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故事网传奇故事

野店(2)

2012-07-26 来源:故事会 作者:佚名 查看评论

柳嫂没学过厨艺,要论煎炒烹炸,肯定赶不上城里饭店的那些师傅们。可杀生鱼,烤塌拉哈,削冻鱼片,汆狗鱼丸子等这些极具黑龙江边境特色的菜肴,城里饭店的那些厨师们做得绝对没有柳嫂这样正宗。其实,柳嫂最拿手的一道菜,还是小江鱼炖粉条子。在锅里熬好了酱汁,把炸酥的小鱼下到里面,等到锅里煮开后,撅几段山花椒,再放上巴蒿,屋里屋外都飘散着一股浓浓的炖鱼香味儿,就着浓酱汁炖出来的小江鱼、粉条子,手里拿个热腾腾刚出锅的用白面、豆面和苞米面做成三合面大饼子,那叫一个惬意,让城里人羡慕煞了。

小江鱼炖粉条子,外加贴大饼子这一特色美食,随着食客的传播,名气越来越大了,不光镇上人常到野店来钓鱼游玩,那些住在县城的人也时常乘坐马嘟噜来这儿尝尝鲜。一来二去,野店的名也随着叫了出去。

这两年,野店的生意特别好,柳嫂一个人忙不过来,就雇了个干粗活的小伙计。小伙计到野店时才二十岁,柳嫂叫他小伟。

小伟不是本镇人,家住在离县城很近的农村。去年禁渔期的时候,小伟借两万元钱雇了辆汽车来这儿捣腾鱼。还没等拉鱼车驶出镇子,就被路边几个戴红袖箍的人拦住了。鱼全被没收了不说,还被送到拘留所关了几天,弄得血本无归。

小伟到小镇来捣腾鱼是想趁着禁渔期鱼价便宜,到县城卖个好价,挣点钱留着以后娶媳妇。结果不但没挣到钱,还欠下一屁股债。怕债主上门讨债,小伟有家不敢回,只好留在小镇上找点零活干。可这么个小镇,哪来那么多零活,晃荡了一些时日,小伟几乎到了靠讨饭为生的地步,就在他走投无路的时候,到镇上买粮的柳嫂将他收留,他才没流落街头。

小伟人特别勤快,总有干不完的活,每天从早上睁开眼睛一直忙到晚上歇息。除了在店里干些粗活外,每隔十天半月,小伟还得开马嘟噜到镇上去一趟买粮。

镇子小,闲人也少。到野店来玩的镇上人,不来时一个没有,赶上哪一天就扎了堆。这天,到野店来钓鱼的共有三拨人:最先来的是镇工商所的齐所长,再是派出所的李所长,黄镇长最后一拨来到野店。

黄镇长是陪同省城两位记者一起来的。那两位记者来到野店后,感慨地对柳嫂说:“这里山清水秀,简直就是世外桃源啊!”记者边拍照,边跟柳嫂讲些省城的事。

几个人闲聊时,黄镇长并没在跟前。他坐在一块石头上,一边捏条曲蛇往钩上挂,一边不挪眼珠地悄悄打量柳嫂那丰腴的身姿,心想,这个女人长得真撩人啊,该鼓的地方鼓,该细的地方细!黄镇长光顾着看柳嫂那秀美的身姿,一不小心,渔钩勾在了指头上,疼得他“妈呀”叫出声来。听到黄镇长的叫声,齐所长赶紧跑过来。见黄镇长手指被勾出血了,忙问柳嫂:“店里有没有创可贴?”

包扎好了伤口,黄镇长用暧昧的目光紧盯着柳嫂:“这贴药可真灵呀,包上就不疼’了。”

站了一圈的人听黄镇长这句话,开始还没明白到底是啥意思,可他们很快会意地哈哈大笑起来,柳嫂似乎也听明白了黄镇长话里有话,横他一眼:“哼,还是干部呢!”

说罢,她扭转身回灶房去了。见柳嫂走远了,黄镇长才挥起海竿,“嗖”地甩进江里,铅坠儿带着亮晶晶的丝线朝江心飞去,在半空中画下一道美丽的弧线,“嘭”地一声,扎进平静的江水中。摇动手轮,收好余线,黄镇长把海竿放在支架上,点着了一支香烟,正吸着,渔铃“哗哗”地响个不停,有鱼咬钩了。黄镇长赶紧站起来,一手擎竿,一手摇轮,一条半尺多长的虎皮嘎牙子,被他摇上石子滩。

黄镇长把那条半尺多长的嘎牙子从钩上摘下来,拎在手里看了一会儿,说道:“不管啥样鱼,都抵挡不住美味的诱惑呀!不是为了一张嘴,能被钓上来吗?”

上一页首页2/8尾页下一页

上一篇:武员外回家

下一篇:夺命供春壶

相关文章

评论

顶 ↑ 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