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故事网历史故事

浴血河朔——雍熙北伐和帝国的危机(12)

2011-04-25 来源:故事会 作者:佚名 查看评论

经历了雍熙北伐、君子馆、易州、徐河一系列会战后,辽国成功挫败了宋朝的攻势,重创了宋军精锐主力,并收复了易州,从而占据了战略上的主动。然而辽国在进一步南下过程中,遭到了宋军强烈的反击,在唐河、徐河一线接连受挫,尤其徐河之战耶律休哥受到重创,使得宋朝得以度过了立国以来最危难的时刻。徐河之战后,宋辽一个不敢北向,一个不敢南伐,河北战场进入了一个大约十年左右相对稳定期。直到宋太宗驾崩前两国河北未再有大的冲突,辽国只是在西北由韩德威主持发动了一次大规模攻击,结果在宋朝折家军的打击下几乎全军覆没于子河汊。

辽军在一系列的战役中继续秉承了其机动性强、作战顽强的特点。耶律休哥在宋朝的雍熙北伐中没有正面和宋军硬拼,而利用骑兵包抄、骚扰、断截粮道,把骑兵的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使曹彬的宋军行动迟缓、机动性差的弱点充分暴露,可以说耶律休哥充分扬长避短是辽国能够取胜的关键。宋朝原本计划三路人马最后集中兵力会战于幽州,但最终却被各个击破。究其原因,个人愚见第一潘美部任务太重,以至于行动迟缓。三月出发,五月才抵达蔚州一带,而此时辽军关外大军早已赶到,曹彬也已经战败。如果潘美能在攻取应州后,放弃攻打云州,立即东进增援,或许能在幽州地区形成一个短暂的绝对兵力优势期,而一举决胜,因此宋太宗在部署上存在一定缺陷。当然第二曹彬不遵守战前部署,盲目前突,给了辽军先将其击败的机会,如果宋东路军不如此迅速崩溃,那么宋朝仍然有机会等待田重进和潘美的部队逐次进入到山前战区中,这样最少也能和契丹形成均势。而事实上曹彬的前突使得东路军遭到辽国优势集团的打击继而迅速崩溃,西路军和中路军也进而转为劣势,导致整个计划的失败。

君子馆之战宋军刘廷让和曹彬如出一辙,在天时、地利、人和均不如对手的形势下发动在关南的会战,结果必然是惨败,从而使得宋朝军事形势进一步恶化。相对而言李继隆在指挥上较为合理,既不消极避战,也不盲目前突,而是充分利用地形如唐河、徐河等作为依靠,尽可能在一个有利于自己的战场中进行周旋,并充分发挥游弋部队的功能,从而力挽狂澜使危局缓解。

雍熙三年(公元986年)到端拱二年(公元989年)是宋辽战争最残酷的阶段,萧太后和宋太宗,耶律休哥和李继隆南北英雄各展其能,互相斗法,在中国军事史上留下了精彩的一幕。

上一页首页12/12下一页

上一篇:南北争雄——宋辽战争的爆发

下一篇:烽火再燃——河北、威虏军之战

相关文章

评论

顶 ↑ 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