地方,各类歌厅、夜总会与餐厅应运而生。这些店家都希望借着人潮来烘托人气,商界人士边听歌边谈生意的情况也相当常见,因此能否请来大牌红星登台演唱,成为歌厅是否卖座的第一关。

上一页首页3/6尾页下一页

上一篇:编者序:重寻邓丽君

下一篇:第二章 漫步人生路(1969-1973)

顶 ↑ 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