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故事网历史故事

抱憾宁远的三桂(2)

2013-03-30 来源:故事会 作者:佚名 查看评论

督师和天命汗都杀红了眼。

恶战持续到二十六日,若按战局走势,这还是胜负难料的一天。但一次偶然,让战事急转直下:天命汗中炮负伤。

战争不可思议地结束。

于节节败退的明朝廷来说,宁远之战堪称大捷,鼓舞人心士气。仔细一想,这大捷又存几分侥幸——假如努尔哈赤不中炮,亦不撤兵,跟督师死磕到底,先困你城池,再断你粮草,外阻你救兵,孤城宁远,又能坚持多久?这绝非无稽之谈,事实上,后金攻城不下,的确派遣分队突袭觉华岛,火烧岛上储存的粮草。

一切假设必须服从现实,后金汹汹而来,怏怏撤退,给了明廷举国欢庆的理由。然督师未见乐得起来,我亦不乐,原因有三:

一是,觉华岛损失惨重,一万五千多明军和商民俱遭八旗兵屠戮,八万余石粮料、二千多艘船化为灰烬。

二是,庆贺的酒宴还没散席,天启帝已盘算着给辽西增派力量,并马上付诸实施。很快,宁远驾临一帮子太监,个顶个端着内臣的架子,横挑鼻子竖挑眼,唯独没有人坐下来,耐心与督师计议下一步防御步骤。

三是,主将之间裂隙。督师与王之臣、满桂三人,战时合力誓保宁远,战后却生摩擦,互相弹劾有之,要么上疏求去,奏请“乞休”。总而言之,宁远城出现了战后人事变动相当诡异的局面。

军资被创、制度无序、将帅离心,这样的胜利,称得上大捷?但朝廷需要,勾心斗角的官员们需要,全国百姓需要,所以督师如何不展颜,也要咽下抱怨,在吵吵嚷嚷的宦官圈子里周旋,努力调和同仁关系,继续率兵驻守宁远。更何况,督师对病入骨髓的朝廷尚存幻念,为显示城在人在、城亡人亡的决绝,竟将老娘和妻子从东莞接来。游览蓟辽督师府的时候,我念及这个事情,继而想到,督师守辽的决定一下,就已经埋下惨死的伏笔,这是他个人、明朝廷,乃至历史的遗憾,却是中国式权制的必然产物。惜督师步步深渊,却没有认识到事情的严重性,至少平台召对之前,他毫无察觉。

无论如何,宁远一仗,袁崇焕由督军而巡抚,他满怀热情地带领军民,陆续修缮宁远、前屯卫等城垣。现在,宁远城新砖补旧砖,在循环往复的时间接力中,已很难判断督师摸索过哪块砖,他在城上穿梭多少趟,或者如我这般,满腹心事地专注于城墙中挤出的小枣树,看饱蘸雨滴的枝叶朝下垂着,开着浅淡的花,那纤细的语言,是奔向大地的姿势。

3 兴城政府针对宁远古城酝酿了一系列计划,其中之一是部分移民,减轻老城的压力,逐渐恢复旧貌。该项措施能否顺利进行,还得以观后效,但目的是好的,我愿意为它祈祷——宁远城饱经明清战争、解放战争的摧残,屹立到今天太不容易,我们应该给它一个更好的交代,给历史留下记忆的承载。

宁远城有此规模,第一应感谢袁督师。史籍确切说明,宁远城始建于明宣德三年(公元1428年),隆庆二年(公元1568年)毁于大地震,之后宁远城再没有大型修筑的记录。直到建州女真剑指辽西,督师以超人的战略眼光看待宁远,这座城才凸显价值。

后金一战撤退,督师抓紧时间修复宁远诸城,调配部队,建立宁锦防线。此期间,天命汗的身心倍受摧残,他疼痛于炮伤折磨,愤恨竟栽在无名小子手里,终于带着遗憾离世。

荣登大位的皇太极具有比其父更多谋的性格,他清楚地看到,后金要坐拥辽沈,占领辽西,必先砍断明朝廷的左膀右臂——喀尔喀蒙古和朝鲜李氏王朝。因此,操持父汗大丧之时,他心里已经合计着对策。作为优秀军事家的袁督师,想摸清对手路数,当然,也存干戈息止之意,于是派人前往吊唁,同时捎给皇太极一封信。

议和的把戏,就这样半真半假地开始了。

事实告诉我们,议和之事没取得任何实质性进展,反将战争拖入临界点——父汗安葬之日,是皇太极派兵攻袭朝鲜之时。面对督师的指责,皇太极狡黠地笑道:我与袁巡抚议和,可没说不打朝鲜。督师不好太多发作,本来,议和成与不成两可之间,他的深意在为建立宁锦防线争取时间,他也不能去援朝,不是不想援,是自顾不暇。

朝鲜李氏在皇太极兄弟子侄的强势攻击下,与新后金盟兄弟誓约。

然后,皇太极来了。

一切均在督师预料之中,只是时间比想象的提前,他紧急部署副总兵朱梅、副总兵左辅统余国奇、平辽总兵赵率教火速驻防锦州,御敌于辽西防线之前沿。

满洲军团遭到锦州明军的有力抵抗,其中副总兵朱梅功不可没。朱将军墓在绥中李家村,给我印象极深刻的,是墓地牌坊前的两尊石狮,那对石狮呈站立式,比之常见的蹲式不知威猛多少。想来,是工匠感念朱将军功德,特意选了奇异的形制。

朱将军等共同御敌,皇太极初战受挫,索性直奔宁远。这一次,他要替父报仇。

督师正在城上等着天聪汗。

一年多过去,两人的心情均有别于1626年的正月。天聪汗铁了心雪耻。督师胸有成竹——如今宁远城人心思齐,军民一致,给了他莫大的精神和感情支持。若说第一回交锋督师只能抱城死守,今天,他敢于放手一搏了。最有力的证明,是他派总兵满桂、副将祖大寿等率精锐出城迎战。

上一页首页2/9尾页下一页

上一篇:我和卓文君

下一篇:当代“红楼梦”——赖昌星

相关文章

评论

顶 ↑ 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