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故事网人生故事

王永庆:不留遗嘱引风波

2012-12-31 来源:故事会 作者:佚名 查看评论
摘要:王永庆凭着他的聪明和勤奋,从米店小老板做到塑胶大王,其掌管的台塑集团是台湾企业的王中之王,与台塑集团企业有着存亡与共关系的下游加工厂超过

王永庆凭着他的聪明和勤奋,从米店小老板做到“塑胶大王”,其掌管的台塑集团是台湾企业的王中之王,与台塑集团企业有着存亡与共关系的下游加工厂超过1500家。他的真实身家高达3300亿新台币(约113亿美元)。

王永庆一生共娶三位太太,分别是郭月兰、杨娇与李宝珠。身为长子的王文洋最受王永庆器重,原来是台塑集团最有希望的接班人。不过,王文洋的婚外恋打破了王永庆的接班布局,王永庆解除了王文洋的职务,为王家遗产大战埋下了伏笔。更令人意外的是,王永庆离开人世时,一份遗嘱也没有留下。

王永庆的一双跑鞋要穿好几年,一条毛巾用了将近三十年没有换过

王永庆是台湾著名的企业家,被誉为“经营之神”。他于1954年筹资创办了台塑公司。经过王永庆的苦心经营,如今的台塑集团是台湾最大的民营企业,旗下有数十家分公司,在台湾石化界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王永庆的祖籍是福建省安溪县,那里土地贫瘠,人民生活很困难。因为日子过不下去,王永庆的曾祖父只得离乡背井,漂洋过海,到台湾寻找生路,后来便定居在台湾省嘉义县的新店镇直潭里。王家几代都以种茶为生,只能勉强糊口。

1917年1月8日,王永庆就出生在这样一个贫苦的茶农家中。他刚刚学会走路,就跟着母亲出外捡煤块和木柴,希望能换点零钱,或者供自家烧水做饭。

童年的王永庆常常饥一顿饱一顿,有时饿极了,只好偷偷地摘路边的番石榴吃。他7岁那年,父母实在不忍心让孩子失学,取出多年的积蓄,把他送进乡里的学校念书。别家的孩子第一天上学都穿上漂漂亮亮的新衣服,可王永庆还是平时的那一套:他穿的裤子是用面粉袋改做的,上面还印着“中美合作”的字样;头上戴的草帽早破了,但还得靠它挡挡烈日风雨;他买不起书包,只能用一块破布包上几本书:他连鞋子都没有,总是赤脚在泥泞的山路上奔波。

就是这样贫困的生活,王家也没能维持多久。王永庆9岁那年,父亲不幸卧病在床,全家人的生活重担都落到了母亲的肩上。王永庆看到母亲日夜不停地操劳,便抽时间多帮母亲做事,挑水、养鸡、养鹅、放牛……只要是力所能及的家务活,他什么都干。就这样,他勉强读到小学毕业,因为没钱,只好依依不舍地告别了学校。

王永庆的祖父劳苦了一辈子,最后只给孙子留下了一条教训。他对王永庆说:“种茶这一行,看来是难以为生的。就是饿不死,也吃不饱。你是读过书的人,希望你不要再困在这里,还是出门闯天下吧!”

于是,15岁的王永庆决心走出山区,找一个能挣钱的地方,帮助母亲养活一家人。他一个人来到台湾南部的嘉义县城,在一家米店里当上了小工。聪明伶俐的王永庆除了完成送米的本职工作以外,还处处留心老板经营米店的窍门,学习做生意的本领。第二年,他觉得有把握做好米店的生意了,就请求父亲帮他筹了本钱,在嘉义开了家米店。

米店刚开业,经营就遇到了困难。原来,居民们大都有熟识的米店,没人去王永庆的米店买米。他只好挨家挨户地走访附近的居民,好不容易说动一些人同意试吃他的米。

为了打开销路,王永庆主动为顾客送米上门,还注意收集人家用米的情况,比如家里有几口人、每天大约要吃多少米等等。估计哪家买的米快要吃完了,他就主动把米送到那户人家。王永庆的米店开门早、关门晚,比别家米店每天多营业4小时,而且随时买随时送。有时顾客半夜里敲门,他也热情地把米送到顾客家中。

经过王永庆的努力,米店的营业额大大超过了同行店家。后来,他又开了一家碾米厂,自己买进稻子碾米出售,这样不但利润高,而且米的质量也更有保证。

抗日战争胜利后,台湾的经济开始发展,建筑业发展得最快。王永庆敏锐地发现了这一点,便抓住时机,抢先转向经营木材,结果获利颇丰。

上一页1/6尾页下一页

上一篇:龚如心:生前死后官司不休

下一篇:给谁带绿帽子呢

相关文章

评论

顶 ↑ 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