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故事网人生故事

萧百佑:棍棒打出“一门三北大”

2012-12-30 来源:故事会 作者:佚名 查看评论
摘要:三岁的儿子刚懂事,萧百佑就在家里准备了藤条和鸡毛掸子1964年,萧百佑出生于广州的一个传统家庭。萧母没读过书,只认一条古训:不好好读书,打!所以,从小学到

三岁的儿子刚懂事,萧百佑就在家里准备了藤条和鸡毛掸子

1964年,萧百佑出生于广州的一个传统家庭。萧母没读过书,只认一条古训:不好好读书,打!

所以,从小学到中学,萧百佑都是在母亲的棍棒之下度过的。母亲的棍棒极为“骇人”:拿不到满分,差1分打10下:罚留堂,留1分钟打1下:迟归家,迟1分钟打1下;打架,不管对错都打20下;说谎,一直打到嘴巴出血为止……

凡是被打的当天,他都不能吃晚饭;无论被打成什么样子,不许哭。而且,凡是挨打,要自己画好圈,主动递上棍子给母亲,被打时不能移位。

在母亲的棍棒下,萧百佑成了一个不折不扣的好学生、大孝子。母亲喜欢吃云吞面,他工作后便经常用工资给母亲买云吞面。

当自己的孩子出生后,萧百佑便决心像母亲一样,用严苛的方式来教育孩子。

因为妻子黄天淑是香港人,萧百佑和妻子养育了四个孩子。为了不违反国内的生育政策,前两个孩子出生在香港,后两个则降生于美国。崇尚国学传统的他,给四个孩子分别取名为:尧、君、箫、冰。在他们身上,寄托着萧百佑的成才希望和教育梦想。

1992年,3岁的长子萧尧刚刚懂事,萧百佑就把他送进幼儿园,并在家里准备了“家教”用的藤条和鸡毛掸子。

他认为,“三岁定八十”,孩子幼儿时期的性情习惯,决定了此后的一生,而此时幼儿园的老师只能教他们游戏玩乐和一些基本知识,因此需要通过家教对孩子进行严格引导,给他们定品格,定性情,定规范,定礼仪,定敬畏,定善恶,定美丑,定是非。

萧百佑找来古时的启蒙书籍《三字经》,标注了拼音,带着萧尧念。萧尧如果闹脾气,不用心背《三字经》,萧百佑便拿起藤条抽打他的手心。

黄天淑抢过丈夫的藤条,说:“他还这么小,怎么能这样打!”

萧百佑却说:“就是因为他还小,才要好好管教!如果现在放任自流,最后我们只能打自己!”说完又逼着孩子继续背书。

黄天淑说服不了丈夫,只好提出跟萧百佑“打赌”,用他的方式管教孩子一个月,如果有效,以后就无条件支持并且配合他;否则,萧百佑以后不能随便打孩子。萧百佑一听,立即信心满满地答应了。

“打赌”开始时,萧尧背书时不努力、不认真,而且不断哭闹。每次挨打,他都故意大声地哭着去找妈妈。然而,黄天淑因为与丈夫有约在先,虽然心疼,也不能流露出来。

后来,萧尧知道向妈妈求救起不了作用,只得认真念书了。半个月之后,他背诵课文越来越流畅,而且竟然喜欢上了背书。每到晚上检查的时候,他都会主动站到萧百佑面前背书。

黄天淑本是受传统文化熏陶出来的贤惠女子,见儿子如此长进,非常高兴,便同意了丈夫的教育方式。因为丈夫工作较忙,加上孩子小,她辞去了心爱的翻译工作,当起了全职家庭主妇。

而萧百佑得到妻子的配合之后,开始大张旗鼓地执行他的“棍棒教育法”来。首先,他制定了“教育三法则”:监督、训斥、惩罚。即布置任务、定时监督;完成不好,加以训斥;训斥之后,棍棒伺候。又设置了若干项“不准”,如不准看电视,不准玩游戏。只有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才可以休息,否则就要狠打。他每天晚上抽查功课背诵情况,即使放假也是如此。

在他的严格管教下,萧尧在幼儿园时期背完了《三字经》、《声律启蒙》、《滕王阁序》和《出师表》等名著名篇。这些古典文化滋润了孩子的心田,培育了他温良恭俭让的君子品德,也使得父亲的中国式教育得以顺利进行下去。

萧百佑振振有词:“什么是民主?你们是民,我是主,这就是民主!”

上一页1/3尾页下一页

上一篇:赵柏闻:中国的“比尔·盖茨”

下一篇:你们的大学怎么过

相关文章

评论

本站网友 匿名 ip: 116.76.75.*
[1 楼]
很好,深受启发
2012-12-31 11:57:28
支持[ 9 反对[ 8 ]
顶 ↑ 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