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故事网爱情故事

为情投海的名门闺秀

2013-07-25 来源:故事会 作者:佚名 查看评论
摘要:那个最后的温馨冬夜成都是一个没有冬天的城市。2010年初冬一个夜晚,无风无浪的成都锦江之畔,白天的绿树红花,翩跹飞翔的白色鸥鸟,这会儿都看不见了,临江美丽

那个最后的温馨冬夜

成都是一个没有冬天的城市。2010年初冬一个夜晚,无风无浪的成都锦江之畔,白天的绿树红花,翩跹飞翔的白色鸥鸟,这会儿都看不见了,临江美丽的雕栏只是隐隐地显出轮廓。远远地,夜幕中矗立的幢幢高楼华厦闪烁的灯光,像繁星一片。周边环境显得格外幽美。江畔,四川出版局那一排宿舍楼的二楼照例最先亮起灯光,绿窗灯火显出一派深邃智慧。那是原四川文艺出版社党组书记兼总编辑、着名作家、第四届茅盾文学奖得主王火家的灯光。他家的灯光,常常是亮得最早,熄得最晚。王火居住的这套房,是四川省出版局鉴于他的资历贡献,专门配置给他的,带有奖励性质。

客厅里,灯光明亮,温暖如春,落地大玻璃窗上的紫色窗帘落垂,相当舒适温馨。这是—个适宜谈心的时刻。因病重在省医院住了一段时间院的王火夫人凌起凤,最近感到好了些,得到四川省医院高干病房医生允许,回家住一段时间,享受久违了的家庭温暖。夫妇二人坐在客厅沙发里,灯下聊天。

知疼知热地聊了一会儿,时年八十六岁,满头白发、气色仪容都还好的王火看着与他同岁的夫人已然苍老依然美丽的脸,想了想问:“假如有来生,你还愿意与我作为夫妻吗?”这句话看似普通,却饱含情感、哲理,饱含着只有他们两人才能体味到对过去漫长坎坷岁月的认识和总结。

王火以为她肯定会点头说:“是的,我愿意!”因为在他们七十年的相濡以沫中,六十年的夫妻生活中,是人们羡慕的堪称幸福的典范:他们相处很好,这么多年来,患难与共,不离不弃。不意她却将头低下去,想了想,笑了笑,抬起头来看着王火,美丽的脸上露出一丝沉郁,坚定地摇了摇头说:“不!”

“这是为什么?”王火感到相当惊讶,“难道我对你不好吗?难道你对我、对这个家庭、对两个很乖的女儿有什么不满意之处吗?”

“不是。”她又坚定地摇了摇头。

“那是为什么呢?”

“因为人生太苦了!”她忧郁地,一字一顿很清晰地说:“如果还有来世,我连人也不愿再做了。”

王火的心猛地一沉,一股悲怆的浪头打入心间,顿时热泪盈眶。他理解她为什么这样说!他不由得想起六十八年前,她,凌起凤,当时叫凌庶华,是辛亥革命元老、国民党高层人物凌铁庵最小最爱的女儿。为了他,为了信守一个誓言,为了他们的爱情,她如何冒着千难万险,割断刻骨铭心的父女亲情,抛弃舒适的生活、工作,毅然决然经香港回到大陆,同他走到了一起,走到这一天;从人生最美好的花季时期,走到现在。虽然没有说,但聪明过人的她,显然已经听到了死神的敲门声。也许,这是她最后一次回家了。

他伸过手去,握着她冰凉的手。她回握着他的手,紧紧地,一时无话。此时无声胜有声。窗外,起风了,风过处溅起锦江的涛声和浪花,哗哗地,让他们的思绪回到了今生今世永远也不会忘记的过去。

在风光旖旎的江津,江南才子王火确定了同凌家七小姐的婚姻关系

王火原名王洪溥,1924年出生于上海,原籍江苏如东县。父亲王开疆是日本早稻田大学法科留学生,回国后做过律师,法学教授,是政治文化界的名人。抗战爆发三个月后,上海成了孤岛。作为—个中学生,一个爱国热血青年的王火,曾与同学及友人参加慰问被囚禁在租界中孤军营里的八百壮士余部;在上海的大街小巷散发过抗日传单。1942年,不愿在日本鬼子控制区域生活读书的他,不远万里,穿越封锁线,历时三月,到达大后方,在离陪都重庆很近的四川省江津,考进国立九中高二班就读。

江津号称小重庆。这里风景很好,水陆交通便利,相对安全。因为日本鬼子的飞机一来,就将机头一压,轰炸距此很近的重庆,不愿将重磅炸弹浪费在这个风景清幽的小城。殊不知,这座风景清幽、街道整洁的小城,居住着不少国共方面的大人物,比如陈独秀,比如辛亥革命元老、国民党上层人物凌铁庵一家……

当时,在江津国立九中就读的王火、凌起凤都是十八岁,他们同学过一段时间的。王火之所以辗转来到江津求学,还有—个原因,他是来投靠堂兄王洪江的。当时,王洪江在江津当律师,堂嫂凌伯平是凌起凤的大姐。凌铁庵是安徽人,与王火父亲交好。因为有这样的关系,王火不时到凌老伯家玩。凌老伯很喜欢王火,觉得这个青年聪明,勤奋好学,人品也好,因此,对他特别亲切慈祥,要他经常来家玩,将凌老伯家当成自己的家。凌庶华是凌老的第七个女儿,也是他最小最爱的女儿,外人称凌七小姐,熟人叫她凌七姐。凌家住的是一座由深灰色围墙围住的西式平房,房间不少,还有花园,风景清幽,环境很好,名“鼎庐”。每到周末,凌家的客厅里是下江(当时,四川人将长江下游来的人,如浙江、江苏、安徽统称为下江人)进步爱国青年聚会的地方。王火、凌庶华不用说是其中之一。他们在这里唱抗战歌曲,共同忆江南,忆家乡,忆南京,忆上海,共同的话题很多。心有灵犀一点通。在多次聚会言谈中,王火、凌庶华由相知发展到相爱,擦出了爱情火花。慢慢地,他们大有一日不见如隔三秋之感。

凌家是爱国之家,抗战之家。

庶华的母亲去世早,二姐仲正在家主持家务。凌二姐不仅能干,而且擅长书画,在日本学习生活过一段时间。二姐漂亮贤淑,风姿绰约,而她的七妹也漂亮,有风度。有次王火陪二姐上街买东西,回头率很高,很多人驻足街头,惊讶于凌仲正的美丽风姿。恰这时,凌家七小姐凌庶华从街对面走过来,两姊妹站到一起说话,相互映衬。那天凌庶华穿一件合身合体的蓝布旗袍,明眸皓齿,短发披肩,淡淡妆,天然样。引得不少路人“哇”地一声,说凌二姐漂亮,凌七妹更漂亮。简直就是从画上走下来的仙女。

二姐仲正的丈夫黄葆荃,是个英勇无畏的抗日飞行员,当时部队驻在陪都负责保卫陪都,经常同日本飞贼在陪都上空进行惨烈空战。一次在敌众我寡的陪都保卫战中,黄葆荃负了伤却坚决驾起战机迎头猛撞敌机,最终与飞贼同归于尽。不仅如此,黄葆荃牺牲后,因为他手上戴有一枚金戒指,不良分子为了得到他手上这枚金戒指,又不好褪,慌急间,竟然丧心病狂地将他这根手指连同金戒指一起砍了去。二姐本来心脏不太好,得知噩耗后痛不欲生,不久因心脏病去世。

凌老很喜欢王火这样的年轻人,有时出些题考王火,广度和深度都是有的。从诸葛亮的《出师表》到陈寿的《三国志》,还有若干诗词歌赋,命题作文做诗等等。一次次考试的结果,还有人品,都让凌铁老满意高兴。

有一次,凌七姐突然问王火:你不是已经考上复旦大学新闻系,到重庆北碚上学去了吗,怎么还经常回江津?这样来回奔波,不怕影响学业吗?她问得含蓄,他回答得也含蓄,写了一首藏头诗给她,诗云:

一天香云绕碧山,

心随鸟飞烟散。

只因庭院残,

爱上禅林凭栏杆。

起家立业在江南,

凤舞龙蟠钟山。

而今栖霞岭,

已经七度血斑斓。

上一页1/3尾页下一页

上一篇:那段青涩的记忆

下一篇:乡下父母进城来

相关文章

评论

顶 ↑ 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