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故事网散文随笔

走向世界的《甄擐传》

2013-04-18 来源:故事会 作者:沈娴 查看评论
摘要:流潋紫,真实姓名吴雪岚,出生在山水人文共清远的湖州南浔,大学毕业后任教中学。她喜爱文学创作,以情节曲折,形象丰满、语言婉丽的长篇小说《后宫·甄嬛

流潋紫,真实姓名吴雪岚,出生在山水人文共清远的湖州南浔,大学毕业后任教中学。她喜爱文学创作,以情节曲折,形象丰满、语言婉丽的长篇小说《后宫·甄嬛传》名动网络,成为类型文学作家。该小说由她自己执笔剧本,改拍电视剧,播映后大热两岸三地荧屏,并以大众之名走向世界。

2012年,一部《甄嬛传》大热中国荧屏。该剧本的作者,正是原著小说作者流潋紫。 流潋紫真名吴雪岚,未至而立,2005年开始业余文学创作,《后官·甄嬛传》是她首部长篇小说。电视剧((甄嬛传》播出前,原著小说已在网络积攒了极高人气。网络平台为之洞开了直接通往大众视野之门。《后官·甄媛传》不仅受到广大网民的喜爱,同时也进入了电视人王小平、郑晓龙夫妇的视线。郑晓龙希望流潋紫亲自操刀剧本,以把握小说神韵。“你确定要让我写剧本吗?”流潋紫十分诧异。“没事儿,我手把手教你。”郑晓龙说。 剧本修改数稿,历时一年半。2012年,原汁原味的《甄媛传》拍成、播映,红遍两岸三地,并将被善拍精品历史剧的美国主流电视机构购买版权。

精英的?大众的? 和流潋紫谈话十分畅快,这大概源于其直爽态度。对于自己被贴上网络文学和大众文学的标签,她使一招釜底抽薪:“我写《甄媛传》,因为我喜欢写,在写作中我得到了宣泄。任何文学的分类都是后来人做的,人们最初阅读文章,观照现世,一瞬间的感动,掩卷时能有一份沉思,足矣。至于网络,这只是写作形式的改变,跟文学本身没有关系。”

问及写后官小说的初衷,流潋紫跳脱了“文章乃经国之大业”的沉重理由,坦言是“因为我喜爱港剧《金枝欲孽》,想尝试一下”。

流潋紫说:“中国的‘经典文学’,比如最有名的《红楼梦》因民众的喜爱才得以留存,上至达官显贵,下至市井小民,都喜欢看。当然从古至今,中国都把诗词小说当做小道而非正本,《红楼梦》在当时也是‘俗’的。还有李渔,他的文字一度被认为是市井的甚至是低俗的,但现在我们也承认了它们(的美学和文学价值)。中国现代文学必须接受大众的检验。”这番话消解了精英文学与大众文学的藩篱。

文以载道。文学中的道,是作者自然流露或下意识留存的意,刻意为之,会失魂、落下乘。诚如流潋紫所言,“有时带着明确的目的写作,反而不会受到读者的认同。”“像《金瓶梅》,或许在当时只供消遣,上不了大雅之堂,但现在成了明代社会现状和市民文化的最佳记录,我们从中可以读到很多深刻意义甚至治国治人之道。”

西方重分类,东方重转化。流潋紫对文学的理解是东方式的,认为文学的评价会因时代不同而变化。“历史会大浪淘沙,好的作品,不论‘出身’如何,终将被一代代‘大众’所喜爱并流传,成为经典。”对雅俗的不同期许,更像两仪,统一于文学的“一”中。民主时代,精英的中国严肃文学和大众文学的同时勃兴成为大势所趋。 对于外界对《甄嬛传》的批评,流潋紫并不介意。“一切”交给历史和后代“大众”去评判。或许在下一个文学的轮回中,如今的大众文学会成为经典,变身“精英”。

我的成功得益于网络

“我的成功得益于网络。如果没有网络,不会有这么多的人看到我的作品。”流潋紫坦言。 2006年,还在浙江师范大学中文系读大三的吴雪岚,在某文学原创网站上开始连载《后官·甄嬛传》。几年的连载,小说在特定圈子里积累了良好口碑和极高人气。“后来由于碰到一些问题,我关闭了该网站的专栏,另辟了_一个博客更新小说。我的目的就是想让更多的读者可以看到我的小说。” 在网络上,社会既定关系訇然…倒塌,作者和读者的关系被重新洗牌,读者对文学作品的评价完全依赖自身,网络写手成了中国最接地气的文学创作者。

曾策划畅销书《盗墓笔记》《诛仙》《明朝那些事儿》的磨铁图书公司以“10万册首印”及一套优秀的营销方案说服了流潋紫,赢得了全七册《后官·甄嬛传》的出版权。电视剧的拍摄,更使这部小说一跃成为坊间热门话题。

倘若没有网络上的佳评和较高流传度,郑晓龙导演也许一辈子都不会看到《甄嬛传》原著、并将其拍摄成电视剧,那也不会有后面一连串的走出国门。

除流潋紫,同在浙江,有另一位靠网络走向世界的大众文学作家—南派三叔。外贸生意失败后,他在天涯论坛写下第一个3000字的作品,无非是想博些喝彩。如今,他的“盗墓笔记”系列作品累计销量已逾千万册,南派三叔已然成为了中国最会讲故事的畅销书作家。2011年,他以1580万的版税收入登上了作家富豪排行榜的第二名。其作品的电影改编权更是被美国派拉蒙影业有限公司购买,进入了好莱坞。

以网络文学为代表的中国大众文化正以更贴近全国化、更符合市场规律的方式走出国门。

《甄嬛传》冲出儒家文化圈

《甄嬛传》登陆台湾后掀起的收视狂潮堪比当年<还珠格格》。2013年2月底登陆韩国CHING台,口碑甚佳,原著或被翻译成韩文出版。近期,日本亚共和娱乐公司社长在他个人博客上透露,已将《后官·甄嬛传》定为该公司6周年庆祝的大型放送作品。

此外,据相关媒体报道,《甄嬛传》制片方已和美国一家影视制作公司展开合作,计划将其剪辑成六集的电视电影,或在该电视台播出。对此,流潋紫却不甚了解:“是吗?这些情况我不太了解,我也不太看美剧。”比起她的淡定,网友们显得激动,因为这意味着中国电视剧头一遭冲出儒家文化圈。有网友们担心翻译问题,比如简单一句“这真真是极好的”,有网友翻译成“It&acute;s excellent”,古意全无。对此,流潋紫说:“这是字幕组的事,跟我没多大关系,我只要写好小说和剧本就行了o”

人与书成名后,各种评论也随之而来。“我只关注作品本身,想表达的只是那个年代女性的悲剧。”“中国历史记载的大都是男人,他们身后的女人,只是一群寂寞黯淡的影子,太多的后宫女子残留在发黄的史书上的,只有冷冰冰的姓氏或封号,我想书写这个群体的故事。”流潋紫曾如此描述自己的创作初衷。

相比许多80后作家成名后勤勉世事,流潋紫却是“流水心不竞,云在意俱迟”,安心在杭州江南实验学校当一个教书先生。她说:“我追求生活的平衡,有教书这份稳定的工作,我才能安心地写书。”曹雪芹当年“卖画钱来还酒家”“举家食粥酒常赊”却不拿《红楼梦》卖钱,或许看《红楼梦》十几遍的吴老师正以此致敬曹公。

一开学,繁重的课业便压在了她身上。“我现在教两个班,每个班四五十个学生,每个学生寒假写了四篇随笔,每篇我都要写一大段评语,很抓狂。”问及为何要如此认真地批改初中生的随笔,她答道:“这些都是我的学生认真写出来的,他们很有热情,你不认真批改,他们以后也不会好好写。”

创作和树人,流潋紫事业的两个重心,密不可分。她曾在许多场合提到培养孩子文学修养的重要性,“尽管他们的文字还很稚嫩,但只要有一些闪光点,你就会很开心。”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她执着地写自己的文字,用心教孩子学文学。“有学生看电视的时候看到甄嬛以《郑伯克段于鄢》暗示皇帝政事,下课时便对我说:‘咦,吴老师,这不是我们上课时学过的吗?’我与他说:‘是的,当时老师就是在备课的时候看到这篇文章,觉得合适,就用在小说里。一比起课堂,孩子也许愿意以这种“现代消遣”来学习中国古典文化。其实,很多年来,中国古老哲学就这样被国内广大草根所熟识,并携着它走进西方大众的视野。

大众文化能代表中国文化吗?流潋紫表示她只能代表自己,别无他意。但不难发现,她正以我们这个时代特有的方式发扬中国文化。在中国,亦有成千上万的人,以同样方式传承国学。

英国有莎士比亚,但绝不否认当今哈利·波特的文化影响;日本有俳句和狂言,但动漫才是它现世最大的骄傲。让大众文化这最新最活的事物融入新时代的文化交流,未尝不可。

上一篇:童年记忆·抗战风云

下一篇:李安:东方情怀,西方表述

相关文章

评论

顶 ↑ 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