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故事网历史故事

于洋:我对传统一往情深(2)

2013-01-15 来源:故事会 作者:佚名 查看评论

从华人文化节到《功夫诗·九卷》

有人曾说,于洋浑身都洋溢着一种文艺的“范儿”。于洋就纠正对方:“准确的说法是,我血管里的每一滴血,都充满对祖国传统文化的深情。”

事实也正是如此。上个世纪90年代初,还只是总参某局普通一兵的于洋,听一位京剧界人士谈及京剧面临的困境,立刻上书中央领导,提出“弘扬民族文化,振兴京剧艺术”,得到肯定。随后,他组织拍摄了《中国京剧艺术》大型专题片,并策划了以纪念“徽班进京”为主题的近百场京剧演出,轰动一时。

转业后,于洋进入保利集团,并成为集团驻莫斯科代表处代表,开始从事外贸工作。那时的莫斯科,有近六万华人、华侨。在中餐馆等一些华人聚集的场合,于洋结识了一些华人朋友,了解到他们的生活,特别是文化生活非常枯燥。于是,他利用业余时间,联系了一些志趣相投的人,从做卡拉OK大赛开始,最终在1996年,策划完成了莫斯科首届华人文化节。许多国内著名的艺术家和歌手应邀来到莫斯科,以一曲曲充满浓郁华夏风的动人歌声,慰藉着无数海外游子的思乡之情。于洋则专为文化节创作了一首既满蕴深情又大气磅礴的主题歌《四海同心》:“四海同心,情系祖国?要问我的情系在哪里?系在黄河,系在长江?”——不久,这首歌被评为最受海外华人喜爱的中文歌曲。

三年后,于洋回国。他选择了离开外贸,专心做文化。这些年来,为了公司的生存发展,他出唱片,做商演,是众多电视晚会、直播晚会、大型场地晚会的“一条龙”运营人,并先后将毛阿敏、屠洪刚、蔡国庆、陈明等歌手罗致麾下。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从来没有改变过。他曾为零点乐队创意推出翻唱专辑《风雷动》,用现代音乐演绎京剧《打虎上山》等经典唱段,于洋认为这也是推广传统戏曲的一种方式。他推出过演诵诗剧《永不消逝的电波》。他还把余光中先生的《乡愁》成功创意为《十感乡愁》国情主题唱片,引来一片喝彩之声

当然,最让于洋为之自豪的是,他在2008年制作出品的中国首部国学演出巨制:《功夫诗·九卷》。这是一部并非单纯展示中国功夫,而是去挖掘或解密中国功夫之武学精神和思想核心的舞台剧。它率先创造出一种专门属于中国功夫的形体语汇并让这种语汇单独成为一种表演艺术门类。这种形体语汇摒弃了对中国功夫的表层展示,而将中国功夫与现代舞蹈合二为一,升华出一种动静结合、虚实相生的全新形体语言,一种重塑中国功夫“武学精神”的形体语言。全剧被分成九个不同段落,既各自独立,又浑然一体,宛如一篇形散神不散的散文诗,又似一幅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舞台画卷。

“功夫是中国奉献给全世界的人类非物质遗产,也是中国文化的标志性符号之一。在《功夫诗·九卷》的整个创作过程中,我一直坚持让功夫彻底摆脱传统展示而形成新的‘诗样’艺术语汇,并坚持用这种新的语汇,即功夫诗,去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画龙点睛。”采访中,于洋告诉我。

2012年9月22日,《功夫诗·九卷》亮相格鲁吉亚,代表中国参加“2012第比利斯国际戏剧节”,受到当地观众和媒体的热烈欢迎和追捧。这也是中国剧目首次参加外高加索地区最重要和最有影响力的戏剧节!

其实,《功夫诗·九卷》从2008年横空出世以来,作为中国功夫极致艺术化的结晶,和中国传统哲学、智慧与价值观在舞台上的诗化表达,在国内,在澳洲,在欧洲,在美国,先后巡演了110多场,受到观众热烈追捧和盛赞。而无论是在名震欧洲的欧罗巴利亚艺术节,还是在代表全球形体艺术方向标的以色列国际艺术节,无论是悉尼的教授、学者,还是拉斯维加斯最挑剔的娱乐记者,都因《功夫诗·九卷》独具一格的文化气息和温暖的人文关怀,而感动,而流泪。

于洋成功了。而他的保利演艺经纪有限公司也先后荣获“中国最具投资价值创意基地”和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称号。

“做公司这么多年,我有一点感触最深,那就是,弘扬中国传统文化需要我们每个人付出持续不断的心血和努力。因为只有这样,传统文化中的瑰宝才能薪火相传,以至永远!”于洋说。

上一页首页2/2下一页

上一篇:乔乔:不作富二代,愿为苦行僧

下一篇:柳公权目中无人

相关文章

评论

顶 ↑ 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