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故事网历史故事

奇迹小子林书豪(2)

2014-01-02 来源:故事会 作者:佚名 查看评论

林书豪很喜欢美食。他甚至把吃作为一种排解压力、释放心情的手段。比如2010年选秀失利后,他曾经一顿吃掉了几十个鸡翅。

喜欢归喜欢,这并不等于放弃自己的饮食原则。尤其来到中国大陆,面对无数叫不上名字来的美食,林书豪从来都是先问清楚“这是什么”,然后才会动筷子。

如果一道菜很美味,但违背了他作为篮球运动员的营养规则,或者和他的信仰——基督教有所冲突,他是断然不会吃的。

还有一些美食,固然营养成分很高,但他觉得不太人道,也会“拒吃”。我在大陆和他一块吃饭时,就发现他对甲鱼类的美食是持排斥态度的。

一顿饭,就能看出一个人的修养和个性。仅仅从饮食上,就能看出林书豪是个很有原则的人,给他定的规矩,只要他认可,那就一定会坚持下去,不打折扣。他能有今天,或许与这种对原则的坚持也有关系。

林书豪是一个很谦和的人,待人彬彬有礼;而且所有的礼节,几乎都是“中式”的,没有西方的那种豪放。

别人说话,他很少打断,礼貌地洗耳恭听。父母说话时,如果有哪个词汇表达得不太恰当,需要纠正,他也会在父母说完之后,小声地补充、纠正。和那些球场下的“豪放派”球员相比,他是典型的“婉约派”。

他信仰基督教,他对教义的遵守让我都很感到钦佩。

在大学时林书豪就非常自律,不是一个随便的人。大三和大四时,林书豪就已经是哈佛校内的明星。各种诱惑随之而来,每天总有不少女孩想方设法地接近林书豪,Facebook上的邀请更是数不胜数。

对于交友,林书豪很有原则,他很重感情,绝对不是随便乱来的人。参加聚会,他很幽默也善于调动气氛,但他很清楚什么可以做,什么不能做。根据美国法律,21岁以上的成年人才能喝酒。只要聚会里有酒精饮料,林书豪就会主动退出。

吃饭的时候,我们基本用英文交流。他会说一点汉语,大学选修过中文,但说起来比较费力。虽然很难用中文交流,但他的生活方式还是比较中国化,比如使用筷子。但即便用筷子这种小细节,也能看出他的“规则意识”。夹菜的时候,他都是先用“公用筷子”夹到自己的盘子里,再用自己的筷子夹起吃掉。

在大陆期间,CBA球员琳琅满目的饮食,以及各种充满了诱惑的商业酒宴,林书豪都是“如履薄冰”,不敢放松。他曾经说,“要是吃猪肉的话,我的训练师一定会杀了我。”即便是吃鸡肉,他也会细致到剔除鸡皮,任何高脂肪、高热量的食物,他都坚决不碰。

总而言之,他是一个很守规则的人;即便统治社会的“公规则”缺失了,他内心的“私规则”依然会存在,而且严格地要求着自己。

这种规则意识的突出表现,就出现在NBA停摆期间。当时,林书豪坚持每天训练3次,每次1小时,在停摆的日子里从没有间断过。那些5对5、投篮和力量训练让他保持着对NBA 的憧憬。

事实上,并不是所有的球员都像他这么坚持训练。有不少NBA球员把停摆看成了“放大假”,有的球员你说他“训练打折扣”都是在拔高他们,干脆就以玩乐为主。

从某种意义上讲,林书豪对篮球的热爱是第一位的,这种热爱超越了对NBA的热爱。即便NBA不存在了,只要这个世界上还有篮球运动,他就会奋斗下去。

他的这种豪气、志向和谦逊、文质彬彬的美妙结合,让我想起了胡适的一段话。胡适在给儿子的一封信中曾这样说:

“做人要做最上等的人,这才是有志气的孩子。但志气要放在心里,千万不可放在嘴上,千万不可摆在脸上。无论你志气怎样高,对人切不可骄傲。无论你成绩怎么好,待人总要谦虚和气。你越谦虚和气,人家越敬你爱你。你越骄傲,人家越恨你,越瞧不起你。”

显而易见,林书豪正是胡适眼中的“好孩子”,他有志气,但没有摆在脸上;内心高傲,但没有挂在嘴上;成绩优异,但待人和气。这很值得家长们借鉴。

上一页首页2/3尾页下一页

上一篇:白居易——从居难到居易

下一篇:李贺 荒家酿佳作

相关文章

评论

顶 ↑ 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