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故事网奇谈怪事

刘伯温的《烧饼歌》之谜(2)

2011-04-08 来源:故事会 作者:佚名 查看评论

帝曰:“莫非梅花山作乱乎?从今命人看守,何如?”

基曰:“非也。迁南迁北定太平,辅佐帝王有牛星。运至六百半,梦奇有字得心惊。”

帝曰:“有六百年之国祚,朕心足矣,尚望有半乎?”

从摘录的几段文字中看出,《烧饼歌》预言了明代的靖难之役、土木之变、英宗复辟、宦官之祸、李自成起兵、崇祯自缢煤山、吴三桂出关降清等一系列重大事变。有些诗句指名道姓,如“八千女鬼”合成一个“魏”,指魏忠贤陷害忠良,使朝政大乱;“木下一头了,目上一刀一戊丁”可以凑成“李自成”三字;“平安镇守好桂花”是吴三桂的“桂”字。有些诗句涉及皇帝的年号或诸侯王的封号,如明成祖朱棣最初封为燕王,起兵靖难,故有“燕子飞来”之说,而“一院山河永乐平”大概是指成祖的“永乐”年号,“祖宗山上贝衣行”可能是“崇祯”二字了。还有些诗句暗喻时间的结局,如“相传昆玉继龙堂”指英宗复辟,“奔走梅花上九重”指崇祯吊死在煤山,“树上挂曲尺,遇顺则止”,恐怕是说朱姓政权到顺治皇帝时最终完结。

《烧饼歌》的后半部分也是对话的形式,预言了清王朝二百多年的历史。

帝曰:“自古胡人无百年之国运,乃此竞有二百余年之运耶?”

基曰:“雨水草头真主出,赤头童子皆流血。倒置三元总才说,须是川水页台阙。十八年间水火夺,庸人不用水火臣。此中自己用汉人,卦分气数少三数,亲上加亲又配亲。”

帝曰:“胡人至此用人水夺火灭,亲上加亲,莫非驸马夺作乱乎?”

基曰:“非也。胡人英雄,水火既济,安享太平,有位有势。时值升平,称为盛世,气数未灭,还有后继。宝剑重磨又重磨,抄家灭族可奈何。阉人社稷藏邪鬼,孝悌忠奸诛戮多。李花结子正逢春,牛鸣二八倒插丁。六十周甲多一甲,螺角倒吹也无声。点画佳人丝自分,一止当年嗣失真。泥鸡啼叫空无口,树产灵枝枝缺魂。朝臣乞来月无光,叩首各人口渺茫。一见生中相庆贺,逍遥周甲乐饥荒。”

帝曰:“胡人到此败亡否?”

基曰:“未也。虽然治久生乱,值此困苦,民怀异心,然气运未尽也。廿岁力士开双口,人又一心度短长。时俺寺僧八千众,火龙渡河热难当。叩首之时头小兀,嫦娥虽有月无光。太极殿前卦对卦,添得禳斗闹朝堂。金羊水猴饥荒岁,犬吠猪鸣泪两行。洞边去水台用水,方能复正旧朝纲。火烧鼠牛犹自可,虎入泥窝无处藏。草头家上十口女,又抱孩儿作主张。”

与前半部分相比,有关清代的历史在《烧饼歌》中就不如明代的历史清晰,显得比较简单,有的提法比较隐晦,模糊不清,大致可以肯定的语句基本上局限于帝王的年号,如“川水页台阙”是指“顺治”,“庸人不用水火臣”是指“康熙”,“点画佳人丝自分,一止当年嗣失真”是指“雍正”,“朝臣乞来月无光,叩首各人口渺茫”是指“乾隆”,“廿岁力士双开口,人又一心度短长”是指“嘉庆”,“洞边去水台用水”是指“同治”。另外,有些句子提到了皇帝在位的时间,如“卦分气数少三数”是说康熙在位六十一年,因为阴阳八卦是八八六十四,而减少三就正巧是六十一;“逍遥周甲乐饥荒”指的是乾隆统治天下六十年,夸耀天下太平,自称“十全老人”。

由上可以看出,《烧饼歌》中的内容确实应验了明清的几大历史事件,但奇怪的是,从未有正史提到刘伯温曾经创作了《烧饼歌》,可是,几百年来民间一直把刘伯温看做是《烧饼歌》的唯一作者以及大预言家。

神奇预言家的真实历史

作为中国民间推崇的仅次于诸葛亮的智囊人物,刘伯温其人的传奇色彩极浓。虽然《明史·刘基传》看不到刘伯温在风水预言方面事迹的记载,但是民间却流传着许多关于刘伯温的风水故事。明《英烈传》记载,朱元璋定都金陵就是刘伯温相的地。刘伯温在正殿基址中,设柱子立在水中,朱元璋嫌太逼狭,将柱子移到后边,刘伯温依此断言:“如此亦好,但后来不免有迁都之举!”后来果有明成祖朱棣在1421年把都城从南京迁到北京之事。但刘伯温对于中国文化传统的贡献远不止于“能掐会算”。

刘伯温自幼聪颖异常,天赋极高。他读书一目十行,过目成诵,而且文笔精彩,非同凡响。他的老师郑复初就曾对刘伯温祖父说:“他日此子,必光大刘氏家族!”西蜀名士赵天泽在品评江左人物时,列刘伯温为第一,说其将来一定会成为王佐大器国家栋梁。 刘伯温在元统元年考取进士,从此进入仕途。最初刘伯温希望为元效力,通过做官来实现抱负。中进士后,他被任命为江西高安县丞,后又任元帅府都事,但是他的建议往往得不到朝廷采纳,他的才能反而受到压制。刘伯温非常失望,先后三次愤然辞职,回故乡青田归隐。

刘伯温隐居期间,创作了著名的《郁离子》一书。当此之时,山雨欲来风满楼,元朝的统治已摇摇欲坠,各支反元义军纷争不断各不相让。刘伯温静观天下形势,认为在众多的起义军中,以朱元璋最具真龙天子之气。

1360年,朱元璋两次向隐居青田的刘伯温发出邀请。刘伯温经过深思熟虑决定出山辅佐。与当年诸葛亮隆中对相似,刘伯温初次与朱相见就提出了“时务十八策”。朱元璋大喜,从此将刘伯温视为心腹和军师。

刘伯温忠心耿耿地为朱元璋效力,积极出谋划策。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登基称帝,正式建立大明皇朝,改元“洪武”。刘伯温作为开国元勋之一,被任命为御史中丞兼太史令。为了表彰刘伯温的特殊贡献和巨大功勋,明太祖还下诏免加刘伯温家乡青田县的租税。不久又追封刘伯温的祖父、父亲为永喜郡公。洪武三年,刘伯温被任命为弘文馆学士,受“开国翊运守正文臣资善大夫上护军”称号,赐封诚意伯,食禄241石。至此,刘伯温本人的事业和青田刘氏家族的发展都如日中天,达到了最辉煌的鼎盛时期。

作为一代军师和智者,刘伯温料事如神,他深知自己平时疾恶如仇,得罪了许多同僚和权贵,同时也深知“伴君如伴虎”的道理。因此,他在功成名就之后,毅然选择激流勇退,于洪武四年主动辞去一切职务,告老还乡,回青田隐居起来。

刘伯温过了两年的隐居生活,本来希望远离世间是非争夺。但是,他的名声实在太大,甚至被民间百姓渲染成了一位活神仙般的人物,这就无法避免政敌的嫉妒和皇帝的猜疑。洪武六年,刘伯温的政敌胡惟庸当了左丞相,指使别人诬告刘伯温,说他想霸占一块名叫“茗洋”的“有王气”的土地做自己的坟墓,图谋不轨。早就对刘伯温放心不下的明太祖听到诬告后果然剥夺了刘伯温的封禄。刘伯温非常惶恐,于是亲自上南京向明太祖谢罪,并留在南京不敢回来。洪武八年,有病在身的刘伯温由皇帝朱元璋所派使者护送回家,不久在家忧愤而死,享年65岁。

刘伯温死后,葬于青田武阳夏山。据说,刘伯温死前曾预言胡惟庸必败,到时明太祖会为自己平反昭雪,他还特留下一封密奏给儿子,要他在日后明太祖想起自己的时候再上奏。5年后,胡惟庸果然垮台,又10年后,刘伯温果然被平反。明太祖还赐给刘氏家族金书铁券,特批刘氏成员可凭此免一次死罪。

上一页首页2/2下一页

上一篇:亚历山大陵墓之谜

下一篇:石器时代的“导航系统”

相关文章

评论

顶 ↑ 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