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故事网故事书库

第四章 仁安羌大捷(12)

2014-02-22 来源:故事会 作者:佚名 查看评论

谨代表我第一军及其它荚帝国军队,对阁下热诚襄助及贵师英勇部队援救比肩作战之盟军美德,深致谢忱;本人奉英皇陛下命:赠阁下以“英帝国司令,勋章,尤感欣慰:阁下受命掩护贵国第五军之故,未得盘桓,殊以为憾!

谨祝阁下及无比尊贵之新三十八师康泰百益。

孙立人将军后来得到美国总统罗斯福授予的“国会勋章”,在颁发颂词中写道:

中华孙立人中将,于1942年缅甸战役,在艰苦环境中,建立辉煌战绩,仁安羌一役,孙将军以卓越的指挥歼灭强敌,解救英军第一师之围,免被歼灭,后复掩护盟军转移,于千辛万苦之中,转战经月,从容殿后,其智勇兼备,将略超人之处,实足为盟军楷模。

抗日战争胜利后,欧洲盟军统帅艾森豪威尔邀请孙立人访问欧洲,他成为艾森豪威尔、戴高乐、巴顿将军的座上宾。由他指挥的仁安羌大捷被选为美国西点军校以少胜多的范例,作为战术课的教材。

关于仁安羌大捷这场胜利,亲历这场战役的人从不同角度,回味、回忆了胜利到来的经过和原由。

英军第1军团长斯利姆中将深知这场战役的成败,完全取决于团长的指挥与部署。在18日拂晓攻击前,斯利姆将军对刘放吾团长领导攻击还有些不放心,他担心刘团长还会出现17日受命时的迟疑。斯利姆将这点疑虑告知当时已赶赴前线的孙立人将军,孙将军立即邀请斯利姆同往视察。这一视察让斯利姆对刘放吾团长印象更深刻。

在《反败为胜》中,斯利姆记载道:“刘上校似乎窥出我的心意,他说:“到营部看看。”在相当接近前线的营部,他经由孙将军解释连队部署。对军队的部署我相当满意并准备后退之际,刘上校说:“我们再往连部走走。”斯利姆将军大吃一惊:“我不确定在战争即将开始的一刻,我该接近连部,但为了面子,虽然不情愿,我还是涉水到达连指挥所。”斯利姆抵达指挥所,攻去的枪炮声顿起。“上校转身看我,我真担心他会说要到排部去。所幸他未再提议,只是望着我露齿而笑”。对刘放吾团长的表现,斯利姆的评语是:“只有优秀及干练的军人,才能在枪林弹雨中面无惧色。”

回首4月19日激战,刘放吾将军追忆道:“以午前8时30分至午后l时许最为激烈。敌人曾以大队飞机及炮兵,向我部队作猛烈反复轰炸和炮击:敌人步兵,在其飞机大炮掩护下,也全线向我反扑,幸赖我将士用命前仆后继,与敌反复冲杀,数次肉搏,卒将顽敌击溃。”

曾参与仁安羌战役的李敦进追忆当年入缅救援英军经过时指出:“1942年税警总团改编新38师,孙立人将军任新38师师长,刘公放吾任113团团长,旋奉命远征缅甸。113团为先遣部队,我也在113团防毒排当少尉排长。……餐后各营就攻击准备位置,天刚破晓,团长一声攻击令下,我军勇士行如猛虎出栅,打了敌人一个措手不及。敌人兵力虽然多于我军,但在我军神勇主动攻击之下,丈二金刚,摸不着头脑,不知我军从何而来,也无从知道我军有多少兵力,故节节败退。经连续三昼夜血战,团长指挥各营冲入重围,解救荚军7000多人脱险。英国人从前侮我中国人为东亚病夫,今则五体投地,该师官兵对我团官兵感激之情,无以形容。中国男儿扬威海外,再振大汉之声威,博得举世赞誉。”

“装备好,训练好,而且带的都是子弟兵,加上英军炮兵命中率高,是第113团在仁安羌致胜的原因”,刘放吾将军分析道。他说:“当时我们每排都有一挺轻机关枪并配有追击炮,在中国军队里已经很难得,而在体力及射击训练上更是严格执行操典规定。每人每天至少跑5000公尺。射击时,不瞄准不准发,每发必中的,每三个月一次的实弹射击成绩记录下来,几乎所有官兵的命中率至少都在七成以上。”由于严格的体能训练,刘将军指出:“第113团官兵得以在17日接命令后立即赶赴战场,并在18、19及20日的连续战斗中不眠不休;在日后卡萨孤军掩护我军及英军撤退后,于5月底渡过清德温江(又称更的婉河),至印度英法尔归队。”他还笑称:“我后来做煤球生意,经常往返屏东、凤山之间,由于经济情况不好,买不起摩托车,只好踏单车两头跑,这样来回几年,都五、六十岁的人了,体力还真不错!”

上一页首页12/13尾页下一页

上一篇:第三章 钢铁雄狮

下一篇:第五章 孤军断后

顶 ↑ 底 ↓