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故事网人生故事

张炘炀:没“断奶”的小博士

2012-12-30 来源:故事会 作者:佚名 查看评论
摘要:年幼的张炘炀走到哪儿,父亲就拿着棍子写到啊儿1995年7月8日,张炘炀出生在辽宁省盘锦市的盘山县高级中学。父亲张会祥是一名大学生,曾以优异成绩考入人大商学院

年幼的张炘炀走到哪儿,父亲就拿着棍子写到啊儿

1995年7月8日,张炘炀出生在辽宁省盘锦市的盘山县高级中学。父亲张会祥是一名大学生,曾以优异成绩考入人大商学院的第一届MBA班,却因为交不起昂贵的学费而作罢,最终成为了一名普通的公务员。

张会祥为儿子取名“折炀”,意思就是温度高、火热,寄予了“走出自己这一代平平淡淡的境界”的希望。估计张会祥不会想到,在10年后的某一天,自己的儿子会借着高考,将张炘炀这三字如火般迅速传遍全大江南北。

其实,张炘炀的“神童”之称并非得于高考,在他小的时候,就已经表现出过人的学习天赋。

张会祥是一名公务员,对教育有自己的看法,对儿子的学业非常上心。在张炘炀刚牙牙学语的时候,他就抱着“教育从娃娃抓起”的想法,一有空就对张炘炀进行基本的文字教育。令他意想不到的是,他只教了张炘炀三个月,天才儿子就基本掌握一千多个汉字,可以基本看懂报刊杂志了。要知道,那时候的张炘炀满打满算才两岁半而已。

张会祥觉察到儿子绝非一般人物,兴奋之下,在对儿子的教育上投入了更多的精力。在其他孩子还在为玩泥沙、捉迷藏忙得不可开交的时候,他每天固定抽出几个小时对张炘炀进行学前教育。

暗地里,他还别出心裁地定了一些小规矩,希望借生活小事培养儿子学习的习惯以及坚定的意志:张炘炀小小年纪,在偶尔的走神的时候,就被要求摆出俯卧式姿势,以凝聚精气神;张会祥设了在家里每天定时定餐的制度,以培养“到点”意识。

虽然张父喜欢向外界强调儿子的天赋,不太愿意过多透露具体细节,只宣扬张妍炀的天赋“主要还是遗传,我没有采用特别的方法。不过比较重要的是,父母一定要爱学习、爱动脑子,经常思考,对孩子有好处”,但张炘炀比同龄的小孩应该是多学了三年。

在这三年里,张炘炀究竟受到了父亲怎样的教育,从邻居的一句话里可以略知一二:“这么小的孩子,他走到哪儿,父亲就拿着棍子写到哪儿。”

后来,张会祥出了一本书,名叫《神奇的学习》,里面介绍了他育儿的经验。

张炘炀小的时候,只要他在家里,夫妻俩就不曾看过电视,哪怕是无声电视。家里也很少接待客人。张忻炀的母亲曾经不止一次地抱怨过老伴:“一切都以孩子为中心,我们都要失去自我了。”

张会祥听了微微一笑,不说话,心里却不这么觉得。他认为,这已经成为了一种乐趣,为的就是给儿子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培养他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习惯。

为了达成目的,让张忻炀“一心只读圣贤书”,张会祥可谓用心良苦。曾经有一段时间,张炘炀爱上了看《西游记》,张会祥发现后,就偷偷地把书藏了起来,任凭张忻炀怎么撒娇耍赖、滚地哭闹都不妥协,

在《神奇的学习》中,他说这样做,“是为了让主干长起来,把不必要的枝桠修剪掉”。

张会祥还在自己的书中提出过一个教育理论,叫做“先盖楼,再装修”。简而言之,就是先把进度赶上去,再慢慢回过头来修修补补。他觉得,既然张忻炀这一辈子都不得不面对应试教育的现实,与其应付了事,不如选择让儿子速成学业的道路。

父亲的巨大期盼所造成的压力和长久的封闭式教育造成的影响,导致了张炘炀的言行在日后一直不同于众人,有点狂傲不羁的味道。但不可否认,在这样的言传身教下,成果斐然,起码,在学习成绩上是如此。

有了比较扎实的学习功底,张炘炀一进入盘锦市双台区魏家小学,“神童”之名便迅速传遍整个校园,甚至校外,一发不可收拾。

说起来,张妍炀读小学时刚满6岁,还是张会祥托了熟人关系才进去的。虽然年龄偏小,但也称不得稀罕。真正稀罕的还在后头:一个月之后, 张忻炀就升二年级;又过了一个月,升入三年级。在一般小孩刚开始渐渐脱离童性、对学习有点认识的三年级,“神童”也仅停留了四个月,随后张忻炀更是马不停蹄地跳过四年级,直接读五年级,又用两个月的时间宣告读完。一年后,他进入初中。

上一页1/6尾页下一页

上一篇:覃瑶:课外书引发的悲剧

下一篇:蔡美儿:家教是一场战争

相关文章

评论

顶 ↑ 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