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故事网历史故事

高晓松 一尘不染,心有翩翩少年

2014-01-09 来源:故事会 作者:佚名 查看评论
摘要:1983年,黄昏中的北京,迷蒙、色彩饱满,像是香山一片红透的枫叶。起了风,远远地送来电报大楼的钟声。一个少年立在窗边,听着那被风声拉长的旋律,意醉神迷。报

1983年,黄昏中的北京,迷蒙、色彩饱满,像是香山一片红透的枫叶。起了风,远远地送来电报大楼的钟声。一个少年立在窗边,听着那被风声拉长的旋律,意醉神迷。报时钟声响完,少年奔出家门,冲向五道口,秋风把他的领口吹开来,是直沁心脾的秋高气爽。

多少年后,高晓松伫立在洛杉矶的秋风里回忆北京长大的那个风中少年,突然起了一阵乡愁。那是他眼里最美好的80年代,那时的他是初中生,心中有他自己的“远大前程”。

如今的北京,在他眼里,噪声淹没了那些美好的细微的声音,比如燕子掠过屋檐的羽翅震动,比如潇潇秋雨的滴落……于是,他离开北京,移民去往美国,在他洛杉矶,他开启人生新的征程。

激荡在少年心中的八个字,

是纵横四海,改造国家

2012年3月,就在美国洛杉矶,高晓松主持的脱口秀栏目正式开始录制,每集节目时长20多分钟,短小精湛,一把椅子、一把折扇,对着镜头,高晓松对着全世界,开始聊天。这就是后来35期总播放量达到8300万次,一年总点击率达1.3亿次,创下网络播放奇迹的脱口秀节目《晓说》。

但是《晓说》最初的出现,并非起自纵横捭阖抢占互联网的大布局,而是因为高晓松的中年危机。

2012年,43岁的高晓松心头常常涌上一种怅然,尽管在朋友眼里他能侃、乐观、充满正能量,但是中年危机还是袭击了他——他们那一代人从小所受过的教育和成长的环境,从来不是要买个什么样的房子,娶个什么样的老婆,过成什么样的日子,那时候常常激荡在少年心间的八个字是“纵横四海,改造国家”。

当年复一年,年少时的梦想已经被现实风干,尤其是创作力枯竭,再也无法像年轻时写出那么精彩的歌时,他常常反思自己:自己究竟在做些什么?这些又有何意义?经纪人听了,掰着指头给他数,你做了什么什么节目的教练,做了什么什么活动的评委,你赚了几位数以上的钱……

可是在高晓松眼里,钱在一定程度上是有意义的,带来个人的自由,改善个人的生活,但是如果眼里只有钱,那似乎就和当年心怀梦想的此间少年背道而驰了。于是,就有了脱口秀节目《晓说》,读过万卷书、行过万里路的他在镜头前,跟大家聊人文、聊历史、聊旅行,揭秘奥斯卡的游戏规则,聊民国时期的刺客,说美国大选,趣谈古代婚姻制度……在他眼里,这是“纵横四海,改造国家”之一种,推动浮躁的社会去沉淀去思考。

当然,言多必失,聊了那么多的天,总归有疏漏,网友们看到疏漏就针锋相对地批判,于高晓松来说,看网友评论也是一次接受再教育的过程,“评论里绽放的理想主义光辉,比纠错还让我感动。不夸张地说,我的人生观跟着有了调整。”高晓松把《晓说》比作微博,“短小阅读会饱和,但是它的线索多,40万字微博不过两本书的体量,信息量却要比两本书多得多,有人留言看了我的节目去查了4个小时的史料。”

他跟朋友和制作团队总提一句话,希望《晓说》可以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一些音乐在每一代人都没有形成大流行,但是每一代都有喜欢它的人,这也是《晓说》的目标。”

上一页1/2尾页下一页

上一篇:门采尔绘画狂热症

下一篇:海涅和修表人

相关文章

评论

顶 ↑ 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