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故事网历史故事

10 奇袭密支那——喋血远征(4)

2010-12-25 来源:故事会 作者:佚名 查看评论

夜幕降临,机场四周燃起火堆,给夜航飞机指示着着陆目标。机场唯一一盏探照灯不停在夜空中划来划去,防备敌机袭扰。隆隆作响的运输机冲破夜的壁障,几乎不间歇地将成连成排的士兵、火炮和车辆卸在机场上。

大规模空运持续了整整两天。

至19日下午,中美联军兵力已达两个半混合师,大炮200三十门,各种车辆近百辆。日军弃下大批尸体,退回市区坚守。

空降作战获得极大成功。

密支那空降的消息轰动了亚洲战场和同盟国,盟国首脑纷纷致电美国总统表示祝贺。他们与其说庆祝空降胜利,不如说更重视这个军事艺术的成功。欧洲盟军总司令艾森豪威尔将军最先派出一个观察小组飞往密支那总结经验,随后,盟军各战场军事观察员也纷至沓来。仅仅过了一个月,一场更大规模的空降作战被运用在着名的法国诺曼底登陆中。盟军先后出动5千架飞机和滑翔机,将三个空降师分别降落在德军防守薄弱地区,配合登陆部队一举摧毁了希特勒所谓牢不可破的“大西洋壁垒”。

最尴尬也最恼火的当属东南亚盟军总司令蒙巴顿勋爵,勋爵一度反对进攻密支那,并断言史迪威将因此遇到麻烦。当他被告知中美联军已经成功地实施了一次极为出色的空降作战,勋爵受到的震动是可想而知的。不管怎么说,史迪威和那支中国军队名义上隶属于他,是他的下级;但他们却并不听从他的调度。他曾要史迪威把第10、14航空大队调到英帕尔,与他的英印军协同作战,彻底摧毁日本的“乌”作战计划,但却遭到史迪威的当面拒绝。因此,当丘吉尔首相来电询问:“中国人是怎样漂亮地在密支那从天而降的?”勋爵耸耸肩,不屑地回答:“那不过是我的副手指挥的一场有限的进攻。”

历史链条的连接往往取决于一些表面上看似乎不相关的偶然性。过了不久,勋爵突然改变主张,决定亲自收复缅甸,这与上述“密支那受辱事件”并非毫无关系。

5月18日,也就是实施空降作战第二天,史迪威中将偕同他的一大群军事助手,还有一个美国新闻记者团一起降落在密支那机场。美国将军看上去喜气洋洋,精神抖擞,他匆匆视察过机场,就冒着炮火进入前线指挥所。将军决心要给密支那之战画上一个漂亮的句号。

“我要你们在两周之内拿下密支那。”史迪威目光炯炯环视鸦雀无声的中美将校们,“我们已经创造了一个好的开头,因此我们必须完成一个更好的结尾。我绝不允许任何疏忽、松懈和畏缩不前,你们必须以军人的荣誉向我担保。”

然而,事实上两周拿下密支那是不可能的。史迪威在空降成功的鼓舞下犯了一个不能原谅的错误:他低估了敌人,低估了敌人的顽强意志和战斗力。

日军得知中美突击队袭占西机场、控制了跑马地,并袭占了锡塔普尔后,即以第1中队突袭锡塔普尔的第3纵队,夺回该地,恢复与瓦扎第2大队的联系。日军虽然兵力单薄,却占有地形优势,且在密支那已经营防御两年之久。第18师团官兵又多系日本九州矿工,素善挖掘坑道工事,其防御设备不但坚固隐蔽、交通联络方便(坑道相连、交通壕纵横互通),而且火网编成严密,隐秘的侧防火力急袭点遍布各处。

指挥密支那行动的是“劫掠者”部队的“老大”梅里尔准将。他要求史迪威给他足够的兵力,然后重拳出击,一拳打日本人彻底砸碎。迄5月18日夜,到达密支那的中美突击队有第5307团3个营和英军别动队第6队,新30师第88、第89两个团以及第50师第150团,共计4个步兵团、4个山炮连、1个重迫击炮连,无论在士气上还是在兵力和火力上,对密支那的日军都具有压倒的优势。

但是心高气傲的梅里尔求胜心切,加上前几日进攻颇顺,不由滋生了轻敌心理,他对经历了20天长途艰苦行军的中美突击队没有进行必要的调整,仍保持原来的行军编组,让第1、第3两个纵队分散在距西机场约9公里之遥的遮巴德附近,使中美突击队由于兵力分散而优势大减,更没有进行详细的敌情、地形的侦察和作好攻坚战的准备;尤其是没有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切断日军的增援、补给路线,以致日军第114联队等部队得以从瓦扎和孟拱河谷战场先后进入密支那增援,从而使密支那日军的兵力猛增2倍多,达到4000余人;加之中美突击队虽有强大的空中支援,却缺乏紧密的陆、空联络和协调行动,地面炮火也不充分,步、炮之间也不够协调,终于导致密支那的奇袭战演变成为旷日持久、屡攻不克、伤亡惨重的攻坚战,完全失去了奇袭作战的意义,没有收到预期的效果。

梅里尔于18日晨,令第1、第3纵队对北机场和锡塔普尔进攻。虽占领了北机场,却因在瓦扎的日军第114联队第2大队来袭,激战后被日军突破了战线,进入密支那市区,并在战斗中迫使第1、第3纵队退守遮巴德一带,北机场得而复失。

与此同时,梅里尔令刚刚到达的第89团第2、第3营在西机场西南至跑马地一带构筑工事,以该团第1营守备机场;令第150团以1个营从新卡坡向东攻夺八角亭,以第2、第3营向火车修理厂方向市区进攻。19日夜,该团击溃火车修理厂的日军后,一举攻占了火车站。

但这其实正中了日军的奸计——日军主力把盟军放进车站,然后加以分割围歼。密支那火车站变成一座巨大的坟场,中美官兵尸骨狼藉,令人触目惊心。第3营营长郭文轩于混战中牺牲,官兵被困在车站附近,激战两日,补给中断,弹尽粮绝。梅里尔未及时派兵增援,以致该部功败垂成,而梅里尔竟推卸责任,指责该团团长指挥无能、作战不力,建议史迪威予以撤职、遣送回国。这使中国官兵大为不满,群起抵制。梅里尔一气之下旧病复发,被送往后方救治,总部参谋长柏特诺来到密支那调整指挥系统。

运载中国军队的飞机被日军击中,从机舱流出的鲜血染红了机场的树叶和草丛。

柏特诺新官上任三把火,急切地想立下一大功,从5月25日至6月25日间,不顾客观情况,多次轻率地发动大规模进攻,致使中、美士兵伤亡惨重,每天只能推进50至200米。柏特诺反而诬蔑中国军队“作战不力、逡巡不前”,甚至将胡师长擅自撤职,遣送回国。在此期间,正是由于柏特诺未能接受中国军官关于切断日军与孟拱、八莫的通道的建议,使日军得以从八莫和孟拱两地得到增援,从而引起了史迪威的不满,于6月25日将柏特诺撤职,另以韦瑟尔斯来密支那继任。

最宝贵的时间在匆匆战斗中消耗着,可怕的雨季来了,这对于全靠空中补给的驻印军是个可怕的噩梦,绵绵大雨让飞机无法正常起降,运载中国军队的美国滑翔机常被日军击中,从机舱流出的鲜血染红了机场的树叶和草丛。中国军队只能一寸一寸地向前推进。沿着泥泞的道路,中国军队一天的强攻,还不足以将战线前推200米。有时白天夺下的阵地,又被日军晚上从坑道发动的突袭夺回。雨水和洪水使密支那的低地变成沼泽,沼泽变成汪洋。战士大量减员,战斗呈胶着状态。

史迪威将军也无可奈何。为了解决伤亡过大的问题,郑桂庭军长采用以土工掘壕作业向前推进,并注意步、炮、空的协同的进攻方式,于是伤亡大减。7月7日,在抗日战争爆发7周年的纪念日,身处密支那前线的郑桂庭、孙仲伦等将领向中国军队下达总攻令。借着美军轰炸机和中国自行生产的火箭炮的掩护,中国军队再度夺下密支那火车站,并与美军一起,形成对市区的三面包围之势。日军阵地遭到毁灭性破坏,战壕里积满了雨水,日本兵浸泡在齐腰深的水中,拼死抵抗。

7月18日,中、美军队转入密支那街区巷战,逐巷、逐屋搜索前进,并于8月1日攻下密支那市区的7条主要街道,日军被压缩到城北的最后阵地。当天下午,第50师师长潘裕昆少将招募“决战敢死队”,官兵纷纷报名,连司令部的传令兵、军械兵、伙夫都要求获得以死报国的机会。

8月1日深夜,由104人组成的中国“敢死队”,在当地华侨的带领下,冒雨绕到日军背后。次日凌晨,“敢死队”与正面部队同时发动进攻,日军腹背受敌,惶恐出逃。日军在密支那的最高指挥官水上源藏,自杀身亡。

激战至8月4日,中、美军队完全占领密支那及河对岸的宛貌。日军第114联队联队长丸山大佐率少数残兵用竹筏及泅水渡过伊洛瓦底江,向八莫方向溃退。

此役共歼灭日军官兵4000余人(其中击毙2300多人,生俘69人),历时3个多月的密支那作战至此结束,中国驻印军反攻缅北的第一期作战任务也胜利完成。

廖耀湘立即致电最高统帅,兴奋地谈到:“此次敌重武器及军用车辆遗失之巨,人员死伤疾病转于沟壑者之众,狼狈溃散惨状,有甚于两年前国军野人山之转进。追昔睹今,因此痛雪前耻,官兵大奋。”

自5月起,阿萨姆的空运司令部已不必绕道驼峰航线,开始经缅北径直飞往昆明,空运量明显提高。5月份运抵昆明的援华物资达13686吨,6月份提高到18235吨,7月份更急速上升为25454吨。

【注】:国民党50师150团第三营少校营长在密支那战役中攻占火车站时阵亡。名字是郭文轩,不是郭文干或郭文幹。郭文轩是热河省建平县郭家屯人。国民党中央军校第10期毕业,出生于1914年,阵亡时年仅30岁。请有关书籍或网站提到郭文干(幹)的名字的地方都改为郭文轩,以免错误流传。

上一页首页4/4下一页

上一篇:9 激战胡康河谷——喋血远征

下一篇:11 强渡怒江——喋血远征

相关文章

评论

顶 ↑ 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